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兩種措施:填埋和焚燒。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上海的常住人口超過2400萬,浮動人口約為500萬至600萬,上海需要每天處理多達26,000噸的垃圾。據統計:上海的生活垃圾,12天能堆滿一座東方明珠、20天能堆滿一座上海萬人體育場、23天能堆滿一座環球金融中心。實際,多數人在8周內扔掉的生活垃圾總量相當于自己的體重。今年,上海出臺了一套關于生活垃圾分類和回收的法規,并宣布該法規將于今年7月1日起實施。該規定禁止上海黨和政府機構使用一次性杯子,酒店提供的一次性日用品以及餐館和食品配送服務的一次性餐具,除非客戶要求。不遵守規定的酒店和餐館可被罰款500元(74.7美元)至5000元。未能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居民可被處以50至200元的罰款。其實,對于每一位住在上海的居民而言,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前期如何開始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后端才好有效處理垃圾。前期垃圾分類有利于提高垃圾資源回收率。所謂生活垃圾的分類從源頭的投放,到中端的收集、運輸,再到末端的處理,整個過程都要堅持分類,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垃圾分類。在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中,末端處置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其中濕垃圾,如易腐性的菜葉、果殼、食物殘渣等有機廢棄物的出路,面臨較大挑戰。上海約70%的垃圾處理都在上海老港固廢基地。但基地處理垃圾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垃圾產生的速度。因此關于垃圾末端的處理,據報道,上海市重大工程、上海規模最大的濕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老港濕垃圾一期項目,將在明年底投產。預計每日處理濕垃圾達1000噸。老港濕垃圾一期項目效果圖濕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和我們居民有什么關系?負責老港濕垃圾一期項目設計的上海市政總院項目負責人王艷明說:“經過成熟厭氧工藝,濕垃圾可以‘變廢為寶’,生成沼氣和發電,實現無害化和資源回收利用。”未來,黃浦、徐匯、長寧、楊浦、虹口和靜安等中心城區居民的濕垃圾,都將運至老港濕垃圾一期項目進行處理。根據設計方案,老港濕垃圾一期項目每天可以“吃掉”400噸餐飲垃圾、600噸廚余垃圾。餐飲垃圾、廚余垃圾,由于含水率不同,將“定制”不同的工藝來處理。雖然工藝不同,但濕垃圾均在密閉條件下進行厭氧發酵處理,有機物降解能達到70%。降解之后,濕垃圾變廢為寶,厭氧日產5萬立方米沼氣,沼氣可以實現供熱、發電上網。處理后的沼渣干化后送往老港固廢基地的能源中心進一步焚燒發電,最大限度達到資源回收利用。濕垃圾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異味,影響周邊環境嗎?目前,老港固廢基地正在打造“世界級生態固廢產業園與環保主題公園”,所以濕垃圾一期項目將作為一個花園式工廠。不僅會有休閑設施、藝術小品,還有生態湖、綠色植物等等。“海綿城市”理念加以運用,構建系統的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設施,控制雨水徑流,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異味控制是關鍵。為了盡可能減少異味,卸料間內采用雙道門封閉及微負壓控制、防止臭氣外溢,除臭藥劑自動調節投入量,異味去除率達到95%至99%。預處理車間全流程采用智能一體化破碎、篩分、磁選預處理工藝,避免人工接觸濕垃圾。老港濕垃圾一期項目將打造花園式工廠(效果圖)老港濕垃圾一期項目建成后,以“焚燒+填埋”傳統組合為主的老港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將采取“焚燒+填埋+生化法”多元組合的垃圾處理方式,實現基地內各處理設施間的資源共享,有效實現節能減排。從全市來看,日處理千噸的老港濕垃圾一期項目,將顯著提升上海的濕垃圾處理能力。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上海濕垃圾分類處理量預計在2020年增加到6300噸/日以上。不過,目前上海的濕垃圾資源化利用仍存在“缺口”。數據顯示,上海2018年每天產生的濕垃圾達到4000多噸,實際資源化利用能力約3000多噸。除了老港濕垃圾一期項目,還有一批濕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在加快“上馬”,讓前端分類與末端處置盡快匹配。說了這么多,與每一個普通人相關的是:上海如何實現生活垃圾分類?這需要整個社會人的自覺,公共環境意識的梳理,需要社會的責任與奉獻意識。當然,這個過程需要發展的時間,一定是欲速而不達的。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力所能及的行動起來!從了解垃圾分類標準開始吧↓在許多人看來,我們的地球是如此大,我隨手扔些垃圾制造點污染、浪費點東西,對它而言又何足掛齒。而事實是作為地球的一分子,我們正在承受著我們對大自然所做的一切后果。作為環保踐行者,飛螞蟻線上預約,免費上門回收舊衣已經堅持了四年,未來我們也將繼續不懈努力,創造出一套最好的、可持續,讓多方受益的模式來,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回收的行動中來!!部分數據參考資料來源:解放日報、國際環保在線
——
飛螞蟻舊衣回收,專注環保+公益處理舊衣物,線上預約,免費上門收衣。
飛螞蟻公主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