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
文章內容略干,不做前戲 直接上干貨 點贊搜藏
一個人在職場上越混越好的三個能力標志,適用于所有職場人
1、穩定
頂級高手提供的驚喜、都是穩定的附屬品
我之前有個同事,能力挺強的,好幾次工作結果遠超老板預期,老板多次在例會上公開表揚他,說他是可以把工作做到95分的人才。
按理說,年底升職加薪穩了。可萬萬讓他沒想到是,領導提拔了另一個同事,那個同事也就是七八十分的水平吧。
放著95分的人才不用,去提拔七八十分的,領導傻么?
其實不是,那個95分雖然給過不少驚喜,但也有不少工作折騰出個爛攤子,最后領導還得擦屁股救火,而那個七八十分的,雖然沒有給過領導大驚喜,但也幾乎沒出過啥亂子,也就是領導交給他的事,倆字:放心。
職場中提供驚喜重要么?重要,但一定是在穩定的前提下。頂級高手提供的驚喜,都是穩定的附屬品,一會給老板驚喜一會給老板挖坑的,讓老板提心吊膽。
硅谷投資人吳軍跟職業教練學打高爾夫球時,發現真正的高手,不管難易,每個洞都打得好。業余選手雖然會有很多神來之筆,但爛球同樣不少,發揮很不穩定。
高手與普通人的區別就在于:高手的發揮比普通人更穩定。
要做到穩定,需要你對做的事有整體把控,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認知,有責任感和職業精神,這樣你才能夠持續穩定地交付工作成果,讓老板放心。
擁有一定的穩定力,能夠持續穩定地交付工作,才算得上工作高手。
每個人與他人共事時,都期待對方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我們稱之為“靠譜”。
這個靠譜的關鍵,就在于“凡事”、“件件”、“事事”都靠譜。
一個人剛開始工作時,可能做不到持續穩定。但是若想未來能夠做到穩定,必須要從一開始就按照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按照高手的工作方式工作,普通人就會更快精進。
如何像高手那樣擁有穩定力?
01能力上:拆解高手學習經驗,刻意練習基本功
大家都知道一萬小時定律,但是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機械性地、低層次的重復練習一萬小時,你并不能成為高手,量的純粹疊加并不能帶來能力的提升。
有目標的刻意模仿、拆解練習,尤其是針對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刻意練習一萬小時,你才能成為高手。
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自己傻學蠻干,而是學習前輩的經驗,把經驗拆解成小步驟,刻意練習。
羅振宇老師在得到里講過,美國有個音樂學院要求,練琴的人要把一首曲子拆成非常細碎的片斷,一點一點地去練。如果聽你練琴的人聽得出來你在拉哪首曲子,你的訓練方法就錯了。
圍棋手的刻意練習,是背一個一個的定式,打一張一張的古譜;體育運動員的刻意練習,是把所有訓練拆成速度訓練、隊形訓練、肌肉群訓練等等;律師的刻意練習,是大量學習前輩的優秀案例,拆解其中的方法技巧。
自媒體新手要學習寫稿的話,就需要學習行業中牛人寫的10萬+爆款文的技巧,從標題到小標題,從開頭到總結,從段落結構到句式的銜接過渡,一一拆解,自己再勤加練習。
不管是任何行業,頂級高手的成才之路,都需要學別人成型的經驗,把系統方法拆成一個一個步驟和模塊去訓練。
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一一拆解下來,反反復復地、有針對性地練習,你就擁有了穩定力。
02情緒上:訓練情緒,直到掌控自己的情緒
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一個叫做Alex的職業攀巖運動員,徒手攀爬一座懸崖的過程。
這座懸崖有914米高,Alex在攀爬時沒有任何工具和保護措施,需要在這個近乎筆直的懸崖上攀爬好幾個小時。只要有一次失誤,就一定會粉身碎骨。
紀錄片中,Alex說徒手攀巖最大的風險,不是外界的風吹草動,而是內心的情緒和壓力。
一般的攀巖有保護措施,你知道自己不會掉到地上摔死,就會有安全感。但是徒手攀巖就不一樣了,你的每一步都關乎生死,壓力很大,容易緊張恐懼。
最大的風險不是懸崖峭壁,是自己的情緒。
Alex 能夠成功的控制風險,靠的正是增加對自己情緒的控制感:
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訓練,建立百分之百的控制感,把情緒控制到能夠抑制自己的情緒中樞杏仁核的地步。
他在長期刻意練習中,已經習慣了與懸崖峭壁相處,杏仁核比普通人要平靜的多,常人覺得恐懼的東西放在他面前,他沒感覺。
我們都說要在工作中做好自我管理。
所謂的自我管理,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情緒管理。
工作高手的穩定力,不僅僅表現在專業能力穩定,還在于工作情緒穩定。
普通人放縱自己的情緒,影響能力的穩定發揮;而高手處處轄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持續穩定的產出。
自律者,享自由。
在情緒上自我管控約束,才能享受工作結果的自由。
02適應力普通人在不確定性中尋找運氣高手在不確定性中制造必然
穩定力,是一個工作高手的入門能力。擁有了穩定力,你就可以進入工作的舒適區。但是真正的高手,絕不僅僅止步于此。市場的變化,也不允許你停留在舒適區。
真正的高手,必須要脫離舒適區,繼續往前,更進一步。
我有個非常優秀的前同事,業務領域里很精進,在公司很有話語權。
后來他被獵頭挖去了阿里,離家變近了,年薪也翻了50%,令我等一幫小蝦米羨慕萬分。
但是沒過半年,他就從阿里回來了,說阿里不適合他。他入職阿里后,發現自己沒有那么多話語權了,很不適應。
我這個同事,差的是適應力。
適應力,適應的是什么?
是變化,是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
新的工作環境、新的同事協作、新業務、新挑戰,乃至行業和市場變化,都要求你必須具備適應力,適應這些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
普通人追求安全感和舒適區,會刻意避免不確定性,而高手則看中不確定性帶來的機遇,主動擁抱不確定性。
美團創始人王興,算得上企業家里擁抱不確定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1 年,美團率先推出「過期未消費包退」功能(你在美團團購了服務,如果過期了還沒有去消費,美團會保證全額退款)。在當時的行業玩法里,這部分資金算是平臺的隱性收入,但美團放棄了這份「隱形收入」。
后來美團在千團大戰中勝出,又涉足外賣、金融、出行等諸多領域,路子越鋪越廣,王興功不可沒。
王興說:「我不太擔心現有的競爭對手,我一直在思考有沒有更新的模式。如果要革命,我希望自己革自己的命。」
華為前陣子遭遇芯片危機時,第一時間拿出海思芯片化險為夷,靠的也是華為主動擁抱不確定性的能力。
任正非華為管理哲學的核心是“灰度理論”。灰度,是介于黑白之間的一種狀態,沒有具體的標準,其實就是一種不確定性。
任正非說:要改革,更要開放。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仍要大膽擁抱未來。
從老一輩的任正非,到新生代的王興,他們都是應對不確定性的高手,具有超高的適應力。
如何培養適應力呢?
首要的是開放心態:與無常相伴,才是人生的常態。要像上面這些企業家一樣,不抵觸,不抗拒,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盡快適應新環境;
其次是發掘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在變化到來時,分析自己過往的經驗能力,看看有沒有可以遷移到現有工作上加以利用的;
然后是查漏補缺:盡快分析出變化中需要哪些新的能力,查漏補缺,盡快跟上變化的步伐。
有本書叫做《成功公式》,里面提到:
以前的成功 × 適應度 = 未來的成功。
能夠以開放的心態擁抱不確定性,在新環境中尋找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及時培養新的技能,你就擁有了高手才具備的適應力,未來也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普通人在不確定性中尋找運氣,高手在不確定性中制造必然。
能不能適應變化,擁抱不確定性,在不確定中創造穩定的價值,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是高手和普通人的關鍵區別。
03超預期力用老板思維打工才有成為老板的可能
我們在前面提到了穩定力,同時也說了,穩定力只是對一個工作高手起碼的要求,如果能在穩定的前提下,給公司提供超預期的回報,那就是真高手了。
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正是因為不容易,所以擁有超預期力,才是工作高手區別于常人的顯著標志。
可以這么說,你只要觀察你身邊任何一個可以稱得上工作高手的人,他們必然把工作做得比領導和同事的預期要好。
如何擁有超預期力?
擯棄打工思維,做自己工作的老板。
一個人之所以在工作中沒有超出預期,多半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TA用打工思維在工作。
“給多少錢,干多少事。”這是職場人常見的打工思維,拿自己的時間去換錢,完成份內的工作即可,不做工作職責之外的事情。
正是這個打工思維,讓太多職場人成為庸庸之輩,無法升級為工作高手。
一個員工若想成為工作高手,最好能時刻想著如何讓自己的工作超出老板預期。
要擁有超預期力,首先就要擯棄打工思維,主動培養老板思維。
什么是老板思維?
一、以老板的心態打工,不計較眼前的利益,多關注未來的發展;
二、把工作看成職業,把自己看成一家獨立的企業,創造自身價值,通過不斷自我升值,來增加自己的市場價格。
教師節那天馬云退休,大家都在關注接班人張勇,我卻想起來阿里另外一個傳奇人物——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童文紅。
童文紅去阿里應聘時,已經30歲了。她在阿里的第一份工作,是公司前臺接待。
在前臺干了一年后,她便被提拔為行政主管。
之后的幾年里,她接連得到提拔,一路晉升為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被稱為阿里"最勵志"的合伙人。
從前臺小妹到身價過億的副總裁,童文紅拼的,就是老板思維。
在做前臺接待的時候,童文紅雖然只拿500塊的工資,但她除了出色地做好本職工作外,還主動幫其它部門分擔客服工作。客戶經常打電話到前臺找客服,她索性自學了公司業務知識,主動給客戶解答問題。
做管理后,她想法設法為公司節省每一分錢,還辦好了第一屆西湖論劍活動、低預算裝修了阿里創業大廈,一場一場硬仗打下來,在工作上總能超出老板預期。
童文紅曾說:如果你想得到老板的賞識,最好以老板的思維打工。
正是這樣的老板思維,讓童文紅成長迅速,脫穎而出,從阿里前臺到做到了集團副總裁。
用打工思維打工,永遠是一輩子的員工;用老板思維打工,才有成為老板的可能。
擯棄打工思維,看輕眼前的利益得失,放眼未來的個人發展及價值提升,做自己的老板,超預期的工作,你就一定會成為頂級的工作高手。
真正的工作高手,在剛開始工作時,就會主動培養自己的穩定力,做到持續穩定的輸出工作成果;
在掌握穩定力時,高手不會停滯不前,而是走出舒適區,不斷挑戰自己,培養自己的適應力,在不確定性中創造確定的價值;
更精進的高手,會把自己當作“打工的老板”,超預期的完成工作,假以時日,也會得到超預期的回報。
一個人在職場工作時間越長,越會發現:
人與人的差距,一開始其實不大,只差那么一點點。
一群人走在成長的路上,有些人在穩定力前止步,有些人在舒適區前躺下,有些人敗給了適應力,還有一部分人每次往前多走一步,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成為真正的高手。
一開始差的那么一點點,假以時日,就拉開了天上地下的差距。
注:內容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丨公眾號“抖爆爆”ID:dbb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