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學”好像是一個很時髦,很受歡迎的詞語,不懂國學好像就是沒有文化。
我們小區開辦了一個學習“三字經”“千字文”和古詩詞的輔導班,竟然叫“國學班”,火的不行,聽說老板正在想法開辦分校,擴大規模呢。
那么,國學究竟是什么呢?
中國古代文化并不是像現在這樣,有哲學美學文學歷史學等等,細致和明顯的分類。比如,《詩經》是我國最早一部詩歌總集,但它除了文學外,同時也包含了古代美學,哲學,藝術,民俗宗教等等諸多學科的內容。
我們所說的國學,實際上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基礎,并涵蓋以后各個歷史時期文化精髓的總和。
在這個意義上
“四書五經”是儒家幾部經典著作,是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寶庫。
“
“四書”名字最早出現在宋朝時期。南宋朱熹把上述四部書編在一起,進行了統一解釋注釋,被宋朝朝廷定為“官書”,官方指定教材,在全國推廣應用。之后,元朝,明朝和清朝都延續了下來,把“四書”作為科舉考試大綱書目,必讀書目。
“
“五經”名稱最早出現在漢朝,是儒家傳授基本知識的五本書的統稱。儒家文化中有“十三經”之說,是儒家奉為經典的十三本書,“五經”就是其中流傳最廣泛的五本書。
”
諸子百家是后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春秋后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等不同學派,而至戰國中期,許多學派紛呈,眾多學說豐富多彩,為中國文化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
諸子百家的代表作品必定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