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周期即康波周期
我們經常看到媒體會報道康波周期,比如有一種觀點從康波周期來看,認為2019年是中國年輕人未來非常重要的一次投資機會。那么什么是康波周期呢?
康波周期又稱為康德拉季子夫周期,由康德拉季耶夫提出,因此得名。康波周期的循環是60年,對應的就是最為通用的復蘇、繁榮、衰退、蕭條周期,60年一個循環,與我們中國所講的六十甲子有相通之處,也是在周期規律中最有魅力的一種。
同時,康波周期也較為神秘,成為一種難以避免的周期,即從歷史上來看,一定會有衰退和繁榮交替現,不能通過人為的去改變或消除周期運行。
構成康波周期波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當然影響因素還有很多,總的來說,康波周期屬于長周期運行規律,踩對康波周期,可以改變人生軌跡。比如說當年中國暴發戶都是煤老板,并不是煤老板多有本事,知識水平有多高,而只是正好處在康波周期的商品大牛市上。再比如經常占據世界首富寶座的比爾蓋茨,正好趕上了技術創新的時代,所謂“時勢造英雄”即是如此。
對于長周期的劃分,不同的經濟學家有不同的看法,較為主流的看法是由雅各布劃分的長波周期:
因此,
二、中周期即朱格拉周期
中周期主要以經濟危機為研究對像,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存在9-10年左右的周期性波動,即每10年左右總會發生一次危機。中周期是朱格拉拉出,因此又被稱為朱格拉周期。
朱格拉在《法國、英國、美國的商業恐慌與期周期的再現》一書中,對這幾個國家的工業備投資變動情況進行研究,發現10年左右的周期波動規律,因此朱格拉周期又被稱為設備投資周期。
中周期在高速工業化過程中表現會較為明顯,比如在上世界日本處于高速工業化時期,出現過多輪明顯的朱格拉周期波動,比如1955年-1965年,日本第一輪經濟高速增長周期,即是通過工業設備投資驅動的,日本通過銀行貸款、民間金融等方式籌集資金,大舉投入工業化,帶來了經濟的高速成長。
我國經濟在1981年后出現過兩次中周期波動,1981年到1983年為上升周期,1983年到1990年為下降周期;在1991年重新進入上升周期,1993年進入下降周期,到2001年重新進入新的周期。
2006年則是新周期的高點,然后進入下行周期,反復循環。
但2005年左右為我國投資增長率的高點,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同,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后,投資率會繼續保持5年左右的高位,即羅斯托所說的起飛前階段,所以可以看出,在2010年之后投資增長率開始乏力。
中周期的先導產業是制造業和房地產,屬于中周期中的結構變化問題,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中周期新一輪資本投資周期中,建材、電器等設備和計算機新型產業投資不斷提升,帶來了利用率的大幅增長,就是中周期的動力,。
目前我國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城市化和工業化對經濟整體拉動作用較大,因此從長周期來說,依然處于上行周期中,中周期主要受到投資增長率影響也會出現周期循環,但整體呈現螺旋式上升狀態。更多的周期性屬于短周期波動,即接下來要講的內容。
因此,
三、短周期即基欽周期
短期周為由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基欽提出,通過研究食品物價和心理變動來尋找經濟波動的規律,因而短周期又被稱為基欽周期。
基欽周期認為,經濟規律存在大概40個月左右的小周期,基欽周期是通過價格和心理的變化,通過微觀經濟層面對經濟的波動規律進行分析,比如說某類產品價格上漲了,大家就會扎推去生產這種產品,然后產量上來了,就會造成供大于求,產品價格又下跌,大家撤出,循成一輪一輪的循環。
在經濟向好的時候,生產者會主動增加庫存,反之亦然。所以我把短周期看為一個去、補庫存的周期。產品價格的漲跌,庫存數的增值,成為基欽周期的重要考察指標。那么就比較發現影響短期周的因素:
短周期是我們最容易感知也較容易判斷的周期,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消費,價格的變化會實時的進行反饋,比如說經濟增長,適度通脹,短周期上行,但當出現過快通脹時,快速上升的物價會帶來快速的加庫存,從而造成供給過剩,結果帶來行業的衰落,形成短周期的下行。
比如豬肉為代表的食品價格波動,以鋼材為代表的建筑材料波動,以及各類生物所需的物學原料價格波動,會帶來庫存的變化,從而引發短周期的經濟波動。
因此,
四、周期會形成嵌套
前面所講的周期,相對來說均較為獨立,但在實際經濟運行過程中,長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之間是環環相扣并相嵌套的,長周期會對中短周期構成明顯的影響,而短周期的變動情況,影響中周期,進而由多個中周期組成康波長周期。
在每一個周期波動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不同的變量,需要根據具體的環境來進行分析,如果政策處理不當,會造成衰退周期的延長,進而形成將短衰退周期演變成長衰退周期,比如說當經濟危機出現的時候,應對的策略、效果將直接決定經濟危機之后的新周期前景。
在周期切換的過程中,就會形成不同國家經濟實力的分化,有些國家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現長期的經濟增長停滯,而有些國家則通過切換增長的“發動機”,找到了新的擴張動力,帶來新一輪的全面增長,從而實現經濟實力的全面超車,這既考驗決策人的智慧,也需要時代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