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評價張巡?
為了守城選擇吃人,張巡值不值得尊敬。假如我是張巡,作為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我會選擇怎么做?
要么向安史叛軍投降。在免受吃人的罵名的同時,可以換取一定的榮華富貴。至于賣主求榮的罵名,相比吃人的罵名則遠遠小得多,況且安史之亂中變節者眾多,人們又何至于揪住我一人不放,罵名早晚會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要么拼盡全力戰死沙場。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吃人罵名,從而還可以贏得忠臣良將的名聲,為后世敬仰。即使不為后世敬仰,又有何妨呢。再或者棄城逃跑,上無變節罵名,下可茍全性命,大不了忍受一頓懦夫的指責鞭斥。
總之,不論我怎么做,一定不會背上吃人的千古罵名。
那我這么說,是不是等于從反面辯解說,我支持張巡為了守城而吃人的行為,并不是。張巡的行為,說好聽點,這是違反了 人類底線,說難聽點,則是喪心病狂至極。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是我面臨著,被張巡吃掉的情況,我會心甘情愿的接受嗎?答案再肯定不過,萬萬不能接受。那好,再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換作你是張巡,置身于當時他所面臨的局面,你又將如何抉擇?請問你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你還會有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那般的輕松嗎?張巡死守的睢陽是江淮的門戶,后方一馬平川,叛軍一旦攻陷睢陽,將會長驅直入。江淮一旦不保,朝廷將失去東南財賦和兵役來源,朝廷的經濟命脈就會被掐斷,再也無力回天。巡蔽遮江淮,沮賊勢,天下不亡,其功也。”史書上記載,叛軍拿下潼關以后攻破長安,在城中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一時間,長安城尸積如山,血流成河。近二百萬人口的京畿地區,在叛軍的劫掠過后,竟僅剩不足千戶人。從此,繁華無盡的長安變成了一座豺狼出沒的廢墟。試想如果睢陽失守,叛軍席卷而下,不知后方的千萬江淮百姓,會遭遇何種滅頂之災。正是憑借張巡的苦苦支撐,贏得了至關重要的兩個月。從小了說,唐王朝能夠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繼而避免了更多百姓遭受戰爭涂毒。也早日避免了因戰亂帶來的饑荒,導致百姓流離失所,易子相食的慘劇。戰亂一日不停,便不知道還會有多少無辜百姓被卷入戰爭。
往大了講,頂住和遏制了叛軍的南下攻勢,為最終反擊和消滅叛軍提供了支點,得以平定安史之亂。可以說,如果沒有張巡的睢陽保衛戰,就沒有大唐此后一百五十年的江山社稷。這種說法絲毫不是什么夸張。
并且在古代,食物往往都是優先供應給軍士。以當時的情況而言,即便是身為守城的軍士,尚且無糧可食。城中百姓又能有什么食物?其情況可想而知。
哪怕百姓能夠堅持住,可到了城破之日,以叛軍的秉性,他們會放過這些百姓嗎?手無寸鐵的百姓又能如何自保?
叛軍作為邪惡一方,屠城吃人便是理所應當?張巡作為正義一方,守城吃人便是喪盡天良?我不服。張巡吃人的行為自然是罪無可恕。不過,因此將其否定的一無是處,描述的罪惡滔天一般合適嗎?
當初在長安城里屠戮嬰孩和全城百姓,造成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叛軍,不應該才是千夫所指,最應該為人所唾棄的嗎?
還有極其重要的一點,張巡吃人的行為是否是情非得已,是否是萬般無奈之舉,不必深入追尋。
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張巡此舉,絕不是為了自己的茍活。不然,何以有陸游“憂憤張巡嚼齒空”的感嘆。
有些人啊!盡可以用高高在上的姿態,一身輕松地辱罵張巡的殘忍之舉。然而,在張巡吃人的悲劇后面,更有著一群無恥之極的首惡和幫兇。張巡彈盡糧絕的之前和之后,數次向周圍援軍求以救援,卻無一人伸出援手,眼睜睜看著吃人的悲劇發生。他們難道沒有責任?
是誰沉迷享樂任由奸臣當道?由此引發安史之亂,叛軍挑起戰亂之禍,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是誰手握重兵,卻不能保一方百姓安寧,陷在自身利益里無法自拔見死不救?如果他們都能夠像張巡一樣,不僅可以避免吃人那樣的慘劇,而且極有可能早日平定戰亂。
與那些望風而降,置百姓于不顧,任由叛軍屠戮禍害的官員而言,為何要如此鞭斥張巡。既然要批判張巡,首先不能放過昏庸的統治者。從昏庸的統治者到安史二人,他們是沒有犯下吃人的禽獸之舉,但誰能告訴我說,他們的罪惡比吃人輕?
最后,我想說,無論張巡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貢獻,其吃人的行為永遠無法接受。但同時,我希望多一份對于這位英雄的理解,不能一味的只有指責。在我眼中,張巡無愧為鐵骨錚錚的漢家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