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冷庫產業雖然在近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尤其是人均冷庫擁有量方面,我國仍然比較落后。我國目前冷庫總量已經與美國持平,但人均擁有量只占美國的1/4;日本冷庫總量約為3300萬立方米,人均冷庫擁有量是我國的3倍;德國人均冷庫水平是我國的2.5倍;法國是我國的2倍;荷蘭是我國的1.5倍。
冷庫分布情況:區域分布不平衡
雖然冷庫總容量近年來不斷增長,但是區域分布不平衡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2017年華東、華東、華中、華南區域的冷庫容量占全國冷庫總容量的的比值分別為43.6%、15.88%、15.11%、11.36%,而承擔全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批發的西南和西北區域合計占比僅14.02%,缺乏原產地區域化生產冷鏈體系建設。
從人均冷庫容量來看,上海、天津、北京三個直轄市人均冷庫保有量位列前三,分別達1282噸、1091噸、725噸;而重慶的人均冷庫保有量僅430噸,差距明顯。不過,判斷一個地區冷庫水平高低不能僅看冷庫的絕對總量,也要看該地區的人口數量以及區域性特征(是產地還是銷地)。新疆、寧夏的冷庫容量相比其他省市較少,但由于這兩個地區的人口數量并不多,因此這兩個地區的人均庫容仍排在全國中上等水平。
冷庫使用情況:果蔬和肉制品占比過半
目前我國各類產品使用冷庫的占比情況是,果蔬和肉制品占比最高,分別為30%和24%,兩者合計占比超過50%;水產品占比為17%。果蔬產品因為銷量巨大,在冷庫市場占據30%的比重并不算高,其中主要以櫻桃、葡萄、楊梅這類高價值水果和冷凍蔬菜為主。
而目前乳制品使用冷庫僅占6%,比重很小。可以預見,隨著消費能力的升級,生鮮電商帶動乳制品、水產品以及高價值水果的銷量,未來乳制品的冷庫占比會有所提高,果蔬產品和水產品的冷庫占比會進一步提高。
冷庫類型情況:產地冷庫建設較落后
冷庫可以按照其使用目的、使用場景以及使用主體的不同分為交易型和周轉型兩種類型。
交易型冷庫涵括“冷鏈物流園區”、“農批市場”等,這種類型冷庫的優勢在于使用的土地多是自有土地,并且規模大、集中度高,融資能力很強。但同時,缺點也依舊明顯,自動化程度低、建造水平偏低等。
周轉型冷庫涵括“第三方倉儲”、“配送中心”、“中央廚房”等,這種類型冷庫的優勢在于其自動化水平高,建造水平高,能夠提供增值服務以及供應鏈管理服務。缺點在于土地是租用的,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且單體規模偏小、集約化程度較低,進而導致融資能力較差和冷庫網絡不夠健全等。
按照“生產地”和“銷售地”來區分冷庫,可以把區域分撥型、城市配送型以及市場型冷庫歸類為“銷售地”冷庫,產地型冷庫和生產型冷庫則歸類為“生產地”冷庫,區域分撥型、城市配送型冷庫、市場型冷庫占比分別為20%、27%和13%,即“銷售地”冷庫合計占比為60%,但“生產地”冷庫合計占比僅24%。說明當前冷鏈“產地一公里”水平比較薄弱,田間地頭冷庫、預冷間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