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這次疫情?
從景觀規劃的角度來說,本次疫情帶來的最大反思是:
近年來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過度重視人的使用感受,而忽視生物中的動物與微生物系統,特別是對生態系統整體性的忽略,從而提出風景園林建設應注重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生態整合、生物友好、健康共生的風景園林系統規劃設計的防疫策略;
近年來,我國城市建設邁入新的階段,隨著城市生態環境越來越受到重視,風景園林景觀建設也取得了重大發展,在景觀體驗和美學欣賞方面更是受到不少關注。
但是在此次疫災中,我們還是看到很多問題,只有深入發掘這些問題的本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生態問題。
首先是對以人為本、以人為重、人定勝天思想的反思城市在建設時過于看重“人”的地位,一切規劃建設以人為本、以人為重,認為人定勝天,卻缺少對自然的考慮以及對其他生物種族的尊重。
從宏觀上看,由于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建筑通常是盡可能多地占用城市用地資源并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而忽視了其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建筑和綠化之間的矛盾凸顯。
且我國群眾尚未真正覺察到生態環境惡化所帶來的影響,這導致森林覆蓋率持續下降,甚至城市中心殘丘上的植被也消失殆盡,成為荒坡或沙地。
日本高松栗林公園
植被的破壞,加速了水土流失,使當地生態肌理遭到極大的破壞。此外,風景園林規劃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中一直處于弱勢地位,低洼地、山坡地、邊角地,開發頗具難度的地塊通常被留作綠地。
但這樣毫無結構布局的綠地系統真的能夠有效構建城市的生態系統,從而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嗎?
反而是其對自然通道的破壞,大大阻礙了生態恢復過程,妨礙了城市中物質和自然能量的交流,極大地影響了生態系統的調控能力。
從微觀上看,單個的景觀規劃過于重視人的使用體驗,即便在園林內部,也大量鋪設地磚、高架橋等人工設施。
兒童與小鹿
雖然方便了游人穿行和嬉戲,但對生活于其中的動物、植物來說,卻失去了休憩、繁衍甚至生活的空間。
這些設施只為了方便人類,卻剝奪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使得園林中的生物種類銳減。
總而言之,生態系統格局缺乏連續性,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缺少有機整合,自然景觀生態未受尊重,最終影響城市生態框架的形成及其整體生態功能的發揮。
其次是對生態系統中生物系統缺失的反思在城市中,由于人工化的問題,自然生態綠化大量減少,整個區域的生境類型趨于單一化。
城市化使植物生存環境發生改變,導致當地植物區系隨之改變。本土自然群落的比例由于景觀美學問題而大幅降低,鄉土植物種類銳減;
與之相反,人工種植和移栽使外來物種占據了主導地位,導致植物組成單一且種類相似,缺乏空間層次,分布零散且不均衡。
投喂山羊
動物的棲息環境同樣受到人類活動的巨大影響而急劇惡化,能夠存活下來便已極為不易,通常還要受到人類馴化及圈養,物種豐富度降低。
極端的景觀美學、過度的人工鋪裝、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都使得城市中的土壤被覆蓋,而土壤中生活的植物、微生物失去依存的環境而數量銳減,城市內部原生態缺失,生態層次大幅降低。
這造成生態、生物系統缺失,生態穩定性下降,生態肌理、生態脈絡中斷,生態足跡沒有得到很好的延續。景觀規劃設計如不重視這些問題,很有可能會導致更多物種的滅絕甚至更多不可逆的災害發生。
完整內容可參見:http://www.shspdi.com/index.php?a=shows&catid=13&id=53
關注公眾號【上海空間規劃】,了解更多有關城市建設、國土空間規劃方面的最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