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大家好!我是愛寫字畫畫的悠悠,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傳統紫陶手工品制作工序很復雜,步驟有很多,現在我把主要的工序歸納為十二步分享給大家。
[微風]一:制泥。這是制作陶器的第一步,其中有采泥,篩泥,揉泥,煉泥等等,其中揉泥是十分重要的過程,目的是排出泥中的氣體和雜質,使泥料更加密實
[微風]二:拉胚。需要靠拉胚師的雙手塑造,才能成為各種器皿。
[微風]三:修胚。將拉坯后不平整的表面修整平整,使其光滑,這是為了美觀;將薄厚不勻的坯體修成均勻的坯體,這是為了防止窯裂。
[微風]四:裝飾。就是把陶當做紙張,把字或畫寫在上面,寄情于陶土。可以寫詩文、書法、繪畫、篆刻等,多種表現形式,這些都因人而異。
[微風]五:雕刻裝飾。它的工藝有鏤空、浮雕、堆塑、淺雕、仿生、刻填等等,多種裝飾手法。其中特色裝飾手法是陰刻,是用一根小小的傘骨打扁制作而成,以刀代筆,在落墨的陶胚上沿著輪廓將墨跡雕刻成模,以便填泥,值得注意的是刻刀使用的輕重非常重要,稍微一用力可能會導致壺坯變型或裂開。
[微風]六填泥。它是實現繪圖和色彩漸變的重要工藝程序,在書畫家裝飾完之后,在刀客們刻完之后,再用彩泥細致的填進刻出來的凹槽中,注意泥巴的干濕,太干填不進去,甚至會壓壞坯體,太稀會填不實,在燒制過程中會脫落。在色彩方面也要努力還原到最初的畫作,多道彩填時需要多次按壓,多次重復,刻填才能完成。
[微風]七:除泥打理。步驟是,搟,壓,刮。待填入的彩泥干到一定程度,要進行搟泥,將多余的泥搟到畫面刻出凹槽區域,如泥不夠要補泥;搟后便是壓泥,就是將彩泥壓實,排出氣泡;再將余泥刮掉,讓畫面呈現出來,之后再進行壓泥,讓彩泥和坯體牢牢結合在一起,避免燒出裂痕,省得出現瑕疵品。
[微風]八:精修坯。經過裝飾,刻填后的陶坯,表面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和破壞,所以要進行精修。精修時要保持一定的干濕度,否則會損傷坯面刻嵌部分及器型整體標準。
[微風]九:粘接壺嘴壺把。她是最不容易被提及的一道工藝,但十分重要,嘴巴形狀大小是由壺型決定的。粘接好后再進行打理,保持壺內外平滑細膩,之后在壺底打上印章。壺嘴壺把直接影響著整個壺體的形韻,后期的整體使用中的拿捏適度,出水斷水;也直接影響著紫陶的成品率。
[微風]十晾坯。精修后的陶坯要放在陰涼處晾干,干至合適程度才能進窯燒制。
十一燒制。紫泥的燒制溫度一般在1150至1200度左右,收縮率為20%左右
[微風]十二噴砂打磨。剛出窯的紫陶,表面被一層金屬質感的火皮覆蓋,我們要通過噴砂或打磨將他的外衣去掉,露出它原本的面貌。打磨的傳統材料是用細沙和鵝卵石。
[微風]以上這些是傳統紫陶手工品制作程序,我的回答對你是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