在農村我們往往能聽到“五服”的說法,比如說某人是出五服的親戚。那么“五服”到底指什么呢?
其實“五服”是一個非常古老、非常傳統的說法,至少已經流行了兩、三千年了。只是城市社會更加現代化,遠房親戚們較少走動,所以很少會出現這種說法。而農村還是傳統社會,很多同姓同族住在一起,所以還會使用“五服”的說法。
五服的本意是五種喪服,分別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中國的喪服全用麻布制成,所以有“披麻戴孝”的說法,而麻布的粗細、生熟以及縫制方法的不同,把喪服分為了五種,代表著不同的親戚關系。下面居士我一一為你解說:
斬衰:衰讀作cuī,意思是粗麻布制成的喪服。斬衰是最粗糙的喪服,也是最重的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布料斷處外露不緝邊。所以這種喪服叫做“斬衰”,意思是用刀斬斷麻布制成的喪服,表示自己因為過分悲痛,無心追求喪服的整齊與舒適。古代,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承重孫(長房長孫)為祖父,妻妾為夫,以及明、清事情,子及未嫁女為母,承重孫為祖母,兒媳婦為婆婆,均服斬衰。
齊衰:齊讀作zī。齊衰也是用粗生麻布制成,但是布料斷邊縫緝整齊,故而得名。齊衰沒有斬衰那么重,所以服喪者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喪服的整齊。在清代,夫為妻,男子為庶母、為伯叔父母、為兄弟及在室姊妹,已嫁女為父母,孫男女為祖父母,重孫男女為曾祖父母,玄孫男女為高祖父母,均服齊衰,只是服喪的時間長短有所差別。
大功是次于齊衰的喪服,用粗熟麻布制成,比齊衰的粗生麻布更為舒適。這象征著服喪者沒有那么悲痛,所以可以注意一下喪服的舒適度了。在清代,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為伯叔父、兄弟,服大功。
小功次于大功,是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清代,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從兄弟、未嫁再從姊妹,外親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小功。
緦麻是最輕的喪服,緦指的就是細麻布,所以這也是最為舒適的喪服。清代,男子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為外孫、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服緦麻。
所以,五服指的是五種喪服,又可以引申為這五種喪服所對應的親戚關系。如果出了五服,那么親戚關系就非常微乎其微了,也不需要為對方服喪了。隋代李密《陳情表》中有“外物期功強近之親”一句,其中“期”指服喪一年,而“功”指的就是大功小功。李密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已經沒有五服之內的親戚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