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影子內閣是負責什么事務的?
所謂影子內閣,就是虛擬存在的內閣政府,與議會選出的內閣政府完全不同,影子內閣是不行使國家最高行政大權的,但他往往又給人一種一個國家存在兩個內閣政府的假象,影子內閣政治制度的安排一般僅存在于英國及部分英聯邦國家。
我們就以英國為例。我們知道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全國最大的權力不在英國女王手里,而在于英國議會手中。
目前,英國的議會分為上議院和下議院,上議院的議員是由王室、貴族、神職主教等人員組成,一般經過皇家委員會推薦,而不是由英國普通老百姓直接選舉產生,因此上議院幾乎沒有政府的行政大權。
英國的下議院就不同了,英國的下議院的議員是由選民選舉產生,并且下議院又有多個政黨共同參與議會活動,選舉下議院議員時各個政黨共同競選議員。目前,英國下議院席位占據多數的主要有保守黨和工黨兩大政黨。
在議會中,無論哪個政黨在選舉中勝選的議員席位最多,誰就是議會的最大政黨,并由最大政黨的領袖擔任政府首腦,也就是英國首相。然后再由首相挑選本黨的優秀黨員提名為內閣各部的部長大臣,這些大臣和首相就共同組建了英國的內閣政府,從而運作施行英國的最高行政權。
勝選議員席位較少的政黨,自然就成了在野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反對黨,專門跟執政黨作對,挑執政黨的毛病。為了能有效地以在野黨的身份和執政黨拼個高低,往往最大的在野黨就會參照現有內閣政府的模式組建一個影子內閣。
在野黨組建的這個影子內閣里,同樣會挑選一些本黨優秀黨員充當內閣大臣,比如:影子內閣外交大臣、影子內閣教育大臣等等。比如2010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作為保守黨的領袖,還未正式成為首相時,他就是影子內閣的首相,后來成為首相的特蕾莎·梅當時就是在卡梅倫影子內閣里擔任過文化大臣等職務。
影子內閣雖說在英國中央行政管理政體系中是虛擬的,不能插手,但在議會中反而又像是真實存在運作一般。
看過英國議會下議院辯論的朋友都知道,英國議會大廳的布局是長方形設計,左右兩邊分別為執政黨議員和在野黨議員,中間就是主持議會工作的議長。通常坐在第一排的都是執政黨內閣或在野黨影子內閣的主要部長,后面才是一些各黨資深議員。
當執政黨內閣有大政方針需要議會辯論時,在野黨的影子內閣就會出來挑刺,影子內閣大臣基本上都會踴躍發言,就執政黨的政策措施進行抨擊,雞蛋里挑骨頭,有時會爭得臉紅,甚至攻擊對罵。
現在英國的執政黨是保守黨,保守黨領袖就是約翰遜,同時擔任首相,而在野黨是工黨,工黨領袖是科爾賓,近段時間可以經常看到約翰遜和科爾賓兩派經常在議會就脫歐事務爭來爭去,互不相讓。保守黨提出多種版本的脫歐協議都被在野黨的工黨給否了,就是不想讓保守黨政府干成大事。
工黨及其影子內閣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搞臭執政的保守黨,給內閣政府施加壓力,加快內閣政府的垮臺,好讓自己的在野黨上位成為執政黨。
影子內閣之所以成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以后自己所在的黨派一旦選舉成為議會多數黨時,影子內閣自然會升級成為真正掌權的中央內閣政府,那些影子大臣也會順位成為掌握實權的部長。
從這種角度來看,影子內閣就像一個“預備內閣”,終極目的就是要上位,一旦成功上位,內閣政府就會立刻形成,不至于還要臨時挑選內閣大臣,這樣也是避免了外部因素對英國新生政權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