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拼圖游戲教程視頻,13歲的孩子每天玩手機游戲和網絡游戲?
13歲的孩子每天玩手機游戲和網絡游戲,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孩子戒除?一味簡單粗暴地打罵孩子,對于讓孩子戒除游戲癮是沒有正面作用的,相反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們不妨試試下面這幾個方法。
首先,了解孩子沉迷手機、網絡游戲的原因。大多數孩子沉迷于游戲,是為了逃避現實世界里的壓力,想到虛擬世界中去發泄情緒、排解壓力。
家長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聊一聊,正面或側面了解孩子是不是壓力一大就想玩游戲放松,壓力的來源又是什么?是學業,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或根本就是親子關系緊?
其次,與孩子約定好玩游戲的時間,并且嚴格執行。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好玩游戲的頻率、及每次玩的時長。建議控制在每周2-3次,每次30分鐘-1小時。但前提是已經保質保量完成了當天的學習任務。
如果孩子有優秀的表現時,例如學習成績進步、做了好人好事等,可以適當把玩游戲作為嘉獎。但也要注意控制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
再次,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游戲固然好玩,但豐富精彩的網絡可遠遠不止這些寶藏。
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查找有需要的資料、聽歌、看電影等等。
如果孩子對做手工感興趣,可以幫他找些網上小組,里面都是世界各地的手工愛好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與心得。
如果孩子對物理感興趣,可以幫他下載最新的科普片、紀律片。很多網路平臺也有各式各樣的興趣小組,大家圍繞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各抒己見。
另外,還要幫助孩子尋找新的精神寄托。有的家長自己就沉迷手機,打手機麻將、看消磨時間的小視頻。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且家長的說教顯得蒼白無力,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
還有的家長工作忙得不著家,孩子一個人在家里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太多,家里也只有網絡游戲可以玩。
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創造機會和條件轉移孩子的游戲的“專寵”。
比如給動后能力強的孩子買一套拼圖或是積木建模、給喜歡畫畫的孩子買一套好的畫畫工具、給喜歡懸疑的孩子買一套科幻或偵探小說。
同時鼓勵孩子不要總是宅在家里,在現實世界中有交心的朋友,那么他們花在游戲上的時間自己就少了。
結束語青少年沉迷游戲一直都是家長所關注的,世界衛生大會更是在今年的5月25日官方正式將“游戲障礙”定位為疾病。
關于如何幫助孩子戒除游戲癮,你還有什么好方法嗎?歡迎留言討論!
你們和孩子一起打游戲嗎?
和孩子一起玩游戲是很好的增進親子感情的方式。
現在的小朋友玩的已經不是我們小時候的游戲了,他們從小就有機會接觸電子產品,手機游戲也成為了他們的新寵。
古語說:”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我認為如果一味的制止他們接觸電子產品,反而會讓他們對未知的事物更加好奇。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明白游戲只是放松身心的方法之一。加上家長多帶孩子出門玩耍,讓孩子看到更廣闊的天地,自然也就不會沉溺于游戲無法自拔了。
益智類小游戲5-6歲的時候,我會讓孩子在休息的時候,玩一些益智類的小游戲,每次最多半個小時。我有時間也會陪她一起玩。我們經常會一起討論怎么解決游戲中的問題。下面我就介紹幾款我們常玩的小游戲:
1、割繩子
這個游戲是為了讓這個笨笨的小青蛙吃到糖果,通過隔斷繩索,把糖果送到小青蛙的嘴邊,就可以過關。這個游戲畫面做得生動可愛,游戲方法簡單易懂,小朋友很喜歡。
我們經常一起討論怎樣才能讓小青蛙吃到糖果,小朋友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
2、祖瑪
這是一款消珠子的小游戲,三個相同顏色的珠子就可以消掉,相同顏色的珠子可以相互吸引,規定時間內不讓珠子串掉入洞口,就可以過關。
珠子打到什么位置是這款游戲的關鍵,利用好同色珠子相互吸引的規則,可以制造很多次連擊。小朋友慢慢學習去思考這個規律,還可以自己打過很多關呢。
3、密室逃脫
密室逃脫類的游戲,我是等到孩子8-9歲的時候才讓她玩的,這種游戲很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每天只能一小會兒,她能夠解開2-3個節點,自己也相當有成就感。
合理引導年齡不同的小朋友,可以選擇不同的游戲,上面推薦的幾款適合大一點的孩子,像找不同、拼圖等,都適合小一些的朋友。
有時間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促進親子關系,有些游戲有點難度,稍稍指導下孩子,讓孩子自己解開,她會相當有成就感的。
要是有游戲天賦的孩子,還可以考慮讓孩子學習編程,自己編些小游戲。讓孩子明白,游戲不是神奇的東西,是可以用機器語言編輯的。
選擇合適的游戲,控制好游戲的時間,和你的孩子一起來玩游戲吧。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學校學習到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這是個再尋常不過的問題,然而,思路縝密的人卻不這么認為。人們常常會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情緒激動、言辭激烈的討論。雖然這個問題很重要,但很少有人用有意義的方式去尋找答案。
在教育體系波瀾不驚的表面下,這個問題持續升溫發酵,影響著教育當權者、教師還有無數的家長。所有人的關于教育目的的是靠其實都圍繞著兩個核心觀念:教會學生掌握認知技能和社會生活技能。這包括:讓學生做好準備,成為有責任感、能為社會做貢獻的公民;磨練性格;在學生自我發現的過程提供幫助;通過學習經典作品,給學生以啟迪;讓學生們為迎接富有成就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問題在每個時代都有價值,不過,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相關的時代背景??傊?,我們亟須搞清楚教育的基礎目標。這些目標要能夠反映出周遭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能夠給每一個孩子拼搏人生的機會。
今天的教育弊端在于,除了太強調提供信息和知識,大多數學校也過于強調讓學生學習一套既有的技能,如解數學方程式、背誦大量的過往知識,或是要孩子們去學習更多外語日常用語。然而,我們并不知道2040年的世界和就業市場會是什么樣,所以我們也不會知道人類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我們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通過對數學方程式的學習到用計算機語言編程、學說外語,但可能到了2040年,人工智能比人類更會寫程序,翻譯軟件應用也能讓只會說“你好”的外國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話、粵語或客家話來交談,當然中國人也能用這樣的方式讓人們用外語和世界各地的人流利的交流。
那我們該教什么呢?其實,世界在變,不管變成什么樣子,有些事情的本質不會改變。比如教育,從遠古時代開始就從來沒有變過,人的一生分為兩個階段: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每個人都會先在第一階段累積各種信息,發展各種技能,建構起自己世界觀。這是學習階段所必須努力搭建起來的能力,也是學校必須給予孩子們在未來安生立命的根本。說得寬泛一點兒,學校不應該太看重特定的知識,而要強調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夠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環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想跟上2040年的世界,人類不只需要發明新的想法和產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這么做的原因在于,隨著改變的步伐加速,除了經濟會改變,就連“作為一個人”的意義也可能會不同。
農業時代和手工藝時代,所謂教育往往是有錢人的專有產物。晚清之前的各個朝代,人們幾乎都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有一點錢的人都會送孩子上私塾,以求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正規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在“八股”灌輸的體系下,一試成名。而作為窮人家則會教孩子們種稻,那時就算在15歲的時候沒去上學,而是在自家田里勞作,孩子們仍然是在“學習”:學習怎樣讓水稻長得更好,怎么和唯利是圖、貪婪的地主、米商談判,以及怎樣解決和其他稻農之間搶水爭地的問題。在人生的第二階段,他們依靠累積下來的技能闖蕩世界、謀取生計。當然,就算活到了50歲,他們還是會在種稻谷、談判、處理沖突這些事情上學到新知,但都只是對已然千錘百煉的能力做點微調而已。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說,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將簡單的事情發揮到極至就是最好的學習。
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社會走上了工業時代,教育的本質沒變,但內容和形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工業時代的高峰在中國直至改革開放才開始發端,到21世紀的前十年迅速演變。大型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生產出越來越多的標準化產品。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教育變革的想法就像一條生產線。城市的中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由鋼筋水泥搭建的大中型學校,里面分成了許多大小相同的房間,每個房間都配有相同的幾排桌椅,鈴聲響起,你就和另外40、50個一般大小的孩子一起走進某個房間。教育開始變成了一次次地考試,然后一年換一個房間,然后考上大學,然后步入人生的第二階段,用學校學到的知識去應對看似已知的工作環境。這種教育模式放到幾十年前是有效的,因為那時的世界要培養的是整齊劃一的“標準化”工人、職業經理人,必須懂得服從。而對于在這種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人,一輩子可能只從事一件工作,和農業時代的農民一樣,絕大多數的人不需要有太多的變化,直到退休之前,只要對自己已知的事情稍作提升,略加微調就可以應付。
但到21世紀中葉,也就是2040年前后,由于改變的速度加快、人的壽命延長,這種傳統模式將無以為繼。人一生之中的各個接縫處可能出現裂痕,不同時期的人生也不再緊緊相連,簡言之,人生將不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到那個時候,“穩定”會是個我們無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還想死守著穩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觀,世界只會從你身邊嗖地一聲飛過。把你遠遠拋在后面。因為人類的預期壽命應該會更長,有可能你有幾十年的時間,只能活得像一個無知的化石。想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點兒用(不只是在經濟上,更重要的是在社會上),就需要不斷學習、重塑自己,而且到時候,50歲可能還算年輕。所以,如果有個10歲的孩子仍在念過時的學校,我能給家長們的最好建議就是:不要太依賴大人和老師。多數大人都是一片好意,但他們不太懂現在這個世界。過去聽大人的話會是個相對安全的選項,因為在當時,他們確實懂得那個世界,而且世界變化并不快。但21世紀不一樣。變化的腳步越來越快,你永遠無法知道,大人告訴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還是過時的偏見。
這么說,不是因為在今天,教育的目標是為人們的兩個階段做準備的邏輯錯了,而是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過時了。未來的重大改變,很有可能改變人們一生的基本架構,讓“不連續性”成為最顯著的特征。這就需要我們重新思考,什么是值得學習的東西,是創新方法、創意還是過往那些已知事實;更重要的是,所學到的知識,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對人生第二階段起到有益的作用。要知道,想在未來的世界過得順風順水,需要思維比較靈活、心態極度平衡。人們將不得不一再放棄某些自己最熟悉得事物,并要學會與未知和平得相處。但麻煩的是,教孩子擁抱未知、保持積極心態,比教他們數學公式或中國的四大文明要困難許多。人們的創意思維和探索未知的積極心態,包括在失敗前保持韌性的能力,光靠讀書聽課是培養不出來的。更何況,現在的教師多半也是舊教育系統下的產物,通常他們自己的心態也都不夠靈活,他們的知識結構原本就已經不能適合未來的發展。因此,教育的目的從未發生變化,需要變化的只是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后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
而且寶寶什么都想往嘴里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么的,就怕寶寶吃了,后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里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 。各種游戲關卡讓寶寶重復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以上就是關于編程拼圖游戲教程視頻和13歲的孩子每天玩手機游戲和網絡游戲的相關問題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