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中最讓你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哪位?
BBC版的夏洛克真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角色,盡管在第一二季里我怎么也沒辦法喜歡他。因為在看過之后,我滿腦子,都是“孩子氣”這個詞。
這是前兩季的夏洛克給我最為深刻的印象(聰明是夏洛克自帶屬性,自不必多言)。盡管在第二季季末,夏洛克為了救華生與他的朋友們不得不承擔下“虛偽與欺騙”的惡名——對于一個天才來說,這是最不可接受的——不惜舍己,縱身一躍,以保護朋友的安全,觀眾都被這一段情節感動不已。可是,為什么孩子氣這個印象卻仍然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呢?
不可否認,這個夏洛克迷人又優雅,甩眾人幾條街的高智商頭腦,修長的體態,驕傲又毒舌的風格,神秘的禁欲氣質,令他很容易俘獲人心(多少人的審美被他生生扳過來了)。他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的處事方式,以及過于直言不諱的表達使得他顯得非?!昂⒆託狻薄;蛟S在天才眼中世人皆庸庸碌碌,他對周圍“不肯動腦子”的人頗感厭煩,對人際關系更是不屑一顧??此麑湼绲尼樹h相對,對雷斯垂德的刻薄無禮,對茉莉近乎絕望的討好卻滿不在乎,對艾琳“報復”似的一字一頓的打出手機鎖屏密碼——與其說他“愛”艾琳,倒不如說他更注意到的是她是個曾打敗自己的人——而他那么做不過是孩子氣式的爭強好勝罷了。他的待人之道為自己營造了非同尋常的人際關系。在102中,夏洛克受大學同學的委托辦案,那位老同學(就象他所有的同學一樣)不但不欣賞他的才華,反而把這視為一種令人厭惡的粗魯無禮。上學時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在101里雷斯垂德帶上一大幫人以搜查毒品名義來“要挾”夏洛克透露案情,那些人全是“自愿”加班,夏洛克的人際關系由此可見一斑。最直接的信息來自麥哥。麥哥說:“朋友?你也知道,他有幾個朋友?”孤獨的夏洛克多半會同意“他人即地獄”這個觀點,不過對于夏洛克周圍的人來說,他們倒是可能對這句話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孩子氣是一種純真可愛的氣質——在小孩子身上,在歷經世事的老人身上,都很容易令人產生好感(周伯通很可愛不是么),但用在一個成年人,特別是成年男人身上,卻往往起到令人遺憾的,相反的效果。因為孩子氣固然包含有率真,不虛偽,不做作這樣吸引人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孩子氣也意味著自我中心,缺乏自律,缺乏責任感——對男人來說,這幾乎可以說是最糟糕的特質。一個“孩子氣”氣質突出的人,我們會覺得他很“可愛”,但你會發現你很難選擇這樣一個詞來表達對他的肯定,即,尊重。
人的性格是復雜的,多面的,成熟的男人可能在某一個方面表現出“孩子氣”來,但那通常不會是他的主要特點。雷斯垂德曾對華生說:“夏洛克?福爾摩斯是個偉人--而如果有一天,我們非常非常之幸運的話,他會成為一個好人。”一個孩子氣的人很可能很優秀,很出色,但那只是對他自己,對他人并無意義。夏洛克并不是為了除暴安良,維護正義才選擇做咨詢偵探的,這個職業只不過剛好能滿足他使大腦滿負荷運轉的要求罷了。看看他在101里對出現的第四名受害人的反應,就象小孩子拿到圣誕禮物那樣興高采烈,這正好印證了雷斯垂德的說法,因為那很難說是“一個好人”的應該表現出來的態度。我們不能苛責那些不喜歡夏洛克的人,因為與這樣一個“孩子氣”的天才相處,確實需要非同一般的氣度與耐心。
夏洛克非常幸運,遇到了華生(對華生來說同樣是如此)。與其他人不同,華生聽到夏洛克炫耀式的推理之后,不但沒有動怒,反而由衷的贊賞他,這令夏洛克感到驚異,甚至有一絲竊喜?;蛟S正是因為華生給了他前所未有的肯定與贊賞,他才會愿意選擇華生做為室友,甚至朋友。對比原著中的這一段,劇中的表現要自然的多,也真實的多。
華生發生內心的贊賞他,幾乎無條件的信任他,他每次Show off,華生都毫不吝惜地給了他足夠的贊美。華生所做的,不僅僅是肯定他,接受他,而幾乎是縱容他,寵愛他,這很象父母對待小孩子的態度,而不僅僅是朋友之間的認可(你可以參考一下萊納德對謝爾頓的方式)。在夏洛克的生活中,有麥哥罩著他,華生寵著他,哈德森太太照顧他,雷斯垂德求著他,茉莉討好著他暗戀著他,艾琳挑逗著他甚至愛著他,就算是他的最大敵人莫里亞蒂,也在一心一意,步步緊逼追著他。這是他的世界,所有人都圍繞著他存在,而他,就是絕對的中心。
在這樣一個“充滿愛意的溫室”里,他真是一個幸福的“孩子”!
可他真的幸福嗎?不,他的生活被自己弄得焦頭爛額。
在前兩季中,夏洛克炫酷的推理能力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但在沒有案子可破的時候,他成了一個壞脾氣的孩子,整天焦躁不安,抱怨無聊。在這一點上,編劇很好的與原著保持一致。在原著中,華生反對他使用古柯堿,福爾摩斯回答說:“我不用腦力不能活。我還能為了什么而活呢?你來站在這兒的窗旁,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可怕,陰暗,無益的世界嗎?看看那黃色的霧氣籠罩的街道,飄過暗褐色的房子。有什么會比這種情景更透露出無望的枯燥與俗氣的意味呢?”
你幾乎可以預料他會補上一句:“活著?我們的仆人可以為我們做這件事?!痹谙穆蹇死硇灾辽系念^腦中,除了解迷,除了破案,一切都是無聊的,一切都是沒意義的。所以他才會在剛剛解決完一個案子以后,幾乎馬上就會抱怨無聊。無聊不僅僅是無所事事,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迷失,因為在無聊狀態下,根本無法找到任何值得去做的事,在無聊時,你別無選擇。
說到“選擇”,我想起電影《猜火車》里那段經典臺詞: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他媽的一個大電視。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唱機,電動開罐機。選擇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選擇固定利率房貸。選擇起點,選擇朋友,選擇運動服和皮箱。選擇一套他媽的三件套西裝。……選擇DIY,在一個星期天早上,他媽的搞不清自己是誰。選擇在沙發上看無聊透頂的節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選擇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說是最無恥的事了。選擇你的未來,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選擇不要生活,我選擇其他。理由呢?沒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還要什么理由?”
夏洛克的“海洛因”就是破案,只有在破案時,那個令人討厭的,愛抱怨的孩子才會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
“(他拿出他的放大鏡和氣尺,跪在地上。)他那細長的鼻子,離地只有幾英寸,他那圓溜溜發光的眼睛和鳥眼一般。他在屋里來回地度量、比較和察看著。他那動作的敏捷、無聲和鬼祟真象一只熟練的獵犬在找尋氣味?!彼谌褙炞ふ揖€索,多線程處理器大腦全開的推理演繹,冷靜敏捷的解決問題。他在破案中解迷中得到巨大的滿足與喜悅,亞伯拉罕?馬斯洛會告訴你,看,這就是高峰體驗!但接下來也許你會問:為什么在案子解決之后,他這種絕佳的體驗會消失,再度陷入無聊中呢?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一篇重要文章《論人類的某種閉目塞聽》中寫道:
“有些日子里我們會很活躍,而另外一些日子里我們的精力不那么旺盛,這種現象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我們都知道,在任何一天里,都有沒被激的精力沉睡在我們體內。如果精力剩余過多,就會有所表現。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感到好象總有一種烏云籠罩著我們,使我們的判斷、推理和決定都達不到可能達到的最佳程度。與我們應該做到的相比,我們只能算是半睡半醒。我們的熱情被熄滅,我們的想法被抑制。我們只利用了可以利用的腦力和體力的很少的一部分。有些人的“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極端強烈,并導致了可怕的神經衰弱或精神衰弱,生活對他們來講成為一種不可能。”
“從廣義上講,人們都遠遠地生活在他們可能達到的巔峰以下,他們擁有種種的能量卻一直沒有得到使用。他們既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能量,也沒有表現出最佳狀態。在基本的機體功能上,以及與他人協調方面,他的生命都萎縮得如同歇斯底里患者,這比后者更不可原諒,因為歇斯底里的人畢竟是得了一種病,而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去充分地發揮自我只是一種積習——這是非常糟糕的。”
這一段簡直就是夏洛克的絕佳分析,有趣的是,詹姆斯本人也是位超級學霸,他也曾經歷過與夏洛克幾乎一樣的精神困境。在莫里亞蒂那里,我們也聽到了同樣的抱怨(“活著,多無聊啊,就這樣活著”)。在本質上,夏洛克與莫里亞蒂一樣(莫里亞蒂是他內心的陰暗的一面,頗有些象榮格所說的“陰影”,也表達了“他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被自己的內心折磨得焦灼不安,他們的大腦運轉的太快了,太有洞察力了,以至于生活永遠無法滿足他們,只有刺激,犯罪,危險才能暫時安慰他們。多諾萬警官對夏洛克的評價令人叫絕:“總有一天這些(破案)會滿足不了他!”他和莫里亞蒂是地地道道的“另類人”,他們都有別人永遠無法企及的天賦,可在他們身上,這天賦反而成了自己的牢籠,這類人的經典結局通常是:
1. 被孤獨郁悶所困:原著里的福爾摩斯,T.E.勞倫斯,濟慈 2. 精神崩潰:尼采,凡高 3. 自殺:莫里亞蒂,凡高,海明威
我一直很懷疑夏洛克給自己的診斷——高功能反社會障礙——是否成立,他的問題其實是詹姆斯所說的,在生活中深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困擾。沒有什么比置身于現實更讓人厭煩的了。原始人和小孩出于同樣的原因喜歡聽故事,因為故事提供了一種解脫,將人的記憶和想象從現實的牢籠中釋放出來。愛因斯坦曾說:“驅使人們從事藝術和科學工作的一種最強烈的動機就是逃避日常生活中使人痛苦的粗俗和令人絕望的苦悶。天性溫和的人總想逃離個人的生活,進入客觀概念和思想的世界。這種渴望就象是一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不可抑制的希望離開喧鬧狹小的生活環境,去深山享受寧靜。”
T?E?勞倫斯(著名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主人公原型)找不到逃離的途徑,承受著永無止境的精神折磨,他在一封信中寫道:
“我在詩歌中找尋滿足,但沒有找到。我在尋找精神食糧,卻只得到一些小糖果和小餅干。詩歌使我失望后,我又在散文中找尋我渴望的食糧,到處搜索精神妙的東西,但只有幾個人在努力地超越人類的缺陷,也只有他們的拼搏和努力滿足了我的需要……”
加繆《局外人》的主人公莫爾索也說“什么都不重要,我很知道為什么?!谖宜冗^的整個這段荒誕的生活里,一種陰暗的氣息穿越尚未到來的歲月,從遙遠的未來向我撲來,這股氣息所到之處,使別人向我建議的一切都變得毫無差別,未來的生活并不比我以往的生活更真實。”
凡?高在17歲前就認識到自己有無盡地精力和意志,但卻不知道把這些充沛的能量引向何方,他曾滿懷宗教熱情,希望象他父親那樣成為一名傳教士,但卻以失敗告終。后來他學習畫畫,繪畫曾給他帶來滿足,但生活中的失敗仍讓他極為痛苦。他給弟弟最后的遺言是“痛苦永無盡頭。”在福爾摩斯原著最后一篇故事《退休的顏料商》中,福爾摩斯對華生說了幾乎同樣的話:
“所有的生命難道不都是可悲而無益的嗎?他的事難道不是整體的縮影嗎?我們伸手,我們攫取,但最終留在我們手中的是什么呢?一個幻影。或者比一片幻影更糟——痛苦。”
比起其他的“另類人”,夏洛克其實是很幸運的,他還有很好的機會暫時擺脫空虛與無聊,犯罪永遠都會發生,他可以走出貝克街的小公寓,走進倫敦的廣闊天地,全身心的投入帶給他滿足的破案工作中。可除了破案之外,他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枯萎得就象低等動物一樣,有的只不過是“有案子——開心”,“沒案子——無聊”這樣的“刺激—反應”罷了。
在無聊時的夏洛克的確忘了那個曾經聚精會神,精力充沛的夏洛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中,斯維德里蓋洛夫告訴拉斯科尼可夫說,他夢到了永恒,就象一個小房間充滿了蜘蛛。他表達了聰明的人類最基本的恐懼之一:生命是有限,無用又無意義的。這種感覺很危險,因為它非常容易就能使人受騙,使人因此覺得生命就象夏洛克所抱怨的那樣,是狹隘,枯燥且令人厭倦的。這種感覺會在人的內心形成一種“負反饋”,讓人變得沮喪,筋疲力盡,最糟的時候甚至會自殺。
在101夏洛克與兇手的對決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內心的感覺帶給夏洛克怎樣的影響。那個開出租車的小老頭,成功的實施了四起謀殺,他聲稱自己也是聰明人,看到這里,我們恐怕與夏洛克的想法一樣,根本無法信服,因為他不過是拿著把假槍嚇唬人而已。但我們很快就發現,他真的聰明。他的厲害之處是看穿了夏洛克,極為準確的抓住了他內心的弱點。
他說:“我打賭你常常無聊對吧,我知道你會的。你這樣的人,這么聰明,但你證明不了,那么再聰明又有什么用?”并且進一步迷惑他,說:“你會做一切,你會不惜一切代價,來擺脫無聊。”這看起來似乎平淡無奇的話,對于夏洛克卻有催眠般的魔力,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要不是華生的當機立斷,一槍擊斃兇手,夏洛克真的就吃下那粒膠囊。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夏洛克真的無聊,無聊模糊了他的意志,使他根本就無從選擇,他必須且只能用這種方式來為自己尋找意義,就象一個快要淹死的人絕望的抓住一根稻草。
這個驕傲又聰明的夏洛克,內心是何等軟弱!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101的開始,華生面對的問題是與夏洛克幾乎一樣的困境。不是只有天才和聰明人才有這樣的困惑,普通人一樣會被這種空虛與無聊感擊倒。麥哥對華生的分析一針見血:華生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創傷后應激障礙,而是心理上的迷失。從戰場上的高度緊張狀態到回歸平常生活的巨大轉變使他迷失,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平靜得幾乎波瀾不驚的生活(舒爾托少校也有同樣的困擾)。這時,夏洛克的出現給了他再度接受危險的機會,危險迫使他再度“緊張”起來,全神貫注的應對并解決問題,從而擺脫了空虛無聊的消極狀態。
可是,為什么危險反而能讓人變得“健康”起來呢?
希臘詩人德米契奧斯?卡皮塔南基斯在上世紀40年代初寫道:“戰爭是殘酷的,但若能驚醒人們的意識,許多人將因此得救?!狈▏≌f家,哲學家加繆在為二戰中的抵抗組織報紙《戰斗》所寫的一篇文章時也想到了同樣的問題。文章是在德國人被趕出巴黎之后寫的,標題是《真理的夜晚》。其中充滿高尚的字眼。他寫道:“巴黎的地平線在燃燒,但那是自由的火焰。在這片天空下,那些不放棄自我,不放棄祖國的人們終有所償……幾年來和我們奮戰在一起的強大盟友永不會拋棄我們……人類的崇高……就在于知難而進,勇往直前的偉大精神……”戰后不久,波伏娃在她的小說《官員》中,加繆就是其中一個人物。在書中,他們游蕩于圣杰曼的煙花巷里,過度的地吸煙,酗酒,把時間浪費在索然無味的私通上。“真理的夜晚”到底發生了什么?
答案很簡單,少了警醒的危險和壓制,一種內心的懶散開始任意滋生。海明威從戰爭中學到了這一點,認識到“警醒”的秘密使他早期的作品充滿動人的活力和行動的緊迫感。但是他對這一認識的反應,意味著他要終其一生去不斷尋求引發危機感的活動,如斗牛,獵獸,捕鯊,參加西班牙內戰。但很快,這些危機成效越來越微弱。他開始酗酒,最終自殺。
幸好華生不象海明威那樣悲觀,他是一個樂觀并容易滿足的人。在與夏洛克共同面對危險的經歷,使困擾著他的心身癥狀消失,這給了他解決問題的信心。他很快發現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并享受自己的生活。他與夏洛克共同工作,積極為自己建立人際關系(交到斯坦佛等好友),甚至開始尋找自己的感情生活——他確實很擅長于此。所以,華生能夠很快從他的精神危機中走出來,成為一個充實而快樂的(普通)人。
但夏洛克卻不行,他對理性絕對認同,象休謨一樣回避內心的感受,認為那只不過是一個無意義的幻覺。但可悲的是,解決他問題的關鍵恰恰在于內心體驗。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他把解決自己問題的大門關閉了。在我看來,他外在的驕傲與毒舌是膚淺的,他只不過是借此掩飾他內心的無助而已。
在第三季中我們看到,夏洛克這種性格的形成,麥哥起了非常大的影響作用。小時候的夏洛克非常孤獨,沒有玩伴,陪伴他的只有年紀比他大,智商比他高,并且時時提醒他“別自作聰明,我才聰明”的麥哥,在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夏洛克都認為自己是個“白癡”,可以想見在強大的麥哥面前,他是多么的自卑與無力。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人都有自卑感,所以才會不斷努力提高自己,以克服自卑。但我很懷疑夏洛克的努力是否會令他滿意,因為在他心中,麥哥始終是一個威嚴的,神一般的存在。他反感他,違抗他,卻又需要他,認同他。
紅胡子大概是小夏洛克唯一的朋友,它的陪伴對自卑而又孤獨的小夏洛克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但后來出于某種原因,紅胡子被殺死,這恐怕對小夏洛克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所以麥哥不得不提醒他,不要太過“介入”。這其實是在強調一種態度,為了避免傷害,而永遠選擇回避。不知是幸或不幸,這種被動防御的方法奏效了,并且成了夏洛克唯一的選擇,在認識華生之前,他幾乎沒有朋友,因為他不肯“介入”,也不能象華生那樣可以很好的“介入”到與人的互動中。這并不難理解,因為人際關系永遠是他這樣的另類人的痛苦來源。
但與麥哥不同的是,夏洛克不是“ICE MAN”,他無法象麥哥那樣成熟而老練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夏洛克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心體驗,我們很容易從他與華生的互動中,從他一個眼神,一個細微表情,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中感受到他內心豐富而細膩的情感。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這種情感都被他強行壓抑至內心深處,以至于他幾乎忘了它們的存在。直到他遇到了華生,這些沉睡的情感終于慢慢蘇醒。
在華生的婚禮上,夏洛克做的伴郎致辭毒舌又動人,他反復提到他是被華生“拯救的男人”,那么,華生是怎么救他的呢?是一槍冷靜的射殺出租車司機,及時阻止夏洛克吞下毒藥,還是在泳池邊身綁炸藥卻抱住莫里亞蒂讓夏洛克離開險地?
都不是。
在夏洛克心里,這些拯救都不如華生對他內心的救贖來的更重要。
華生所給予他的友誼喚醒了夏洛克感性的那一面,使夏洛克終于看到,這世界上除了刻板的理性之外,在“無聊”的生活中,有很多值得珍視的美好的事物。 友誼使他的封閉的內心終于開啟,他看到在他生活所擁有的一切,而不再將其視為理所應當或無所謂的東西,他終于可以正視并不再壓抑自己的情感(這么說好象哪里不對)。他找到友誼,學會承擔責任,他內心的“視野”打開了,使他終于從“閉目塞聽”的世界中走出來,走入更廣闊的天地。英國詩人、作家艾略特曾說:“我們每個人都想找到鑰匙,每個人都置身于自己的監獄中。”華生幫助他找到了這把鑰匙,夏洛克把自己的陰影(莫里亞蒂)永遠鎖在那個監獄里,而他已經徹底的走出來,他自由了。
很多人對第三季的人物設定持反對意見,一個如此感性的夏洛克讓大家接受不能。其實在原著中,福爾摩斯的性格也歷經變化。在《血字的研究》中,華生列了一份清單,向讀者強調了福爾摩斯對很多學科都很無知,比如文學,哲學,天文學和政治學。然而在《四簽名》中,福爾摩斯卻建議華生去讀“所曾被寫出的最不尋常的書之一”,也就是溫伍德?里德的《人的殉道》,那是一部歷史哲學著作。在后面,他又討論了圣跡劇,中世紀陶器,斯特拉底瓦利小提琴,錫蘭的佛教,以及未來的戰艦,“處理這些問題的方式就好象他都曾特別研究過”。
在其他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福爾摩斯寫了一篇專題論文,討論拉敘斯的合唱樂曲,他也喜歡歌劇,略懂繪畫(他的祖母是法國畫家韋爾內的妹妹),并且還會鑒賞食物與酒(我有牡蠣以及一對松雞,加上一種精選的白酒——這酒也許是一種“蒙特拉謝”白酒,在《戴面紗的房客》中也出現過)。他還有不尋常的體力,在《四簽名》中那位職業拳擊手說,如果他選擇成為職業拳擊手,將會前途無量。
柯南道爾的本意是要讓福爾摩斯成為一個很有限的角色,但是,他發現無法按照自己的決定去做,于是福爾摩斯最終成為了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在每種學科上都具有百科全書式的知識。但這樣的唯美主義英雄設定卻有一個先天的問題——即福爾摩斯這個人物注定保持靜止,他的性格與智力的優越特性永遠無法發展,因為他已經是最優秀最出色的了。一個永遠聰明的超級英雄有什么意思呢?他的故事將只不過是聰明與超能力的反復表演罷了,這實在是再無聊不過了。所以柯南道爾決定讓福爾摩斯在萊辛巴赫瀑布喪命的決定是正確的,但迫于粉絲的壓力,他只好讓福爾摩斯再度回歸。盡管福爾摩斯在東方的游歷使他的個性有了成熟的發展,但隨著歲月的推移,他卻變得更加悲觀,而最終被人生的虛幻與痛苦所困。.
魔法特和麥哥似乎不希望看到夏洛克走向這樣一個結局。
在301夏洛克與麥哥玩手術臺游戲一段,他們談到童年生活時,麥哥說:“(其他的孩子)他們都在想什么???”夏洛克回答說:“可能是交朋友之類的吧?!毕穆蹇说幕卮鸱浅S腥ぃ@兄弟倆肯定會對那些“金魚”有無數的吐糟點,但夏洛克為什么要偏偏選擇這個,因為他知道只有這一點才最能引起麥哥的反應。果不其然,麥哥立即反唇相譏說:“當然,你現在樂在其中了。”夏洛克這時(應該是以一種認真的態度)問麥哥:“你就沒有過嗎?從沒有過?”并更進一步:“我走的這兩年,也許你為自己找到一條金魚?”麥哥立刻因這個問題而不快,不再好整以暇的諷刺夏洛克,而是一臉嫌惡地站起身來,命令夏洛克馬上換個話題。
麥哥與夏洛克之間的關系其實更象父子而不是兄弟,麥哥對夏洛克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夏洛克對麥哥既認同(麥哥的權威與智慧)又反抗(從101里我們就知道夏洛克把麥哥看做他的死敵)。夏洛克在年幼的時候曾把麥哥的告誡奉為圭臬,但在這時,他已經成熟到可以去發現麥哥的問題并給予他建議了(這當然是麥哥絕對不可接受的)。
這個孩子,真的成長了。
很多人對303里結尾那一槍極為不滿,如此聰明,崇尚理性的夏洛怎么淪落到需要靠當殺人犯來解決問題的地步?為什么他一定要親手殺了馬格努森呢? 夏洛克當然知道殺人意味著什么?這個“作死”的行為與他在101里和出租車司機玩的那個“作死”的游戲遙相呼應,并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冷靜而明確的選擇一槍“擊斃”馬格努森,在那時,他根本就沒有無助,無奈,那是他頭腦深思熟慮后的選擇,是他從一開始就設定好的計劃,只有他,只有在那個時候,只有那么做才是最理性,最富有人性的做法,是最佳的選擇。這個“作死”計劃與101中那個“作死”的游戲有著本質的不同。
(這里插一句,我很懷疑夏洛克是否真的殺了馬格努森。)
整個第三季,都是圍繞著夏洛克的成長與轉變展開的,我們之所以會可能有些不習慣(甚至不接受),因為編劇沒有再把迷離的案情做為主要表現的內容(當然303的故事還是非常有趣的),而把“感情”當做了重點。一個福爾摩斯的故事居然以感情為中心,這不得不說是個大膽的嘗試。
對于夏洛克來說,離開的這兩年時間,是激發他內心成長的重要事件??梢钥隙ǖ恼f,再度回歸的夏洛克,是一定會“變”的。
我通常不看夏洛克的同人作品,但在網上看到很多人都推薦一篇文章《協奏,交響與獨自沉迷》,好奇的去讀了讀,幾頁之后,就感嘆我差點錯過這篇感人的好文。作者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特點,巧妙的把原著與BBC版情節有機結合,深刻表現出人物內心涌動的激情,文字飽含深情卻又恰到好處的把握住分寸,絕無刻意煽情之嫌。文中夏洛克與華生之間的感情動人而不媚俗,很多情節都令人不由得眼眶濕潤,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真是很久都沒讀過這樣動人的文字了。
這篇文章給我一個明顯的感覺,那就是后半部分兩人感情的處理不如前面好看。我并不是說后半部分的情節不好看。比起很多文章簡單的把瑪麗“寫死”,作者處理華生與瑪麗之間的感情的手法棒極了,把瑪麗的溫柔與堅強表現得極為出色,。但不知為什么,我總覺得夏洛克與華生之間的感情似乎有問題,至于是哪里不對我卻一直不明白。在看過第三季之后,我才知道那篇文章的問題出在哪里,那就是夏洛克的個性設定。在經歷了無數的危險,困苦與絕望之后,兩人終于重逢,終于傾吐心曲,終于走到一起,但是,夏洛克竟還是那個壞脾氣的孩子!
如果在現實中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么華生早晚會離開夏洛克。因為真正持久的感情只能存在于兩個成熟的人之間?!叭龤q成人”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是無數問題與矛盾滋生的源頭。更為糟糕的是,這些問題永遠無法找到解決的途徑。你很難指望與一個愛發脾氣且驕傲得不愿與人溝通的人建立真正的 SOULMATE關系。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他們的關系不需外力介入,不需他人干擾,自己就會走到盡頭。
在第三季中夏洛克的成長與轉變,就合理的多。我們看到回歸后的夏洛克學會獨處(我們一直沒看到他再抱怨無聊),學會尊重華生的選擇,學會承擔責任,夏洛克這個角色被塑造得更加飽滿,更加豐富,更加立體,而不再是個的“二維紙片人”了。他的成熟與無奈,他的痛苦與掙扎,他的無畏與膽怯都那么令人感動。
成長與變化,才是最動人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