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強軍師排行榜是怎樣的?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出現過謀士、將帥不知凡幾,而能夠擔任軍事一職的必須是眼光獨到、判斷精準,其謀略能讓主帥深信不疑。
因此,大多數主帥身邊更多的是謀士,謀士可以有多個,軍師只有一個,就好比作戰參謀部里面的參謀很多,當往往一個“軍師”可以一言中的。
這里我就以個人觀點,盤點歷史上十大最強軍事:第十、郭嘉
(影視劇照郭嘉)郭嘉對于戰場的形式可謂是一言中的,在曹操和袁紹開戰前,他提出了著名的戰略判斷“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這個判斷是從政治形勢上的道勝、義勝,再到德勝、仁勝等,在提出這個判斷后,又建議曹操“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此戰略可以全盤布局,完全不輸諸葛亮“三分天下”的觀念。
因此,還有一句獨贊他的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第九、敬翔
后梁開國皇帝朱溫的頭號軍事,敬翔以謀略里海深的朱溫信任。朱溫曾懟人說“天降旗人,以敬翔輔佐于吾”,只是史書雖然對敬翔的能力非常的肯定,但對他的事跡記載的卻不多。
其主要原因還是,朱溫當了皇帝后荒淫殘暴、劣跡斑斑,而朱溫的大多數行動都是敬翔在后面策劃,又因朱溫荒淫無度寵幸自己兒媳和大臣的妻女等這種令人羞于談及之事,所以連帶這敬翔也被列為不恥之人。
后來朱溫被自己的兒子刺殺,在自己的主公死后他也無法自保,全家都被殺,所以其事跡也被后任君主掩蓋,但這并不影響他的能力排名。
第八、崔浩作為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和拓跋燾的兩代軍師,這在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
“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該覽。研精義理,時人莫及。”《北史》稱他“恒與軍國大謀,甚為寵密”,這是史書對崔浩的評價。
劉裕西征姚弘,借道北魏,崔浩建議縱其西進后堵住東歸之路來以逸待勞,明元帝卻出兵堵截,最后打敗而會。
奚斤南征,崔浩以為南人擅長防守,要用分軍略地子策,但奚斤沒聽崔浩建議而選擇圍攻,結果在對方固若金湯的城池下,只能勞民傷財的退兵。
到太武帝時征討柔然,崔浩此時才被完全信任,大展才華,“如浩所料”、“帝從浩議”等評價滿載史書。
然而,一輩子精于謀略的崔浩,卻沒經營好自己,最后也身敗名裂而死。
第七、李泌
(大唐榮耀劇照)唐朝時期的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等都一路陪著李世民建立了大唐盛世,在多次的戰役中也是由這些人討論,李世民作為統帥其本身也是軍事大才,因此軍師一職更顯多余。
唐朝中期時唯獨李泌一人服務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帝,安史之亂后李泌找到當時準備逃亡的肅宗,“入議國事,出陪輿輦,為朕師”。
在擊破安史叛軍時,李光弼、郭子儀在河東西兩地相互呼應,牽制安史叛軍達到以逸待勞的效果,就是李泌所出之冊。
在肅宗集結好兵力想要收復長安時,李泌認為太過著急會有長遠后患,但任他說破嘴皮,肅宗就是不接受。最后,被心傷的李泌選擇退隱,從此不在獻策。
第六、姚廣孝
朱棣身邊第一謀臣,發號道衍,人稱“黑衣宰相”。當建文帝準備消藩之時,他就力勸朱棣起兵反抗,“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獨道衍定策起兵”。
在朱棣與侄子對抗期間,姚廣孝坐鎮北平,但他卻能了解千里之外的戰場,把握極為精準,朱棣攻東昌戰敗撤回,他卻要求反攻,結果大敗大將盛庸;朱棣進軍淮南,他要求不要“毋下城邑,疾趨京師”,果真直下南京。
明史對他的評價:
“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又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第五、王猛
苻堅能夠從一個部落統一北方成為強國,在這過程中離不開軍事王猛,在苻堅遇到王猛時“猶如玄德遇之孔明”。
王猛既是軍師也是文官之首、帶兵統帥,他為苻堅制定了先掃地北方游牧民族,然后再吞并南方土地,在幫助平定苻生諸弟之亂和吞并前燕后,最終官拜丞相。
在他臨死前一再提醒苻堅要先平鮮卑和羌族,不要攻打東晉,雖然苻堅至始至終都相信王猛,但關鍵時卻忘了王猛的遺言,最終在淝水之戰后一蹶不振。
第四、孫臏
《史記》:“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作為鬼谷子的弟子,一生所學極為豐富,從訓練士兵、到排兵布陣、出謀劃策等等,孫臏可謂無所不會。
在經典的戰役“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馬陵之戰減灶誘敵”等皆是軍事史上的經典案例。
第三、諸葛亮
作為軍師這個行業的代言人,諸葛亮的才能是世人皆知的,從出茅廬那刻起,天下都已按他判斷的走勢來前進著。《隆中對》可謂是三國時期最為經常的整體戰略判斷,這在日后劉備慢慢發展起來后可看的出來。
諸葛亮一生任職了軍師、丞相、統帥,這也能說明他帶兵、治國、謀略都非常專業,所以軍師只是他的其中一個專業而已,而恰恰他這個軍師把劉備輔佐到了皇帝的位置上,這足以說明他能力之強悍。
第二、劉伯溫
“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對于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是無需多疑的,當時他的身邊有許多的謀士,但朱元璋其實都是按自己的想法決定,而唯獨在劉伯溫為他分析攻打張士誠、陳友諒和北上爭奪中原的戰略利弊后,朱元璋大悅道“先生有至計,勿惜盡言”,這個時候的朱元璋認可了劉伯溫的才能。
陳友諒攻下太平,朱元璋麾下將領謀士都建議先撤離到鐘山,唯獨劉伯溫看清形勢,力勸朱元璋誘敵深入,最后扭轉戰局。此后在攻打張士誠的過程中,劉伯溫作為朱元璋左膀右臂,更是每每提出關鍵性建議,朱元璋也受益良多。
在建立明朝后,朱元璋“兔死狗烹”打殺功臣,唯有兩人逃過此劫,其中一個就是劉伯溫功成身退。
第一、張良
“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據說張良之所以如此厲害,是因為他得到了黃石公的“太公兵法”,而他的高顏值也是后人所崇敬的軍師形象,于諸葛亮的羽扇綸巾的造型有的一比。
張良作為謀生,謀略遍布戰略、戰役等多層次,極有樹立六國君主的國家大計,也有燒毀棧道向項羽示弱的軌跡,更有說服劉備撕毀鴻溝之約進攻項羽的惡計。
張良謀略層次之豐富,劉邦佩服道“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作為頭號軍師張良,在為人謀臣者要善于保全自身方面做得很好,但劉邦論功行賞時,張良硬是不要賞賜,最后還是被劉邦硬逼著,才封了個不到千戶的“萬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