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上海一般在廚房就是濕垃圾,衛生間,客廳都有垃圾桶,一般就是干垃圾,濕垃圾一個袋,干垃圾一個袋,瓶子等可回收,就是放在干垃圾里,也有人會主動幫你拿出來,分類就是隨手的事情,沒有增加什么負擔,塑料袋,每天買菜,超市蔬菜,塑料袋多的很,x寶垃圾袋3元錢100只,我把平時快遞的盒子,放上干濕垃圾包在電梯口,早上4-5點保潔一定收走,我還特意拿點垃圾去扔,西瓜皮,可回收,干垃圾去扔,不錯過投身這個“大時代”。而且現在這樣的一個活動,已經成為大家互相飯后互動的一個方式:大家提著垃圾往固定點,互相打個招呼,吃過了啊,這在以前不可想象,老人們圍在邊上,小孩最機靈義務幫忙,和諧的很。很多居民被夸“分得對”以及“五星家庭”表彰。普通人嘛,就圖一個“被表揚,被認可。
專人負責,權利的游戲
最開心的應該是“穿志愿者衣服的”廢品回收“垃圾佬”,效率高了四五倍,我算看明白了,“濕垃圾”監督都是“收垃圾佬”負責,志愿者監督,居民有混入的其他物品ta們會自己拿出來,小區物業的濕垃圾如果被退回拒收,“垃圾佬”就有被一票否決的可能,我們眼中的“垃圾”,可不就是ta們的收入嘛?本來垃圾佬還要到處坐電梯收廢,現在每天2小時一次(24小時點),等于直接來收錢,估計以后的“收廢承包”又是一次洗牌和“權力的游戲”,山雨欲來風滿樓。
我們樓長說“區里開會”,對于“垃圾分類不合格物業”也是一票否決,所以現場都是物業經理督戰,
經濟杠桿制約才是“致勝之道”
物業說“沒必要和居民扔錯垃圾去糾纏”,纏不清,也講不贏,更別提“罰款”,只要和“垃圾佬”說,環衛退回一次,黃牌警告,再犯,換人,
你別看“物業”和“廢品佬”平時都可憐兮兮說不掙錢,真要叫他們不干,就得和你拼命。
怎么說21天養成了短期習慣,90天重復就變成“長期習慣”,上海垃圾分類,就這樣平靜達成,也沒有可供書寫的“罰款,對立”,各位自媒體人蹭熱點快轉向“文章可以是xx城市對標上海,完成更嚴格分類”,但是估計沒戲,
尤其是我熟悉的“超大型1線古都”,畢竟路上還貼著“不準隨地大小便”,民風彪悍,個個都特“不服”。再說醬大骨和玉米桿,什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