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是什么原因導致PUBG電競走向衰落?
絕地求生(PUBG)作為一款現象級網游,經歷過輝煌也在這兩年逐漸走向了低潮,或者說是衰落。曾經炙手可熱的“吃雞潮”已經不復存在,現在單日玩家人數峰值也就維持在五六十萬(要知道這是全球玩家總數,18年初這個數字還是320W),游戲環境和游戲口碑更是每況愈下。
除此之外,PUBG電競化之路也是崎嶇不平。藍洞對PUBG賽事的五年計劃才走到第二年就有許多戰隊紛紛解散,其中不乏C9、Avanger、M19、Team Vitality等知名戰隊,至于那些悄無聲息解散的小戰隊更是不計其數。日前韓國記者Namin爆料,PUBG韓國PKL聯賽或將廢除。雖然PKL解體不代表韓國PUBG賽事取消(韓國賽事或將回歸2018狀況,且不能有兄弟戰隊存在),但許多職業選手紛紛吐槽PUBG電競化的不足,著名選手Pr0phie稱:并不認為藍洞的五年計劃是成功的。
作為PUBG老玩家,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不愿相信PUBG電競化走向衰落,但那卻已發生。事實上,PUBG電競之路從PGI開始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根據國外統計網站EsportCharts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PGI觀看人數峰值約為76萬,而一年后PGC全球總決賽的觀看人數峰值僅有18.6萬。曾經許多玩家拿PUBG和LOL作比較,認為前者很有發展潛力,然而18.6萬的數據甚至連LOL全球總決賽的5%都不到。EsportCharts還公布了各個地區的觀眾減幅程度,作為游戲本土的韓國,觀看人數下降76%。雖然沒有公布中國(數據可靠性不高),但和PGI觀看人數破千萬的數據相比,PGC國內觀看人數明顯不足千萬。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PUBG電競化走向衰落”?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我先拋磚引玉,不足處大家留言補充。
游戲自身不足導致熱度下降電競之路離不開游戲本身,即便擁有再多的粉絲,游戲自身有許多不足,電競化的道路也不可能一帆風順。PUBG雖然曾經風靡全球,但游戲里卻一直存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
1、游戲外掛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游戲環境每況愈下。
2、游戲優化不夠盡心盡力,BUG經常存在,甚至比賽中BUG也很常見。
雖然藍洞每個星期都會公布封禁外掛的名單,動輒都是十萬起步,但普通玩家并未感受到游戲外掛的減少。相反在藍洞“刺激下”,外掛制造者更是實力進步,外掛更為先進。除此之外,像什么游戲卡頓問題、服務器不穩定、音視頻BUG、卡建模等游戲問題也都時有發生。毫不夸張的說,PUBG的玩家在游戲里見到什么樣的BUG都不足為奇。在游戲體驗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大批玩家紛紛棄游,游戲熱度一落千丈。這種玩家棄游熱潮,便是導致PUBG電競之路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1、外掛導致玩家退游,PUBG電競化便失去了最好的忠實觀眾和潛在粉絲。游戲直接受眾都不關注你的賽事,又怎么奢望他們吸引更多的外來觀眾呢?難不成靠外掛群宣傳賽事?
2、玩的人少了,游戲熱度減少,資本注入也相對減少。沒有了資金的支持,許多賽事獎金變低甚至賽事直接被取消,職業戰隊也難以維持生計走向解散。
外掛玩家多→游戲體驗差→大批玩家棄游→熱度下降→投資商撤離→賽事、獎金減少→觀眾減少→熱度繼續下降→職業戰隊解散→玩家棄游。這種惡性循環的根本就在于游戲環境沒有得到改善,在這個看中資本的時代,熱度就等于金錢,沒了人氣沒了熱度,PUBG電競化不等同于藍洞自娛自樂嘛。
(下圖:PUBG日均人數僅有30W 最高的時候有158W)
PUBG本身熱度也不高其實很多國內的玩家對PUBG的熱度都有一定的誤區,很多國內吃雞玩家認為PUBG在國外同樣備受青睞,但事實并非如此。在國內PUBG確實火遍大江南北,不過PUBG在國外只火了數個月,緊接著就被堡壘之夜這款游戲給干趴下了。不知道老玩家們對G神還有沒有印象,在PUBG剛火的時候他就入坑,但沒過多久就被外掛玩家實力勸退。而當時他已經在中國走火,完全可以靠著中國玩家的支持繼續直播PUBG,但他并沒有。后來北美真香王Shroud才開始在國內吃雞圈火起來,不過也很快也被外掛以及藍洞的態度給勸退了,至今很少再玩PUBG。他們在離開PUBG后,便開始玩堡壘之夜,而且又大火了一把。
之所以藍洞會大張旗鼓的搞主播聯名,就是為了挽救國外的熱度。PGI OMG奪冠的時候,國內的收視率大概在4、5千萬,而國外只有十幾萬。ibiza和小獅子在Twitch直播的時候,國內玩家進來萬把人就給他驚呆了,你想想之前國外PUBG的熱度能有多高(ibiza平時播吃雞也就千把人看)。現在,PUBG在老鼠臺更是連前十都排不上。
更何況這兩年玩家流失越來越嚴重,熱度越來越低,國外PUBG的關注度真的沒多少。也就國內勉強能支撐一下,畢竟國內人氣戰隊和投資商還是很多的。另外在各個國際服中,都出現了長時間匹配不到玩家的現象,日韓服之前也因為人少合并過,北美服最近也是連圖都不能選。最近PUBG開放地域限制,允許請外援,我個人覺得就是想依靠中國賽區支撐起PUBG電競。
總而言之,PUBG在國外熱度本身并不高,只有亞洲和歐洲稍微好點,特別是中國。因此,PUBG電競化在很多國外賽區都缺少熱度推動,自然難以維持。
職業戰隊入不敷出除了游戲本身以外,電競最為核心的莫過于職業選手了。即便熱度不是很高但賽事充足獎金豐富,同樣能吸引很多職業選手。但PUBG的賽事獎金實在是不敢恭維,且不說藍洞靠賣游戲賺了多少億,就光皮膚道具的銷售額都早破億了吧。結果PGI和PGC這么大型的全球性賽事,獎金就只有二百萬美金,OMG奪冠的時候就拿到了40萬美金,進到小獅子身上也就約20萬美金(外加擊殺王)。這還只是打進全球賽奪得成績的戰隊,更多的是在地區聯賽就被PASS的戰隊,他們的收入很不穩定。
C9宣布解散后,Ghost戰隊主教練也訴苦戰隊持續虧損。以下是他的推特大致翻譯:
“PUBG得為職業戰隊考慮下了,一個戰隊每月住宿等基本開銷差不多是一萬,要是在一起訓練的話費用更大。今年已經支出差不多七萬塊了,但戰隊的盈利在哪里呢?北美第二的獎金才12萬左右”
“理想狀態下,戰隊按照拿到20%來算,現在我們已經虧損4萬了。戰隊飾品呢?收入分成呢?游戲內選手專屬道具呢?每個戰隊都在詢問,所有人都在說,但現在有什么?50個皇家主播聯名皮膚,完全沒有考慮過這款游戲的頂尖人才?”
言語之間,我們不難看出職業戰隊的處境非常艱難,在熱度下降贊助商減少的情況下,戰隊很難靠賽事獎金去維持生計。當然了,很多人會反駁說,這就是適者生存的時代,你打不出成績就得被淘汰。話雖如此,但藍洞賺了這么多錢不舍花多點錢搭建賽事平臺,反而整天搞主播皮膚,戰隊分成也少得可憐。反觀CSGO和LOL,他們的職業戰隊更加多,但賽事充足,獎金豐富。下圖是PUBG選手收入排行,亞洲地區的選手收入較為可觀,歐美選手處境可是太差了。雖然藍洞在游戲中加大了對參賽隊伍以及冠軍隊伍的宣傳,但那些宣傳能帶來的實際收益不值一提(本末倒置,熱度減少你在游戲里打廣告又有什么用?)。敢問各位,一個戰隊入不敷出,誰還愿意接著打比賽?
賽事觀賞性差除了游戲熱度下降外,PUBG賽事本身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就拿觀賞性來說,對比DOTA2、CSGO、LOL等熱門電競賽事,PUBG的觀賞性著實較低。
首先PUBG是大型逃殺類游戲,玩家很難關注到每位選手的動向以及鎖定到每一個精彩瞬間,很多時候都是鏡頭拉的遠遠的看到淘汰信息。即便是選手視角回放,也都是臨時感受下槍法,缺少游戲代入感,畢竟剛剛還在看這個隊卡點鏡頭馬上就換那個隊。其次是PUBG這款游戲的機制就具有隨機性,用大家的話說就是勝負也看運氣。
比如觀眾支持的戰隊一路過關斬將,結果圈不好被卡死了。而整場比賽都躲房子打靶的隊伍,天命圈卻吃雞了。這種情況,很難保證觀眾看著不掃興。在PUBG職業圈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能進前十靠的是實力,能進前三靠的是運氣。
雖然在PUBG的比賽中不乏那種1串4或者極限擊殺、逃生的瞬間,但大部分時間觀眾看比賽都是沒有激情的。特別是現在隊伍水平都有所提高,后期打法也相對謹慎、單一,最后幾個圈幾乎都是占點、等圈、打靶、吃雞。這種賽事走向、賽事內容的重復性太高,導致觀眾的觀賞體驗下降,換句話說看到最后幾個圈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忠實觀眾或許能接受,但大部分玩家他看比賽都是解悶的,都是奔著觀賞性來的,看半天又學不到技術又沒什么樂趣,自然會失去興趣。
藍洞急于求成其實PUBG電競化之路不順利,歸根結底還是藍洞急于求成。雖然PUBG在17年大火,但游戲本身還有正式進入1.0版本,而藍洞已經開始籌劃電競賽事了。用句中國的俗語就是“還沒學會爬就想站著跑”,甚至還為PUBG制定了五年計劃。雖然藍洞的辦事能力不錯,確實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了各地區聯賽,也舉辦了多次全球性大賽。但藍洞忘記了最核心的東西,那就是游戲本身。游戲尚且存在許多不足,玩家數還沒有趨于穩定,忠實粉絲積累還沒有完成,就忙于開展賽事計劃,實在是太急于求成了。
我不知道是藍洞被PUBG的熱度蒙蔽的雙眼,還是他們過于自信,總之在我看來藍洞始終沒有找到問題的核心。在這兩年的發展過程中,藍洞不斷在出新皮膚、出新槍、出新圖、改機制,現在滑翔機都出了。游戲內容倒是豐富了許多,但游戲外掛、游戲環境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作為一名老玩家,玩了七千個小時,和外掛對抗也足足有七千個小時,真的太累了,真的不想繼續被外掛惡心了。甚至有網友爆料,在藍洞每周更新的外掛封禁名單中,有不少重復的ID。不管這是真是假,藍洞都應該把重心放在治理外掛和改善游戲環境上,而非做其它的游戲補充。
只有從根本上改善基礎玩家的游戲體驗,游戲熱度才有可能回暖,PUBG電競五年計劃才有提的必要。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