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有哪些優勢是安卓沒有辦法比擬的?
#蘋果有那些優勢是安卓沒辦法比擬的呢?#
屏幕
我們都說蘋果手機的屏幕色彩,逼真。但是為什么色彩好,為什么逼真,是不是真的好?
美,是玄學。但在蘋果設備上,依然可以被量化,然后重現。
iPhone屏幕色彩的兩個重要指標:色準和廣色域。在2020年之前,一直保持領先!
色域,是顯示設備能夠顯示色彩的范圍,在某個色彩空間內占據的百分比。畢竟顯示設備還比不上真實世界,沒辦法將五彩斑斕的世界顏色全部顯示出來,只能無限接近。
在現實中,應用最廣泛的色域是sRGB。超過sRGB的色域的色彩,會被sRGB中相近的顏色取代,就會產生色差。
蘋果設備,特別是iPhone上一直使用的色域標準是DCI-P3,也是目前數字電影回放設備的色彩標準之一。它的色域覆蓋范圍要超過sRGB,綠色和紅色的范圍更廣。
下圖是不同色域覆蓋的范圍(來自維基百科)。黑色三角內是DCI-P3的范圍,黃色虛線是sRGB的范圍。很明顯,DCI-P3的范圍要大不少。
以美國NTSC色彩信號標準來衡量(這也是大部分顯示設備正在使用的色彩標準),DCI-P3相當于96% NTSC,sRGB相當于71% NTSC。兩者相比,DCI-P3比sRGB色域大了25%。
這就是iPhone以及Mac設備上,顏色莫名好看的真實原因。
難道安卓就不行么?
是的。
顏色顯示不僅僅買一塊好看的屏幕,還需要軟件支持。在系統不支持P3廣色域的時候,強行在屏幕上顯示更多的色彩,會出現顏色過飽和失真。而安卓系統什么時候才開始支持P3廣色域呢?
2020年!
盡管用戶嚷嚷得很久,安卓系統直到今年,才有了廣色域的支持。上半年發布的三星Galaxy S20,終于可以顯示P3廣色域。
雖然這的確是個進步。但是別忘了,蘋果從iPhone 7開始,就已經提供了P3廣色域。
絕佳的屏幕響應時間
這是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體驗秘密。iPhone 8曾經作為電競比賽的指定用機,不是因為蘋果給了錢,而是當年iPhone絕佳的屏幕響應時間,保證了選手每一次觸控都能夠快速的反應到游戲里。
對于用戶來說,你就是覺得,這部手機打游戲,特別地“跟手”。好手機,“指哪兒打哪兒”;壞手機,“打哪兒指哪兒”。
雖然今年的iPhone 12,依然沒有120Hz的屏幕刷新率。但是iPhone的觸控反應時間,在過去幾年,一直是最短的,是業界標桿。60Hz的屏幕刷新,卻提供120Hz的觸控反應速度。
去年,華碩的總裁在推出Asus Rog游戲手機之后,接受媒體采訪,特意提到了這個指標。并且自豪地表示,我們終于超過了iPhone!
他提到iPhone之前的指標時,用了這個詞:unreachable。
2020年,iPhone上,這個優勢也不存在了。三星,小米,都有了超高反應速度的屏幕。三星S20公布的指標,是120Hz屏幕刷新,240Hz觸控響應,足足是iPhone 11的一倍!
系統速度
Passmark是對移動設備進行整體運行效率評估的測試標準之一。
測試結果能夠在網站上找到最新的。
https://www.iphonebenchmark.net/passmark_chart.html
安卓設備:
iOS設備:
因為圖上的排名都是按照分數來的,沒被截圖截到的,肯定更低。分數,當然是越高越好。
從這兩張圖的對比,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iOS設備即使是過氣的老款,效率也很高,遠遠超過安卓設備。
為什么?
一臺手機,不是內存大,處理器快就完了,有大量的數據需要在不同的數據和硬件模塊之間傳遞。比如照相,一億像素從CMOS上讀取出來到處理器,到內存,中間不能有瓶頸,不然打開攝像頭就是卡卡卡卡。
蘋果手機的封閉硬件設計,當然也有封閉的好處。比如很早就用了nvme接口,固態硬盤的讀取速度遠高于其他手機,給用戶感覺,就是很流暢。而安卓手機,只能通過加內存的方式來提高系統速度,避免過于的硬盤讀取。
順便說一句,蘋果的處理器依然是移動設備中最強。這一點就不單獨講了。
OK,在這一點上,安卓依然沒能超越iPhone。別人的系統,別人的硬件,捏在一起,終究不如軟硬原生在一起的好。
喇叭
iPhone的立體聲揚聲器也是一絕,聽感相當好。它當然不能跟只要聲兒大的山寨機比嗓門。在小空間里實現不錯的音效,才是它存在的意義。
即使如此,iPhone 12上的揚聲器,還會得到進一步增強,效果更好,立體聲感覺更佳。
上圖來自iFixit出色的震動反饋
這又是一個強調細節的用戶體驗。
很早我就發現,安卓手機的振動反應,總是慢半拍,不像iPhone上的觸控振動,即時就來,強度各異。這一點,如果你開啟了敲字振動,能夠感受很明顯。對于App來說,你甚至可以定義不同動作的振動感覺。
那么,為什么?
一切的奧秘來自于線性振動馬達,Taptic Engine。蘋果在iPhone 6s引入了全新設計的線性振動馬達。它的啟動時間非常短,10ms左右達到最大功率,能讓觸控保持同步,用戶體驗最佳。而早期iPhone上使用的振動馬達,以及當下在大部分安卓機上的馬達,反應時間要滯后不少。
但是,振動這個感知,有那么重要么?除了蘋果,誰還會投入大量金錢去研發這么個小玩意兒,ppt里又用不到。體積變大的線性振動馬達,還會占據電池空間,太不合算了。
圖片來自iFixit于是,iPhone上有3D觸控。一個振動馬達,能玩出花來,不僅可以有力度不同,還能控制振動時間。蘋果手表上,甚至提供專門的功能,用振動把水從喇叭孔里震出去。
這一點,蘋果依然在等待安卓機的對手們超越。
輔助功能 Accessibility
iPhone上的輔助功能,是為老年人和殘障人士設計的功能擴展,僅僅通過下面的菜單就能夠感知到蘋果是認真在做這方面考慮的。
目前,還沒有安卓手機,特別是國內手機廠,能夠在這方面超越蘋果的人性化設計。也許,對于少數人群的照料,只有盈利狀況良好的頂級公司才會想到。
這的確是大公司責任。
隱私
從疫情之后,我們為了效率,放棄了很多屬于自己的隱私。不僅是家庭住址,電話,身體健康狀況,也包括面容,位置,行動軌跡。
為了便利性,比如算法推薦,用戶放棄隱私已經成了事實上的趨勢。但蘋果依然將這件事擺在重要的位置上,盡可能地提供保護,從Apple login到私密瀏覽和反追蹤。
安卓?
嗯,先把App濫用用戶數據的事情搞一搞。
實際上,由于原生安卓的不可用,通過國內廠商定制后的安卓系統,很難保持原來的私密性標準。即便新版安卓核心有定義,有要求,也會被突破。大廠如此,小廠更不用說。
不用抬杠說,我可以定制,可以自編代碼,改動核心。那都不是普通用戶應該干的事。
環保
蘋果手機是可以回收的,有原材料處理的完整流程。
蘋果在2018年就實現了自己公司運營,零碳排放的承諾。
蘋果將在2030年實現自身供應鏈的零碳排放!
和有些公司去買指標滿足碳排放的做法不同,蘋果是真真正正地通過再生能源的利用來減少碳排放。
這當然不是說,蘋果及其生態鏈會完全使用再生能源。而是說,蘋果會通過建設更多的再生能源設施,來中和掉生態鏈消耗的非再生能源。
蘋果2030年的承諾,絕對是個大目標。
僅僅在iPhone上,蘋果還沒有被安卓超越的地方還有不少。它們已經不僅限于硬件,更多的是在應用層面上,比如AR。
現在,還在用硬件堆砌的眼光去看iPhone,只能說明,你還沒有將手機融入到自己的生產環境中。
生態
這部分放在最后,因為它既是大家的共識,也是安卓最無法超越的部分。
僅用蘋果上最簡單的Airdrop,手機和手機,和平板,和電腦互傳文件的功能來舉例。
安卓需要額外的App安裝;或者,把你的存儲卡取出來,插到電腦的讀卡器里;或者,找一跟usb線纜,連接兩臺設備。對了,你還得知道USB-A,MicroUSB,USB-C接口之間的不同。生態,對于安卓來說,基本不存在。手機是孤立的使用工具。不管你用Mac電腦還是PC,或者iPad,安卓手機在跨界設備的互聯互通上,都遠遠不如蘋果。原因很簡單,安卓僅僅是手機上的操作系統而已。PC上有Chrome OS,可有幾個人用Chrome OS的筆記本電腦或者電腦呢?似乎安卓的爸爸谷歌,也有放棄使用安卓一統天下的念頭。2016年,GitHub上多了一段神秘源碼,顯示谷歌正在開發名為“Fuchsia”的操作系統。Fuchsia和安卓以及Chrome OS都不同,而是基于Zircon微內核,未來可以運行在個人電腦和手機上。以安卓手機目前的狀態,跨廠商的生態,幾無可能。即便不是Fuchsia OS,就算小米有了小米OS,可以在手機和平板,以及電腦上共用。那也會有小米生態,華為生態,一加生態,OV生態。為了增加用戶轉移成本,每個廠商都會不遺余力地鑄造屬于自己的門檻。重復一遍,在安卓上,用戶體驗一致的生態是不存在的。用著安卓手機,開著Windows電腦,聽著藍牙耳機,看著安卓電視。每一個智能設備,在無法順暢互聯的時候,都是事實上的信息孤島。而iPhone,它是蘋果用來撬開世界的工具,后面還有mac作為承載。蘋果的戰略很簡單,macOS會和iOS開始融合,吸納燦若繁星的App,進一步統一用戶在不同設備上的體驗。放在Windows依然是主流的世界上,這當然還是個理想。但是未來,誰知道呢?蘋果在用戶體驗上,不斷地設立標桿,等待后面的人來超越。簡單地從硬件指標上說蘋果不知進取,要么是一知半解,要么是目光短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