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具備怎樣的道德素質?
其實運營本來目的就是為了流量沒有錯,但是不顧一切道德底線地去創作這就錯了,所以就算是為了流量蹭熱點,也要注意度,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蹭熱點的那些點!
1、有道德底線
蹭熱點第一點就是要有道德底線,不要為了流量不顧道德底線,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去考慮一些問題,今年就有很多不同平臺的自媒體賬號被封,原因就是內容創作引發了社會輿論,引起很多用戶的情感爆發,最終賬號被封。
這樣的內容創作方式雖然是成功吸引眼球了,但是最終也是沒有任何意義,連最基本的賬號安全都不能保障,有再多的流量又有什么作用呢?所以,現在蹭熱點進行內容創作要做好內容保障不要引起用戶的輿論,蹭熱點可以但是不要為了流量不擇手段。
2、領域熱點
蹭熱點還要講究的就是領域熱點,能蹭就蹭,蹭不到就算了所以不要為了一時的流量破壞自己的內容垂直度,現在很多平臺都是很注重運營垂直度,不僅僅是會保障賬號的權重再就是會增加很多推薦。
強行蹭熱點如果不是很了解,這樣也會弄巧成拙,所以其他領域的熱點消息不蹭也罷。結合領域蹭熱點不僅僅是會帶來很多流量,再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把自己的品牌讓其他用戶看到這也是很重要的,至少是能夠保障自己的曝光度。
領域熱點不要放過,那就需要我們有一雙能夠洞察熱點的眼睛,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能好幫助我們蹭熱點,蹭熱點就是要快、準、狠所以熱點也是一晃而過抓住機會最好!
3、不要夸大其詞
熱點創作要記得做好內容質量不要夸大其詞讓用戶覺得這就是在博人眼球,內容輸出要記得根據事實說話,太過夸張只會讓用戶反感。
蹭熱點做內容也是要注意內容的質量,不是說有熱點就可以無所謂,創作的內容要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內容的創作即使熱點也是如此,保障內容質量再保障內容安全性,這樣能更加安心發文。
以上就是我先說的自媒體人運營內容需要注意的點,做一個有道德底線的自媒體人去運營會有更好的結果,再就是蹭熱點要注意的點今天小編也是一一例舉出來了,所以大家在做內容的時候注意這些點就好了!
基于長時間的思考,我想從實際出發,提出幾條自媒體從業者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不成系統,還望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一、把底線當作最低標準
2018年我們經歷的幾次大規模自媒體封號事件,「紫竹張先生」、「有束光」等多個自媒體大號被封,面對封號事件,很多人想的是哪些創作底線不能碰,這就是底線思維。
底線是最低標準,就像班里的學霸,是不會關心“學分不夠畢不了業”這種問題的,也不會擔心考試不及格回家被父母批判,而班規班紀往往約束的是哪些調皮搗蛋的學生。
我們應該把底線當做我們的標準,在不觸碰底線的基礎上,要有更高的追求,應該志存高遠,探索、追求更好更優質的內容。
二、拒絕“第三人”思維
傳播學上的第三人理論是指,個人認為某一社會事件或媒介信息對他人,產生的影響會比自己大。
比如,各大內容平臺都有內容審核人員,這些審核員們總是認為自己對那些不能審核通過的負面內容具有較強的免疫能力,而這些內容卻會對平臺用戶產生不良影響。
我這里所言拒絕第三人思維是指,自媒體從業者不能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將用戶視作一群可以被自己操控的烏合之眾,視作一把可以被收割的韭菜。
而應當尊重我們的用戶,將他們視作“全能全知的人”,視作思想獨立完整而充滿理性的人。
這樣我們就不會再大肆渲染情緒,不再煽動公眾,惡意引導輿論,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三、堅守內容專業主義
新聞專業主義的確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價值規范,但很顯然,它不適用于自媒體,自媒體的發展已經嚴重沖擊甚至是違背了新聞專業主義的要求。
如果自媒體也遵循著新聞專業主義的要求,把文章寫的嚴謹而嚴肅,追求客觀真實,那么內容將毫無生趣,也不會有人愿意看,自媒體行業也不會蓬勃發展。
但自媒體發展也不能是脫韁野馬,也需要一條“套馬桿”。
知名學者吳飛提出了“新聞專業主義2.0”的概念,即新聞專業主義不再是一種行業性的專業精神,而是所有參與活動中的個體普遍需要遵守的交往信條和基本精神,包含了哈貝斯所說的四個有效性要求:可理解、客觀真實、道德適當、真誠。
對此,我更愿意將其理解為內容專業主義,對應于新聞專業主義,包括以下幾個屬性。
1、技能屬性
即內容生產的專業性,團隊化運作、排版標題等都屬于自媒體的專業主義,這一點很容易實現。
2、獨立屬性
新聞專業主義要求傳統媒體不受制于政治經濟因素獨立客觀的報道,內容專業主義不要求自媒體做的完全客觀中立,卻要求其做到最基本的不被流量牽著鼻子走。
3、服務屬性
傳統媒體的服務屬性是指提供全面詳盡的信息,自媒體的服務屬性應該以用戶為中心,但要注意的是,應該服務于用戶而不是迎合用戶,自媒體從業者應該有自己的興趣與價值指向。
4、責任屬性
自媒體從業者應該自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自媒體也具備公共屬性,發布內容之前應該考慮好是否會產生不好的社會影響,網絡謠言、網絡暴力、輿論審判等自然是我們應該予以抵制的“魔鬼”。
四、堅持職業道德自律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相比于傳媒媒體從業的新聞記者等,自媒體人具備更弱的職業認同感。
新聞傳播媒體被視作“第四種權力”,但這種榮譽和責任,更多的是體現在傳統媒體上,而沒有自媒體什么事。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自媒體更容易違背傳統的新聞道德規范。因為面對誘惑,傳統媒體從業者會因為自身榮譽與尊嚴,而選擇自律,對誘惑說不。
但自媒體不是高高在上接受人民膜拜,而是以底層人民為代表的姿態發聲,不以探尋事實真相為職業追求。
我們的職業成就感源于有多少人看我們的文章,贊成我們的觀點。說到底,這是以流量思維主導的畸形職業追求。
但我們同樣需要堅持職業道德自律,堅守職業道德自律的第一步就是,必須清醒的意識到,阻止我們的是以流量為導向的價值評判標準。
三表曾經說過:如今市面上教人如何炮制十萬加的課程太多,教人如何“正確寫作”的課程幾乎沒有。
這就是流量思維主導的后果,我們會為了流量編造謠言,會虛構式寫作,會煽動民意,會忽略道德規范,會選擇性忽視所作之惡,會吃人學饅頭,會割一茬茬的韭菜!
堅守職業道德規范,最重要的就是抵制流量思維,不以“流量”論英雄,抵制住流量的誘惑,便為自律。
如今自媒體背負不少罵名,社會評價并不是很高,就是因為某些自媒體所作所為,實在是有損我輩之聲譽。
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是我們每一位自媒體人的本分,即便現在關于自媒體發道德規范,還未形成統一的認識,但在這個事件能不能寫,怎么寫。
這個觀點合不合適發表等問題上,我想我們心中應該早已有了答案,就看自己愿不愿意承認心底的答案是正確的!
自媒體行業雖說比以前好了太多,但依舊有不少亂象,良好的行業環境還需要相關法律法規與自律機制等外在因素的助力,但我們還是要從內部出發,自覺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