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道,安徽滁河大堤破開兩處缺口,滁河水涌入堤內的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蓄滯洪區,頃刻間綠野變成汪洋。這是繼18日啟用東大圩蓄洪區后,安徽又啟用的兩處蓄洪區。這兩次蓄洪區曾分別于1991年、2003年、2008年、2015年4次運用。今年已經是第5次,圩內萬畝良田被毀,讓人痛心不已,感嘆大自然的無情。安徽涂河究竟是怎樣一條河流,讓洪水每隔4~5年肆虐妄為?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安徽合肥周邊的地形似如一個盆地,主要以巢湖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構造斷陷,西邊大別山崛起,東部受到擠壓,也有一些微微隆起成低緩的丘陵,從河流發育來看,是以巢湖為中心的向心狀水系,四周河流匯集于巢湖,巢湖再補給于長江,而省會合肥就位于巢湖邊上,處于區域內地形低點。北部有一條獨立水系——滁河。
看完地形再看看水系,上圖,巢湖位于南側,這里有很多小的河流發育,最終匯集于巢湖,巢湖面積在2024平方公里,當周邊支流洪水爆發時便一起匯集于巢湖,巢湖象寬闊的大海一樣把洪水存儲,由此看來巢湖具有很強的調節作用,旱時吐水,澇時吸納洪水。
合肥北側有一條河流滁河,位于長江與淮河之間,這條河很特殊,既不入淮河,也沒能投入巢湖懷抱,反而獨自成溪,最后匯集成一條河流納入長江,這條河控制流域面積不小,但河流發育過程中受地形影響,落差非常小,這意味著洪水來時,容易導致排水不暢,常常出現洪水災害。
滁河海拔位置較低,又位于長江北岸,長江的擺動很容易把它襲奪。但這里的地形束縛了長江,才使得這條河流免遭于難。另外人類活動干擾非常大,滁河上游位于安徽人口密集區,這里有一座省級城市——合肥,人口上千萬,需要大量的水資源消耗,為此利用滁河這條河道,開挖干渠,從大別山麓響洪甸水庫引水至合肥,滿足城市用水需求,圖2,下游沿途也是安徽省人口密集區域,引水灌溉或成為工業生產用水,所以這條河流基本上被人類“閹割”,它的存在成為河流中的“堅強”。
我們再看一下滁河這條河道落差情況,上圖中可以看出,從合肥往東到滁州一帶,河道落差越來越小,下游支流上有兩座重要城市滁州市和全椒縣城,這兩條支流從北面山上下來攜帶著泥沙,匯入滁河,淤積河道,抬高河床,使得滁河河道落差越來越小,特別容易滯洪。
7月18~7月19日,滁河上游六安市裕安區一天降下411.7毫米特大暴雨,創下了這次降水最高記錄,成為當地有降水記錄以來的極值,而且全流域被大雨所覆蓋,這么高的降水會導致弱小的滁河排水不暢,抬高排泄到長江里的水位,對千萬級人口城市——合肥,構成極大的威脅,為此炸開大堤引水至蓄洪區,確保城市的安全,成為了今年若干個“小堤大災”區之一。
在氣候極端的年份里,這個區域的蓄洪區最多已啟用過7次,而昨天(7月19日)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這已經是第5次,歷史上1991年、2003年、2008年、2015年已經啟用過,滁河的泛濫周期越來越短,我們怎么治理?
1,積極落實國家關于河道整治意見,疏浚河道,保持河道暢通。不僅如此還要拓寬河道,加大滁河的泄洪量。
2,開挖人工河道,象江蘇蘇北那樣,讓滁河有多個輸入長江泄洪口,滁河距離長江較近,下游河道幾乎與長江并行。選擇較合適的地點,開鑿人工河道。上圖,含山縣南側有一條得勝河,不遠處匯入長江,而含山縣北就是滁河,引水滁河至得勝河,再匯入長江。兩地相距才18公里,之間沒有高山,只有一些低緩的山坡,可以露天開挖,工程簡單易行,投資不大工程量小。設立水闡后,旱澇易于防護。不僅開挖一條人工河道,在下游河道適宜的地點再多開挖幾條,這將大大強化滁河的行洪力量,消除洪水對合肥的威脅,讓蓄洪區成為“米糧倉”。
安徽蓄洪區非常多,這些泄洪區都是千畝良田,每次洪水后,把上游及河邊的營養物質帶到蓄洪區,這里土地肥沃,便于農耕生產,這次洪水讓萬畝良田毀于一旦,非常痛心。過去的幾十年來,我們加強了長江干流的治理,而今年大自然反行其道,小流域出現了大災情,所以長江流域的治理還是要從小流域開始,才能徹底杜絕長江的水患。
今日(7月20日)王家壩開始泄洪,蓄洪區里還有30萬人口,災情非常嚴重,關于王家壩的蓄洪區去年已寫過頭條,這里不在贅述。
長江北的安徽地形非常不利,集水面積大,受大別山影響,水汽易抬升暴雨多,水災多,所以安徽蓄洪區很多,成了我們國家蓄洪區最多的省份,這是由地形所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