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鄉鎮工作過11年,當過黨政辦主任,黨委委員。雖然鄉鎮辛苦,但是如果40歲以下,建議不要去縣總工會。分析如下:
一、鄉鎮是行政公務員編制,而縣總工會是參公編制
鄉鎮機關,使用的是實打實的公務員編制;而縣總工會,則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屬于參公編制。表面上,參公編制可以向行政編制自由流動,但在人員調動、公平對待、提拔晉升、考察范圍等方面,參公編制明顯低人一等,這是不爭的事實。
二、鄉鎮提拔晉升機會大一些,而縣總工會屬于冷門邊緣部門
鄉鎮機關公務員,往前一步就是副科級,雖然提拔晉升難度較大,但總有個希望和奔頭,只要有毅力和韌勁,夢想還是可能會實現。我在鄉鎮工作期間,只要是積極進取、努力奮進、認真負責的人,即使提拔不上副科實職,退休前都可以解決副主任科員。如果提拔了副科,可以到縣直當副局長,還可以提拔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等,說不定從此開啟仕途晉升的平坦之路。
而縣總工會,屬于群團單位,是出了名的冷門邊緣部門,說白了就是養老部門。縣總工會的人很少有向其他單位交流的,一般都是其他單位交流到縣總工會。年輕一點的同志到了總工會,根本就不用想提拔晉升的事,幾乎就是原地踏步、終此一生了。
另外,職級并行后,鄉鎮的四級至一級主任科員的職級數額也比縣總會多,普通鄉鎮公務員退休前晉升三級主任科員沒有任何問題,運氣好一點也可以晉升到二級主任科員。而縣總工會,職級數額較少,普通公務員退休前頂多晉升三級主任科員。
三、鄉鎮公務員比較辛苦,縣總工會相對輕松一些
鄉鎮公務員,工作繁忙,絕大多數時間都得加班加點,五加二白加黑是常事,星期六保證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保證不了,越到上級突擊檢查,那就要通宵達旦準備迎檢。鄉鎮遠離縣城,交通不方便,醫療條件差,教育資源少,商業氛圍不濃厚,經濟又不發達,各種基礎設施跟不上,辦什么事情都要往縣城跑,生活幸福指數不高,極大限制小孩的教育成長。特別是現在,大家都比較重視教育,對小孩投入非常大。但是在鄉鎮工作,硬件教育條件肯定不行,軟件上的家長陪伴也滿足不了,對小孩將來發展是一種極大的虧欠。
縣總工會,工作業務相對單一,又不涉及大的民生事務,每天朝九晚五,準時上班,準時下班。八小時以外,屬于個人自由支配時間,幾乎不會加班加點,更不會通宵達旦,有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小孩。另外,縣城交通不便利,教育醫療資源較好,對小孩成長和教育都十分有利。
個人建議:
①年級較輕的,沒有超過40歲的,建議還是繼續留在鄉鎮,繼續奮斗,爭取提拔副科級實職,為下一步提拔正科級、副處級等夯實基礎。如果去了縣總工會,那就意味著徹底躺平了,徹底放棄了仕途晉升機會。進入體制,都應該趁著年輕,追求進步、追求提拔。別過了提拔年齡,再想回頭再來,那就晚了。
②年級不小的,超過40歲的,個人也沒有仕途追求的,可以考慮去縣總工會,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妻兒子女,可以騰出更多時間輔導子女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