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安徽省的經濟發展態勢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GDP增速較全國多數省份來說還是比較快的。不過要是看人均數據和GDP的質量的話,安徽省的經濟發展依舊任重道遠,需要繼續積累量變,以期待早日實現質變。從2017年的國內各省GDP產值來看,安徽省排在各省市的第十三位,僅僅看這個排名的話,安徽省目前排在國內中等偏上的水平,似乎還是說的過去的。
從經濟增速上來看,安徽省2017年的GDP增速為8.5%,列各省市第六名,處于第一梯隊中,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中部各省中排名第二。從增速上來看,安徽經濟發展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上升的勢頭很好。
不過要是看人均產值的話,安徽的排名就非常靠后了,列各省市倒數第八位,而排在安徽后面的,不是山區眾多的省份,就是西部的省份。安徽省各地級市的GDP組成中,房地產幾乎都占了一個大頭,產業質量不高。這反映了安徽省經濟水平總體上還是比較差的,后面的道路依舊任重而道遠。安徽能否在未來發展成為經濟強省呢?應該說事在人為,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應該說,安徽省經濟發展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在經濟發展形勢最好的時代里發展的也確實很不給力,雖然很多安徽人從心理上未必愿意承認這一點,但是這確實是客觀事實。在過去的十多年里,除了極個別城市發展的似乎還可以之外,多數的地級市難說發展的有多好。
長三角的擴軍也有兩年的時間,不過到目前為止,沒有明顯的感覺到各個城市如何融入了長三角。除了在各自的百度詞條里吹吹牛,給自己臉上貼貼金之外,長三角似乎沒有給新加入的這些城市帶來任何改變。不過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因為規劃多年的皖江城市帶,至今似乎也沒有任何城市帶的感覺,各個城市基本上都還在單打獨斗,大量的網民除了在網絡上無聊的攀比和地域攻擊之外,沒有任何聯合的意圖。
安徽的經濟若想有長足的發展,必須要重視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發展。長江流域東段以蕪湖和馬鞍山城市群為主,西段以安慶和池州城市群為主,中部以合肥和銅陵的合銅工業走廊為核心,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
規劃已久的引江濟淮工程已經全面開工,隨著這一工程的開工建設,不僅僅是淮河流域水質的提高,更多的是讓合肥的水運有一個本質的提高,合肥自此也可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沿江城市。合肥成為沿江城市之后,安徽各個沿江城市也沒有理由不走向聯合。
淮河流域的蚌埠和淮南,本來也都有不錯的工業基礎,不過在過去的十多年里,這兩個城市發展的肯定也是不夠完美的。至于為什么發展的不算完美,安徽人也都很清楚,過去的歲月已經過去了,抱怨太多也沒有什么意義,不過希望以后的歲月里,幾個核心城市需要加快速度,帶動整個淮河流域的經濟發展。
總的來說,安徽風景優美,人杰地靈,各個地級市的產業基礎都還是不錯的。只要沿著一個合理的發展路線,充分發揮各個地級市的區位優勢,即使未必能發展的像江浙那么發達,也至少比現有的水平要高很多,當然,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希望安徽的未來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相信一定也會越來越好。
(相關,徽南城意,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表態,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