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如何看待那些一見面就問你你們山東人是不是都吃大蔥煎餅的人?
首先這部分人在知識面上不廣,再就是“煎餅卷大蔥”這吃法太嗨了,說實話,很多外地人根本就沒見過煎餅卷大蔥,就連現在的山東本地的年輕人甚至都沒見過。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問法”呢?這里有必要說說煎餅卷大蔥這件事。1967年泰安市省莊鎮東羊樓村發現了一份明代萬歷年間的“分家契約”,其中記有“鏊子一盤,煎餅二十三斤”。分家要分煎餅,可知煎餅可以儲存,也算是一項財產呢。從這里可以看出,煎餅這美食在山東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食物不豐富,農民又忙于勞作,吃飯問題如何解決一直是個大問題。以前的農民在田間勞作,由于耕地離家很遠,往來的話要耽誤很長時間,這樣,中午這頓飯就要在田間地頭上吃了。
一般情況下,農民會帶著干糧和水去農田,而煎餅是最好攜帶的食物,煎餅薄而軟,大蔥呢又是山東地區種植很廣的蔬菜,大蔥辛辣,刺激食欲,這與四川人愛吃辣椒是一個道理。
到了現代,一些文章、故事、影視等作品里,在描述山東近代史上的農民日常生活,經常也會出現“煎餅卷大蔥”這個畫面,比如電視劇《闖關東》里就有。再就是山東在改革開放之前,農民生活水平普遍底,家庭人口又多,白面根本就不夠吃,那只有吃玉米面了,煎餅就成了家庭主糧。
由于煎餅便于儲藏存放,攤一日煎餅可以吃好些天,這樣就能有效解決做飯與生產上的矛盾,使勞動力更能發揮作用。
現代,煎餅卷大蔥這種吃法雖然在山東部分地區還流行,但他的概念和意義完全變樣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總要對過去的很多事物產生懷舊心理,這里面當然也包括對食物的懷念,我們吃慣了大魚大肉,對粗糧的認知也越來越高。以前是為填飽肚子,現在則注重飲食平衡與健康,煎餅卷大蔥恰恰符合現在的飲食平衡。
不管外地人如何看待煎餅卷大蔥這件事,盡管里面甚至有調侃貶低的成分,但是我要說的是,煎餅卷大蔥是山東人的驕傲!有必要把煎餅卷大蔥這件事推向更高的層次。
煎餅,不僅養育了齊魯大地上的窮苦大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東人民嘞緊褲腰帶,節省出糧食去支援前線。沂蒙六姐妹以及千千萬萬的老區人民,把煎餅卷大蔥送給我們的部隊,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一份力量。在淮海戰役結束后,陳毅元帥曾感慨的說:“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人民的大力支持,他們無私的支援糧食和人力,可以說,淮海戰役是山東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許世友將軍也曾說:“我始終不忘在膠東開辟抗日根據地的經歷,是山東人民的煎餅卷大蔥養活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