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6個硬盤如何做陣列?
答方法如下
1、在Linux系統中,磁盤陣列主要通過/etc/raidtab配置文件來控制的。2、若系統管理員需要實現磁盤陣列的話,就需要手工創建這個配置文件。或者從其他地方復制這個文件,并進行相應的修改。默認情況下,在Linux系統中不會有這個文件。下面筆者就對這個文件中的主要參數進行講解,幫助大家建立一個正確的磁盤陣列配置文件。
參數一:raid-level 指定磁盤陣列的類型。 磁盤陣列到目前為止,有不下于十種的類型。而Linux系統則只支持其中的不種類型。系統管理員需要了解這五種磁盤陣列類型的特點,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磁盤類型。筆者平時比較喜歡采用Linear或者RAID-5這兩種磁盤陣列類型。
為此就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兩個磁盤類型的特點。
Linear磁盤陣列模式比較簡單,它只是起到一個磁盤的整和作用。如果采用這種磁盤陣列模式,Linux系統會先將數據存放在第一塊硬盤中。只有當這個硬盤空間已經使用完了,操作系統才會將數據存儲到第二塊硬盤中。
以此類推。在這種模式下,由于沒有把數據分塊同時存入到多個硬盤中,所以不能夠提高數據存取效率。同時,也不存在校驗碼,故也沒有數據自我修復的功能。也就是說,這種模式的磁盤陣列,只起到了把小容量的硬盤整和中一塊大硬盤的作用。所以這種模式實際應用的不多。
但是因為其配置簡單,所以是用來理解磁盤陣列這種技術的好渠道。 RAID-5磁盤陣列模式是現在主流的磁盤陣列模式。在這種模式下,Linux操作系統會將數據切割成固定大小的小區塊,并同時分別保存到不同的硬盤中。而且這種磁盤陣列模式,會產生校驗碼,并且把校驗碼存放在不同的硬盤中。
由于其并沒有保留固定的一塊硬盤來存放同為校驗碼,所以當任何一塊硬盤損壞時,損壞的數據都可以被修復。若采用這種模式,可以提高數據的存儲效率、增強數據的安全性、把不同硬盤整和成一塊虛擬硬盤。而且,其沒有把同位校驗碼存放在同一塊硬盤中,所以不會造成整體系統性能的瓶頸。
筆者現在企業中的服務器,就是采用了這種磁盤陣列模式。 參數二:chunk-size 指定分塊的大小。 采用磁盤陣列后,數據會被分割成許多小塊,然后寫入到硬盤中。那么這個塊的大小是多少呢?在磁盤陣列配置文件中,需要指定每個寫入區塊的大小。
其最小單位是2KB。用戶指定的區塊大小,必須都是2的整數次方。如可以設置為4、8、16等等。不過這個參數配置對于Liner模式下沒有實際意義。因為在Liner模式下實際上不會對數據進行分塊。因為其先把數據存儲在第一塊硬盤上。當第一塊硬盤滿后在存儲在第二塊上,以此類推。
故不會對數據進行分塊。所以這個參數對Liner這種磁盤陣列模式不起作用。 參數三:persistent-superblock:設置是否要寫入超級塊。 在微軟的操作系統下部署磁盤陣列的話,就不需要設置這個內容。但是在Linux下,必須對此進行設置。
因為Linux系統采用的是Ext2/3文件系統。對于這個文件系統來說,硬盤分區首先被劃分為一個個Block。同一個ext2文件系統上的每個block大小都是一樣的。但是對于不同的ext2文件系統,block的大小可以有區別。典型的block大小是1024 bytes或者4096 bytes。
這個大小在創建ext2文件系統的時候被決定,它可以由系統管理員指定,也可以由文件系統的創建程序根據硬盤分區的大小,自動選擇一個較合理的值。一個硬盤分區上的block計數是從0開始的,并且這個計數對于這個硬盤分區來說是全局性質的。 Superblock有一個比較時髦的中文名稱,叫做超級塊。
超級塊是硬盤分區開頭(開頭的第一個byte是byte 0)從 byte 1024開始往后的一部分數據。由于 block size最小是 1024 bytes,所以super block可能是在block 1中(可能此時block 的大小正好是 1024 bytes),也可能是在block 0中(可能此時block 的大小超過 1024 bytes)。
超級塊中的數據其實就是文件卷的控制信息部分,也可以說它是卷資源表,有關文件卷的大部分信息都保存在這里。所以這個超級塊中的信息就好像是FAT32文件系統下的分區格式,非常的重要。 這個參數就是用來控制是否需要寫入硬盤的這個塊。如果要寫入的話,就設置為1;不寫入的話,就設置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