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書法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
你這個問題問得真好,有點兒“入鄉問俗”的道理,也是學書法的入門必備。我結合一下我之前寫的有關文章,來個現身說法,希望能得到你的滿意。
學書法,兩點:
一、用筆;二、結構(章法);
一、用筆:
用筆有二: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必刪。)
1、執筆:
五指執筆法(或五字執筆法);
2、運筆:
(1)、起筆;
(2)、行筆、
(3)、收筆。
二、結構:大字結構法、小字結構法;草有草法、楷有楷法;歐、虞、褚、薛、顏、柳、趙各家有各家的法。
基礎知識有好多,我認為最為主要的還是臨摹。這是學習書法入門的途徑,必由之路。
了解基礎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入門。接下來我就來談談自己入門的心得。
一、擇帖
俗話說:“擇帖如擇友?!边€有句話叫“取法乎上?!?/p>
學哪種書體?我是從楷書學起的,為什么先學楷書。因為楷書法備,也就是法則完備。
二、學哪一家?我選擇的是柳公權。
三、學柳公權的哪個字帖?
我選擇的是柳公權的《玄秘塔碑》。
我初學選擇柳體,選學《玄秘塔碑》,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柳體字,起筆、收筆,圭角分明,容易學到提按頓挫轉折的用筆方法;筆畫挺拔,從中容易學到中鋒行筆的用筆方法;在形同波浪的捺畫中,學到一波三折;柳體字的筆畫就像人一樣,勁健有骨力。
柳體字結構勻稱,左右平衡,上下穩重。柳體字的結構也同人一樣,骨骼清秀,骨架穩重。
因而初學柳體既容易學到用筆又容易學到結構。
四、怎么學?
我采取的方法是臨摹。因為臨帖中我可以從中學到用筆;摹寫中我可以學到結構。既要學用筆,又要學結構,所以臨和摹我是同時進行。
(1)、讀帖
臨帖,行筆要一氣呵成,才能學到筆勢。所以臨帖前要先讀帖,讀帖如讀書,要眼到、手到、心到。讀的過程也是分析思考的過程,是從知其然明白知其所以然的過程。多讀就能由生面孔到熟面孔;從知面到知心,從“面處”到“神交”。這樣臨摹越來,就能得心應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字帖讀熟了,大腦里有印象,心中有字,手中的筆臨寫時就能清晰完整地“復制粘貼”出來,而且筆畫與筆畫之間筆勢連貫,筆斷而氣不斷。如果不讀帖或讀的不熟,心中沒有字或不完整,臨寫的時候就要看一下寫一下,局部局部的“復制粘貼”,筆斷意斷,貌“合”神離,學不到筆勢,練不好用筆。所以,讀帖非常需要。
(對臨:對著字帖臨寫。)
(2)、臨寫:對臨、背臨(默臨)。
臨學用筆,摹學結構。開始臨寫,最忌諱的是“先入為主”,自滿不能納物。我從“細微處見精神”的臨寫中學用筆,從“節制其手”的摹寫中學結構。在“落筆生根、落筆無悔”中培養誠心;在“字如其人”中陶冶情操;在“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中養成細心;
(背臨:像背書一樣。)
在“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中累積筆力;在“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中培養耐心;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鍛煉毅力;在“眼高手低,手高眼低”中提高欣賞水平;在“筆成冢、硯成臼”中練就功夫,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中堅定信心……。由此看來,臨摹也是“養性”。
(雙鉤)
(3)、摹寫有雙鉤、單鉤,學規矩宜從雙鉤開始。雙鉤有界線,按筆重了出界,筆力過大;按筆輕了不滿,筆力不足。行筆快了,界內不滿,行筆慢了,易出界外。若要既不過界又要充滿,就要有提有按,輕重得當。通過這樣的學習,我們就會學到提按、輕重、緩急,對書法中用筆的“節奏”,就再也不會感到“陌生”和生疏了。
(單鉤)
在界內填寫,筆畫的位置,筆畫與筆畫之間,是相接、相連還是相交叉,在什么位置接,在什么位置連,在什么位置相交叉;是相爭、還是相讓,爭多少、讓多少……,摹寫,都能車轍相合,這樣才能從原樣“復制”、“粘貼”中學到結構,也才能學到《玄秘塔碑》的“用心”。所謂“用心”,也就是為什么要這么寫?學會這么寫。以形傳神,會通無窮無盡變化莫測的萬千氣象。這是在妙通造化了。
由此可見,臨摹都是在規矩中學規矩,法則中學法則,方法中學方法,用功愈勤,進步愈快。
再用同樣的方法繼續學下去,那就是厚積薄發,追根溯源了。還擔心學不好書法嗎?!
就你的問題,我就先說到這里了。歡迎您的欣賞、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