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純文學創作的人在頭條堅持寫作會有前途嗎?
當然有前途啊!
其實我很反對純文學這種說法。
在我的心里只有好看的文字,和不好看的文字。有思想的文字,和沒思想的文字。
文學是很寬泛的,我們把眼光拉長一點,回到先秦時期,回到諸子百家那個時代。我們舉例子,你覺得《韓非子》好不好看?有思想沒思想?你覺得有沒有文學性?我以及我身邊的很多搞文學愛歷史通哲學的人都會說,《韓非子》絕對是一部很好很好的文學作品,這部作品不僅有好看的寓言,貢獻了很多很多的成語,提出了“法勢術”三為一體的政治主張、“二柄”等政治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實用性,即便是現在的企業管理也能用得上。然后《韓非子》的故事性、辯證性非常強。
在我看來,《韓非子》是既實用,又具有文學性的經典作品。作個假設,假如韓非穿越將《韓非子》發在頭條,你能想象出那種境況嗎?那種火爆程度,不知今日頭條服務器能否承受得了。
我們再看看《莊子》,那可是文學性爆棚的作品。但你能說《莊子》只是文學性嗎?它的“小大之辯”、它的“無用之用”,真實迷人又獨特。《齊物論》、《養生主》等名篇,那可是承載了光耀千秋的深邃思想。《莊子》,既是文學的,也也是美學的,還是哲學的,它也有非常強大的辯證。
同樣,這樣的作品,發在頭條,估計今日頭條要增設10個服務器。
舉上面兩個例子,我是想說明,我們將文學狹義化了。好像寫小說、寫散文就是文學,好像文學就不能說理,文學就不能辯論,文學就不能具有強大的邏輯性。我覺得這樣的思想只會禁錮文學的繁榮,不會給文學帶來更蓬勃的發展。
文史哲是不分家的。只有華麗的文字,是好文字嗎?我不覺得,我反倒喜歡樸實的文字。只有樸實的文字,就是好文字嗎?我不覺得,情感是重要,如果情感之間有思想,有辯證,我會更喜歡。一篇小說,只是看得爽,不能帶給我們更深沉的震動,是好文字嗎?在我看來,好的文字,是可以影響久一點的,而不是看過即忘的。
我覺得頭條的模式沒有什么問題。它在相對“務虛”的表達之外,補充了一種相對“務實”的表達模式。這種模式雖然不像大家說得文采很棒很棒。但有一點非常好,就是文章的條理性、邏輯性、總結性非常強。這類文章會拋出觀點、論證觀點、給出建議、前后再呼應。讀者看這類文章,能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作為作者也是讀者的我,對這類文章印象很深:它們對生活、工作有指導作用。比方說,我關注孩子比較多,自己也寫了一些育兒作品,也在“悟空問答”里答題,我自認為自己答得很棒。但當我看了別人的答案時,我很驚訝,我發現了我沒有注意到但有很有意義的答案。我有時想,如果將我的答案,加上別人的答案,再整合一下,就是一篇非常好的育兒論文。
教育孩子的文章,算不算文學呢?這就好像在問《論語》算不算文學?當然是文學!只要有觀點、有文采、有故事,既辯證說理,又不乏生動,讓讀者在輕松中獲得經驗,那就是一個不錯的文學作品。《韓非子》、《莊子》也是這樣的作品。只不過它們的思想異常突出而已。
我還要說的一點是:純文學不是海市蜃樓。純文學來源于現實生活,然后又回過頭來深深影響現實生活。有些人被情節感動、有些人被思想震撼、有些人被它強大邏輯給迷住了。影響的路徑不一。但終究都是影響。
所以,在頭條上寫純文學是有前途的。只要我們總是積極、總是樂觀。思想站高點、眼界放寬點。你就會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