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生從來都不見學習?
這沒什么奇怪的吧,畢竟每個人的天賦不同,導致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也不一樣嘛。
說來都是老生常談,我就再談一次。
成績好的孩子不見太用功學習的孩子,成績偏偏又那么好,最根本的原因無非這兩點:
上課,人家認真聽了,思想溜號,能積極跟老師互動;作業,人家認真寫了,按時完成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說來很平常的事兒,但對一個學生來說,這兩件事卻是最主要的,只要把這兩件事做好了,學習成績就沒有不好的可能。
擅長學習的孩子,學習能力就強,學習根本不費勁兒的。上課隨便聽老師講講,正常情況下,老師講的主要內容也就20多分鐘,不會超過半小時,這個要求并不高,但很多學生就是做不到。
并不是每個人都要頭懸梁、錐刺股那么用功的。成績好的孩子通常沒的拖延的習慣,能快速完成老師交待的任務,還有精力去自學其它的東西。這也是成績好的孩子,通常知識面也很豐富的原因。
半小時的時間內,大部分孩子都是可以集中注意力聽講的。認真聽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也是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必備的習慣,只要認真聽了,知道所以然,就能順利完成作業。
老師講的,學生認真聽了;老師安排的作業,學生寫了。這就等于說,教學大綱的主要內容學生已經掌握了。既然已經教學重點已經掌握了,成績還怎么可能差呢?
不論哪個學年,每堂課的教學大綱就那么點東西,重點和難點都在老師講的范圍內,其實按照一個智力正常孩子的學習能力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成績一般的孩子往往特別用功的孩子,成績卻不見得是拔尖的,原因無非就兩點:
一是天賦沒那么好;二是聽不進老師講課,上課走神兒;二是為了彌補沒聽課,課后很用功,但這個用功給別人看,其實在做無用功。不擅長學習的孩子,他聽不進去課,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每節課老師講的重點難點都聽不進去,作業也寫不出來。
為了應付作業就打小抄,打小抄能記住了也行,但大部分不認真聽課的孩子,真的只是抄而已,根本都沒過腦子。
所以,那成績不好也是正常的啦。
不同年級的情況根本情況分析當然,如果是剛邁入高中的學生,基礎不好,那么僅僅課上聽講是不夠的,必須有初中學習的基礎,而初中要想成績好,必須有小學的基礎,所以說,知識的學習,是層層遞進的。
真沒聽說過,哪個孩子小學與初中成績都不好,高中卻能逆襲,那根本是天方夜譚。
萬丈高樓可不是平地就起的,必須先挖地基,打好最根部的基礎,然后才能一層一層蓋上去,這樣的樓才是穩的,才是可用的。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兩個老生常談:
(1)在小學期間養好習慣,打好基礎才是正途。
惰性這東西,人人都有,無論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是一個樣兒。孩子小時候的惰性,除了家長幫助克服,誰也幫不上忙,老師也不見得行。
因為老師能給孩子的只是一些精神上的鼓勵,畢竟老師面對的至少是40多個孩子,不可能兼顧太多,而且孩子在家與父母共處的時間還是更多些。
(2)孩子的教育,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家庭教育。
多年來,一般家庭都只是1-2個孩子而已,家長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指望學校與老師呢?
沒有指責的意思,我只是覺得,當不如意的情況發生時,我們家長,還是應該先做一些反思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