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殺毛文龍,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一個迷,至今為止袁崇煥為什么要殺毛文龍,歷史學家也沒有確切的說法(說法很多,但沒有確切的結論),而袁崇煥后來被崇禎處死,其中的一條大罪就是擅殺邊帥,即擅自殺死了毛文龍,那么袁崇煥為什么要殺毛文龍?殺死了毛文龍為什么會成為袁崇煥的一條大罪呢?我們首先就要從毛文龍的作用開始說起了。
毛文龍的作用,牽制清軍主力
毛文龍在明朝這邊并不是很重視,但是關外的滿清卻對他非常重視,甚至把除掉毛文龍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之所以毛文龍如此為清廷所重視,是因為只要有毛文龍在,清軍便不敢放手進攻明朝,也就是說,毛文龍能牽制住清軍的主力。
那么毛文龍為什么能牽制住清軍的主力呢?這就要從他的作戰經歷來說了。
毛文龍早年為璦陽堡守備,因為不肯妄殺一人妄報一功所以一直沒有升官,到了天啟元年,即公元1621年春天,后金占領了遼東大部分地區,毛文龍在鞍山的親屬100多人被后金軍殺害,毛文龍義憤填膺,決心殺敵為親人報仇。當時遼東巡撫王化貞要招募一批勇士到滿洲勢力范圍打游擊,毛文龍便毛遂自薦,被明廷授予了練兵游擊的官職,就在當年,毛文龍率197名死士出發深入敵后收復遼南2000余里沿海的島嶼,抓住了后金守島的將領胡可賓等人,在7月14日到了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率百人發動夜襲,擒獲了后金外戚佟養真,然后又派部將偷襲雙山,擒斬后金游擊將領一名,史稱鎮江大捷。
在毛文龍拿下鎮江后,后金對其非常重視,派出了四大貝勒當中的皇太極、阿敏率5000精兵攻打鎮江,毛文龍手下這個時候就一二百人,便攜帶著軍民進入了朝鮮,皇太極和阿敏就帶著數千精銳進入了朝鮮境內,對毛文龍部進行了圍剿,結果好幾千人,在皇太極和阿敏這樣頂級武將的帶領下愣是沒干過毛文龍的200多人的部隊。
天啟三年,毛文龍得到情報,后金要南下攻打明朝,毛文龍便兵分四路攻打后金,他親自統領8000精銳從鎮江出擊,一時間后金境內狼煙四起,后金不得不放棄南征。當年6月16日,毛文龍又令麾下大將張盤從麻洋島登陸,接受了流亡的遼民,先后接濟難民共計4000余名,這些流亡的難民很多便追隨了毛文龍,毛文龍實力大增。
到了7月初二的時候,毛文龍率軍攻下金州,隨后又收復了遼東半島最南端的要塞旅順,以及望海堡和紅嘴堡,占據了遼南百余里的土地。到了當年10月,毛文龍又命張盤攻打復州和永寧,張盤夜襲復州,大破后金軍,后金調來了更多的部隊反擊,張盤則在城中設伏,再次大破后金軍,斬獲無數。
1623年9月,毛文龍得到細作報告,努爾哈赤準備西征,攻打山海關一線,毛文龍親率三萬大軍直搗后金故都赫圖阿拉,后金當時在赫圖阿拉的崇山峻嶺中設有董骨寨、牛毛寨、閻王寨三座要塞,深溝高壘易守難攻,9月13日,毛文龍攻下了董骨寨,激戰到16日,又占領了牛毛寨和閻王寨,消滅了全部后金守軍,到了17日后金軍反攻,毛文龍又設下埋伏圍點打援,大獲全勝,努爾哈赤一看這樣下去老家會被抄了,便直接放棄了西征,親率主力來救,毛文龍在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之后直接撤退,不跟努爾哈赤的主力硬拼,對此努爾哈赤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初三,后金利用海水結冰,以萬余騎繞襲旅順,張盤堅守不降,后金軍無計可施。張盤又在旅順城外設伏,再次大敗后金軍。
而天啟五年,毛文龍的上司,業余軍事愛好者登萊巡撫武之望上奏,要在旅順和金州之間的南關開運河,兵部一糊涂就批準了這個計劃,張盤和他的屬下不敢違抗命令只得奉命施工,結果情報泄露,張盤遭到后金軍圍攻,壯烈犧牲。如此一來,后金軍就乘機重新占領了遼南各城。之后毛文龍又經過一番經營,重新占據了遼南各城,直到毛文龍死后才重新易主。
如此,毛文龍的東江軍就成為了敵后的堅固堡壘,使得后金軍不敢對明朝腹地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即便有所行動,也不得不趕緊撤回。如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軍進攻寧遠,毛文龍派部將進攻海州,直插沈陽,行動極為迅速,只要努爾哈赤對明朝有大動作,毛文龍就會抄他老家。努爾哈赤被毛文龍搞得心力交瘁,到死都沒能拔掉毛文龍這顆釘子。
所以,我們能從毛文龍的作戰經歷看出,毛文龍其實是明朝安插在后金后方的一枚重要的棋子,有他在,后金主力無法大規模地南下,等于是把后金主力牽制在了遼東半島。而在毛文龍死后,皇太極便帶領后金主力攻到了北京附近,這也是因為沒有了毛文龍之后,后金便沒有了后顧之憂。因此袁崇煥殺毛文龍,肯定是一件錯事。
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個人推測
按道理來說毛文龍的存在有利于袁崇煥的軍事行動,那么袁崇煥為什么要殺毛文龍呢?在此我也只能給出我的個人推測,那就是袁崇煥于崇禎之間的五年之約。
袁崇煥于崇禎之間的五年之約
在崇禎登基后不久,便召見了寧遠之戰中大敗努爾哈赤,當時名滿天下的名將袁崇煥,在朝堂之上,崇禎問袁崇煥,平定遼東需要多久?袁崇煥回答道只要五年。于是崇禎便當了真。
而在朝議的間隙,就有同僚問過袁崇煥,你有什么把握能五年平遼?不想袁崇煥卻說,只是安慰皇上而已。同僚便面露驚恐之色,言道皇上可沒有當做玩笑,是當真了呀。袁崇煥這才回過神來,不想他的一句類似玩笑的話,卻最終要了他的命。
確實,崇禎是把袁崇煥五年平遼的說法當了真了,袁崇煥也不好推脫,畢竟話已經說了出去,便想設置門檻,比如錢糧要充足,對此崇禎滿口答應,只要袁崇煥需要,他就一定滿足。接著袁崇煥要人事權,薊遼地區的人事任命他要能說了算,對此崇禎也說沒問題,給。最后袁崇煥要獨斷專行的權力,對此崇禎也沒猶豫,賜了袁崇煥尚方寶劍,任命袁崇煥督師薊遼,總之就是,只要袁崇煥能五年平遼,薊遼這塊地方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崇禎根本就不會管。
這下袁崇煥的壓力就大了,因為五年內他根本無法平遼。為什么五年內無法平遼呢?其實就要說到袁崇煥的戰術了,他的戰術體系其實是固守堅城利炮,然后依托堅固的城池不斷地深入后金的地盤,把后金的地盤一點一點地吃掉。這就類似于我們今天打電子競技時候的塔推戰術,從自己家修箭塔一直修到對方的家里。這個戰術體系雖然是最花錢、最耗時間的戰術,但也是勝率最高的戰術,可以說如果袁崇煥能堅持這套戰術體系的話,后金不會有任何機會。
那么再說下袁崇煥的戰術體系。
袁崇煥的戰術體系
我認為袁崇煥的戰術體系有兩點,一是堅城利炮,二是關寧鐵騎。
先說下堅城利炮,這點大家聽了也許并不新鮮,但是我認為袁崇煥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在于袁崇煥非常善于使用大炮。其實大炮在努爾哈赤攻占沈陽、遼陽等大型戰役中,明軍就已經大量使用了大炮,而且當時明朝的軍隊數量也遠多于寧遠之戰時期的明軍(袁應泰守沈陽、遼陽的時候明軍有13萬人左右,寧遠之戰的時候袁崇煥只有1萬多人),為什么同樣是使用大炮,袁應泰的十多萬人慘敗,而袁崇煥的1萬多人能獲勝呢?并且他們遇到的對手也是同樣的對手(同樣的八旗軍主力,同樣的努爾哈赤)。這就是因為袁崇煥非常善于使用大炮所致。
當時袁崇煥所使用的是紅衣大炮,其實是仿制了當時葡萄牙人的火炮,并且有可能在寧遠之戰的時候,袁崇煥雇傭了西方人做炮手,不但威力巨大,而且能夠實現精準打擊。因此在寧遠之戰的時候,明軍的火炮才對后金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后金軍的主力其實是重步兵,在進攻的時候持盾進攻,如果是火銃這樣的武器,在當時來說對重步兵造成不了多大的殺傷,而威力巨大的火炮則完全不同,如果還能打的準的話,保證你上去多少立馬就轟死多少。即便在哪之后的200年,西方的拿破侖也因為善于使用大炮,使當時的法軍一時間打遍歐洲無敵手,拿破侖也成為了人類史上頂尖的軍事統帥。可以說,在袁崇煥的時代,善于使用大炮就是一個BUG的存在。
▲即便是200年后的拿破侖,也因為善于使用大炮,而成為了人類史上最為頂尖的軍事家之一
之后的寧錦大戰也證明了,只要明軍堅守堅城利炮,后金軍根本攻不下明軍的城池。那么對付堅城利炮,后金軍有辦法嗎?其實是有辦法的,后金軍的辦法就是圍點打援,即把城市包圍起來,如果你明軍來援的話,就把援軍也打掉。圍城的時間長了,城中的糧草補給用完,被圍的城市就自然能拿下。
所以這里就要說袁崇煥戰術體系的第二點:關寧鐵騎了,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其實是用來對付清軍的圍點打援的。
圍點打援有個關鍵,就是城市要能夠圍死,不讓被圍的城市與外界產生聯系,一旦與外界有了聯系,外界將援助物資運送到了被圍的城市,那就意味著你根本圍不死一座城市,這樣耗下去的話,你圍個十年八年,人家守個十年八年,最后你自己都會給耗死,這樣的圍就沒有意義了。
▲在袁崇煥的手上,關寧鐵騎的作用就是破掉對方的圍點打援的
而關寧鐵騎的作用就是突破對方的封鎖。我的理解,關寧鐵騎在城市被圍的時候,會直接殺到被圍的城下,與對方在城下硬剛,從而讓己方的補給物資能運送到被圍的城市。
那么為什么要與對方在城下硬剛呢?(其實如果我們翻看戰史,袁崇煥遇到八旗主力的時候,從來都是帶著關寧鐵騎在城下與對方硬剛的,從未與八旗主力真的去打過野戰)因為當時明軍如果與后金軍展開野戰的話,基本勝算不大(野戰在面對八旗主力的時候,明軍就沒贏過),而關寧鐵騎在遭遇數量對等的八旗軍的時候,是能夠占上風的,但經不住八旗軍主力的圍攻。所以如果在城下與對方硬剛,那么對方其實出動不了過多的兵力對戰關寧鐵騎。為什么?因為城頭上有大炮,能形成一道火力封鎖線,保證你進來多少死多少。而且背靠城墻,對方也不能在背后偷襲,關寧鐵騎只要用心對付正面的敵人就行了。因此在城下與對方硬剛,關寧鐵騎是能抗住八旗軍的。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袁崇煥帶領關寧鐵騎,會在北京城下與八旗軍決戰,而不是在野外作戰,因為在野外作戰,關寧鐵騎無疑會遭到八旗軍主力的圍攻,關寧鐵騎總共只有一萬人左右,也經不住六萬左右八旗主力的輪番的、前后左右的進攻。
可以說,有了堅城利炮和關寧鐵騎這兩件法寶,只要袁崇煥能把這個戰術體系一直貫徹下去,滅亡后金也只是時間問題,只可惜崇禎根本看不出這點,其他很多將領也看不出這點,能看出來的,當時只有袁崇煥。
袁崇煥的這套戰術體系,是看清楚了當時軍隊作戰能力的差距,那就是明軍與八旗軍進行野戰幾乎沒有勝算,只有依靠堅城利炮打防守反擊才是克敵制勝的唯一辦法。所以就袁崇煥的作戰來說,他需要的是時間,而且不是五年,甚至可能是十年、二十年。
愚蠢的崇禎
其實明朝的滅亡,都是崇禎作死作的,哪怕明朝換了一個萬歷一樣的皇帝,成天不理朝政,明朝也不會滅亡。崇禎能蠢到什么地步呢?他就一直沒看出明軍其實不能與后金主力打野戰,在他的生涯中,每次與后金主力大戰,他都會催促前方部隊盡快與后金軍決戰,與八旗軍打野戰。尤其是松山戰役,這樣一場決定性的戰役當中也沒有改掉老毛病,一再催促洪承疇與皇太極決戰,到了那個時候,之前遭遇了那么多的失敗的情況下,在明朝只剩最后一只能與后金軍抗衡的主力軍的情況下,崇禎都沒看出不能與八旗主力野戰的問題,只能說明崇禎智商確實太低了。
在袁崇煥死后,他還把袁崇煥的關寧鐵騎一分為三,一部分給了祖大壽,一部分給了吳三桂,一部分用于圍剿關內的農民軍,這就使得關寧鐵騎這支戰略部隊失去了他的作用,因為每部分的數量太少,所以也起不到破除圍點打援的作用了。
▲明朝可以說是讓崇禎給作死的
當然,崇禎最大的愚蠢就是沒看出袁崇煥當時多少是有些跟他開玩笑的,把玩笑話當了真,使得一員戰神級的大將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這是最高領導人的過錯。
五年之約最終導致袁崇煥殺了毛文龍
很明顯,袁崇煥無法實現五年平遼,那么在當時的袁崇煥來說,就只能一方面和皇太極談判,另一方面做好大舉進攻遼東的準備了(賭一把)。
在與皇太極的談判中,其實皇太極是把毛文龍當做一個籌碼了,皇太極表示如果能除掉毛文龍,那么他可以讓出遼東,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騙小孩的把戲,不過這在當時的袁崇煥看來也未嘗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真的殺了毛文龍就能得到遼東,那么殺了毛文龍也是值得的。
另一方面,如果袁崇煥當時要大舉進攻遼東,因為對手非常難對付,而且主動進攻也不是他所擅長的戰術體系,這就需要薊遼地區所有的軍隊都必須聽他的號令。他要求部隊前進就必須前進,他要求后退就必須后退,如果有一支部隊不聽從他的號令,那么在作戰的時候就很可能會產生聯動效應,很可能會有很多部隊都不聽他的號令,那么袁崇煥所發動的進攻就容易被對方瓦解。所以不聽號令的情況在當時的袁崇煥看來是不能發生的。
可偏偏毛文龍就不聽他的號令,這應該是袁崇煥殺毛文龍最大的原因。我們可以想象崇禎給袁崇煥的壓力有多大,袁崇煥必須五年平遼,那么五年內他一定要有大的軍事行動,在這樣的行動下,他能允許有部隊不聽號令么?肯定不允許。
在袁崇煥看來,如果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能拿下遼東,那么就什么問題都解決了,至于牽制不牽制后金軍主力,在解決遼東問題之后也就不是問題了,所以袁崇煥最終殺了毛文龍,這也說明當時的袁崇煥肯定是在策劃一場大規模的進攻。
皇太極出乎意料的舉動除掉了袁崇煥
可以說,袁崇煥和毛文龍是皇太極最大的兩塊心病。有毛文龍在,皇太極無法大舉南下進攻明朝,有袁崇煥在,皇太極贏不了遼東軍。所以對于皇太極來說,除掉袁崇煥和毛文龍一直是他的兩個戰略目標。
在毛文龍死后,皇太極展開了一次非常冒險的軍事行動,他繞過了山海關防線,帶著八旗主力在蒙古地區繞了一個大圈,最后在喜峰口攻入了北京地區。這個軍事行動在當時有多冒險呢?根據相關歷史記載,皇太極在繞行蒙古的時候其實手下的貝勒、大將們都堅決反對他的行軍路線,一旦他們進攻受挫,后路被斷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同時由于主力都離開了遼東,這個時候遼東的防御其實是非常空虛的,袁崇煥如果帶領關寧軍主力進攻遼東,那么皇太極的老巢就會被端掉。
這個時候如果袁崇煥膽子再大一點,帶著關寧軍直接抄了沈陽,皇太極就徹底涼涼了。只可惜袁崇煥被皇太極牽著鼻子走了,在皇命面前他也不得不帶著關寧鐵騎回援北京,與皇太極大戰了幾天為北京解圍。
只是這個時候的崇禎已經對袁崇煥失去了信任,在皇太極圍攻北京的時候就將袁崇煥下了獄,最終處死了袁崇煥。可以說袁崇煥的死是令人惋惜的,大明戰神級的人物死在了自己人手上。而皇太極之所以會搞出這么冒險的軍事行動,其實背后很可能就是為了除掉袁崇煥。后金將除掉袁崇煥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崇禎卻上了后金的道,真的除了袁崇煥,自毀長城了。
好了,以上就是個人分析為什么袁崇煥會殺毛文龍的原因了。總的來說,毛文龍的作用非常大,他能牽制住后金軍主力。而袁崇煥殺毛文龍確實是做錯了,但是這個舉動其實是在崇禎的五年之約的壓力下所做的。
通過對袁崇煥戰術體系的分析,我基本能推斷出,袁崇煥如果按部就班地做的話,平遼其實沒問題,但五年之內要解決這個問題,袁崇煥就必須要冒一次很大的險,展開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在這樣大規模軍事行動下,必須所有的部隊都要無條件地聽從他的號令,而毛文龍是不聽他的號令的,為了能夠保證軍事行動的統一性,袁崇煥最終殺了毛文龍。
對于皇太極來說,他把除掉袁崇煥和毛文龍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以除掉這兩人為目標,他通過大膽的軍事行動使袁崇煥失去了崇禎的信任,最終促使崇禎殺了袁崇煥。
崇禎作為最高領導人,并沒有作為最高領導人的素質,也沒有那樣的智商。他無法領會天才將領的想法(不過當時能領會袁崇煥戰術的人估計也沒幾個),以至于在軍事上一再犯下同樣的錯誤,最終斷送了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