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學校,師資力量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一個鄉村教師往往要干好幾個老師的活。就拿我自己來說,我除了要當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還要當學校總務處主任,同時還要當品德與社會學科的科任教師,同時學校的一大堆材料也攤派到我的頭上。除此之外,學校的新聞報道事宜也必須由我負責……這不是能者多勞,而是在一個個鄉村教師“孔雀東南飛”之后產生的“后遺癥”。
在農村,有的鄉村教師教好幾個科目的,比如我們學校的英語老師,既要教3-6年級的英語,也要當二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有的鄉村教師一個人要教幾個年級,比如去年,我的同事既要擔任一年級的語文老師,還要負責二年級語文學科的教學,用壓力山大來形容她,一點也不為過。
農村學校嚴重缺編,鄉村教師成全能的“萬金油”,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我覺得鄉村教師成為傳說中的“萬金油”,對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反而會成為制約農村教育這部列車行穩致遠的最大“絆腳石”。
首先,農村的教師成為“萬金油”,什么學科都教,必然影響農村的教育教學質量。我們知道,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但這份天職被無休無止的學校材料、被琳瑯滿目的其他任務分化之后,一個農村教師用在教育教學上的時間到底還有多少?
其次,農村的教師成為“萬金油”,什么學科都教,會讓農村教師更快擁有職業倦怠感。本來,單純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農村教師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職業歸屬感和獲得感。但是,在工資待遇方面捉襟見肘的同時,讓農村教師再干一大堆與本職工作關聯性不太強的事情,很多農村教師,特別是農村男教師紛紛離開自己摯愛的教學崗位,另謀他路。像我師范時的同班同學,一個宿舍的7個男生,目前已經有4個人辭職。
第三,農村的教師成為“萬金油”,什么學科都教,不符合教育的規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讓農村教師把有限的精力用在無限的繁瑣任務中去,這本身就不符合教育的規律。一個學校,如果長年沒有新教師加盟,一直都是那么一些骨干教師備受煎熬,那么這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不見得會好到哪里去。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農村的教育事業注入鮮活的“血液”,把更多的教育資金注入農村學校,全面提高農村教師各方面的待遇,讓更多的新教師加盟農村教育,既能“解放”那些苦苦正在教育教學一線和“文山會海”一線的老師,又能促進農村教育的蓬勃發展,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