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好呢?
1)行業前景
我首先關注的,就是行業。
你所在的行業前景怎么樣?是未來空間很大,還是已經趨于飽和、只剩幾家大公司在玩?你看到整個社會對這個行業的需求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你了解到的國家政策,是明顯支持這個行業還是不支持這個行業?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行業?是處在快速增長的階段、還是動蕩不定的階段、還是趨于穩定的階段、還是即將下滑甚至已經在下滑的階段?
這里很容易引出一個問題:我怎么知道一個行業怎么樣?
我的答案是:我還沒見過誰是真的完全對一個行業沒有概念,至少沒見過誰是對一個行業感興趣、經過了多方了解和自己思考,最終還完全沒有概念。
事實上,我見過最多的人是這樣的:
他們通過收集客觀信息和主觀思考(如果有的話,已經強過很多人了),基本了解、并且能感覺到一個行業到底如何,但他們——選擇假裝不知道,繼續留在現在的位置,做自己日復一日在做的事。
2)職業本身
這是我考慮的第二個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這份工作的內容是不是我喜歡的?
最典型的,如果我是一個嚴重不喜歡和數字、表格打交道的人,那是不是應該繼續做一個財務?
其次,這份工作讓我感到有意義嗎?
假如每天重復著看似腦力、其實體力的工作,不斷處理文檔、數據、流程,一遍又一遍,我是否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有意義?或者,認為自己只是為了一份薪水在每天上墳?
對于這一點,以我自己為例:我在做現在的工作時,可以持續收到正向的反饋,感到每天的工作都是有意義的。因為我每簽下一張保單,就是實實在在給一個客戶、一個家庭送去了一份保障。
意義是因人而異的。只要你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找到意義,那就是OK的。
但是注意,別騙自己。
3)生活方式
這一點是我以前沒想過、但今年著重考慮的。
當你選擇一份工作時,也就選擇了它給你帶來的生活方式。我們在應屆畢業、選擇第一份工作時,往往是這么想的:只要公司大、平臺好、給錢多、能成長,加班加到死我也愿意。
其實我自己當初也這么想,沒有問題。因為我們作為應屆生,本身沒有太多選擇的資本,而且確實滿足了上面幾條,已經是很不錯的工作了。
但是,當我們跨過25歲、30歲、35歲……這些坎,開始重新選擇一份工作時,就無法避免一個問題了:
這份工作給我帶來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
是每天上午8:30打卡,天天加班到晚上11點以后,每天24個小時每周7天任何時間都可能有人打電話要求工作嗎?是每天凌晨睡覺、上午10點爬起來都沒有力氣吃早飯就去公司嗎?是每天身心疲憊、跟爸媽說自己挺好其實天天擔心自己會猝死嗎?是老婆孩子在國內、自己在國外干5年10年孩子都快認不得自己嗎?
或者,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選擇?
我自己原本就是上面的狀態。但現在呢?我每天上午9點之前打卡,剩下一整天全部自主安排;我可以選擇和同事們交流、學習,也可以選擇去見朋友、見客戶,所以我每天下午5點去健身。我身邊的同事呢?每天很多人自愿早上7:30到公司,聽原本來自各行各業的小伙伴做分享;經常下午3點以后辦公室沒人了,因為很多寶媽們接孩子陪孩子去了;團隊經常聚不齊人,因為總有人在休假在旅行。
如果一年前有人和我說,還有這樣的生活方式,而且也能有不錯的收入。我會說,你在跟我扯淡。
所以我經常和小伙伴們說,今年我有一個最大的感悟:
你如何評價自己所處的環境?
除了上面三個核心因素,其他方面,我認為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你如何評價自己所處的環境?
發自內心地,你如何評價身邊的同事?你覺得他們很可愛嗎?他們的生活豐富有趣嗎?他們是充滿正能量的嗎?他們是積極樂觀、樂于學習的嗎?他們是實事求是、成長思維的嗎?他們是充滿勇氣的嗎?當他們做得很好的時候,你會發自內心為他們高興嗎?
或者,他們每天愁眉苦臉、壓力山大嗎?他們每天總是抱怨嗎?他們總是在互懟嗎?他們總是在勾心斗角嗎?他們都兩眼只能看到利益嗎?他們在工作上沒什么人情味嗎?你覺得他們是在和你爭奪資源嗎?他們干得好、晉升快,你就會覺得難受、覺得被壓一頭嗎?他們出去旅行都不敢發朋友圈嗎?他們發朋友圈都只是為了給領導看嗎?周末的時候、放假的時候,有人在團隊群里討論工作,你在下面回復表現得很積極、但實際上心里覺得他們是傻X嗎?
你每天開心嗎?你發自內心熱愛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身邊的同事嗎?
你的答案是什么?
我告訴你,確實有這樣的工作,前面所有的答案都是“是”,后面所有的答案都是“否”。我自己在做的工作,就是這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