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節目中出現的27件國寶?
最近《國家寶藏》的熱度就不多說了,咱直切主題。
針對熱血激昂的群眾們歡喜之余更關注的投票活動——從每家博物館拿出的三件國寶里面投票甄選一件,共選出九件參加故宮博物院暨原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特展。這次投票也被網友稱為最難選的投票,目前播映未播映的27件國寶全在選項單之上,患了選擇困難癥的人們,恨不得在每件國寶前面都打上對勾。
為了替大家排憂解難(甘當活靶),鄙人秉承公正公平公開三原則,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在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指導下,試圖從社會、經濟、文化等諸多角度判斷打分,以求甄選出27件國寶之中的寶中之寶。
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說說參加節目的九大博物館。目前經過國務院和文化部認定的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館共八個,沒錯,就是節目中除了文化部直屬的故宮博物院之外的其它八家。也就是說,《國家寶藏》一上來就使出了畢生功力,直接上演了巔峰對決。照著眼下的收視率和話題度,如果還有下一季的話,不由得替剩下的博物館捏了一把汗。
九家博物館共有藏品超過550萬件,其中故宮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三家就占了四分之三。有上海博物館這樣的后起之秀,也有河南博物院這般的沒落貴族——上世紀的1949年11月,原本為躲避戰亂而轉運到重慶的河南博物館諸多藏品被國民政府運送臺灣,讓河南博物館近20年的心血,一夕之間流失殆盡。建國后經過多方努力,依靠中原地區的文化遺址眾多等優勢,至今館藏10萬余件,才漸趨恢復了昨日的榮光。
九家博物館分布東西南北中,涵蓋華夏文明的每一條筋脈,橫跨過山河湖海的九州之地,上下五千年的冰與火共同燒鑄出的文化印跡靜靜地躺在一座座展柜中,與世人沉默以對,無言的訴說著過往的輝煌與偉大。可以說,它們完美呈現了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
關于國寶本身,還有幾點需要特別說明。
第一,國寶的概念是借用日本對重要文物的稱呼,我國文物法上并無此分類,只是大家約定俗成的叫法。當前,我國對文物的分級只有三等:一級文物、二級文物和三級文物。其中一級文物又習慣性劃分為甲等和乙等。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國寶,一般特指一級甲等文物。
第二,由于我國文物眾多,單算一級甲等文物也要數以萬計。針對某些特別珍貴的文物,在2002年文物部門公布了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共64件。接著又在2012年和2013年分兩批對目錄進行了擴充,至今列入禁止出境展覽目錄的文物共有195件。這些文物可謂真正的寶中之寶,是否位列其中也是本次的評選標準之一。
第三,《國家寶藏》的定位畢竟是一檔面向大眾,弘揚文化,寓教于樂的綜藝節目。博物館選送文物的標準也一定是趣味和文化兼顧,同時還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當下的時代精神,所以在不失品格的前提下,也必然有所妥協。許多人念念不忘的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并未現身,亦在情理之中。
從披露的27件國寶來看,九家博物館雖然有所保留,也算是誠意滿滿。每一家都拿出了一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作為鎮場之寶,再根據各館特色,佐以兩件別具特色又故事性強的一級文物,頗費心思。
這27件國寶分類如下圖。其中青銅器占據絕對統治地位,共八件之多。為了方便統計,我把壁畫、帛畫以及與文字有關的石鼓、云夢睡虎地秦簡全部統計在書畫類之下,也霸占了八個席位。銀器和玉器各一,瓷器有三件,剩下的統稱雜項合六件。
由此表觀之,先秦之前的青銅器均為各大博物館收藏之重寶,原因無外乎有二:一來年代愈古存世愈少所為愈尊,充分彰顯了我悠悠綿長的文化史,器物上鑄刻的銘文又對歷史研究助益莫大;二來當時的鑄造工藝之巧奪天工,足以讓人為之敬服,作為工藝品也堪稱芳華絕代。
對于書畫,因為它的脆弱材質,相比青銅器更難經受住歲月的摧磨。即便躲過了一場場的戰火與災難,幾經流傳,也漸漸不知下落。所以,宋朝之前的字畫已經極少能夠見到。文化部1987年制定的《文物藏品定級標準》里,一級書畫藝術品的參考標準頭一條就是:元代以前比較完整的書畫。
另一些工藝品,比如寧波萬工橋——若不是出世較晚,則更難保存。此類文物,除非深埋墓葬,或藏諸深山不見世人,否則極難存留下來。
因此原因,針對27件國寶年份長短的評分,將以保存難易為一大參考標準,而不僅僅以存世長短為尺度。
簡述如上,下面說下本次采用的評分維度和準則。
本次評選采用單項10分制,最高10分,最低0分。評分標準分為四個方面:稀有性(同類同級別文物的存世量)、歷史性(年份長短)、藝術性(同品類的工藝技法高低)、學術價值(是否填補史學空白,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時的某種社會制度)。
又因本次27件國寶為數不少,所以每項標準之下,擇其精要者略做解釋說明,避免嘈嘈雜雜篇幅過長。
1. 稀有性及知名度評分由于相隔久遠,天災人禍之下,秦朝之前的文物留存七零八散,所見最多的青銅器因其合金材質的優勢而重現天下。這種當年的國之重器,禮樂宴飲之具,因其身所鐫刻的銘文而愈加珍貴。然而,單獨從存世量來看,同類同等級青銅器近世以來出土頗多。
這次《國家寶藏》中,上海博物館鋒芒畢露,拿出兩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大克鼎和商鞅方升。其中,大克鼎可謂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寶,譽滿天下的“海內三寶”之一。但是,也正因為此,在稀有性這個單一維度上,稍稍扣分。
同為青銅器的曾侯乙編鐘編制完整,包含六十五件大小不一的青銅編鐘,在目前發現的存世編鐘之中獨步天下,無有其匹。越王勾踐劍,秀外慧中,人氣極高,無奈還有吳王夫差矛堪與頡頏。剩下的五件,更多的在于史料價值。皿方罍雖被稱為“萬罍之王”,奈何只是個盛酒器,規格上低了幾等,也無緣進入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本次27件國寶中,真正璀璨奪目閃瞎雙眼的是書畫類,八件國寶里七件是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唯一不在其內的還是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唐摹《洛神賦圖》。同為十大名畫的《千里江山圖》則幸運入選,此外還有書法界的至寶《萬歲通天帖》(宋摹本,非孤本,存世有四件),漢字演變的重要見證物刻于先秦時期的《石鼓》。單論稀缺性,10面石鼓,天下無雙。
其余各項,或名聲不足,或非是孤品。各種釉彩大瓶,憑借妖艷風姿朗朗上口的芳名火遍四海八荒,然而既不是孤品,藝術價值也值得商榷,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盛世的豪氣與中二之魂的執拗。
此項評分如下(聲明:該評分純屬個人娛樂,聊博一思。以下各評分皆同理。)
2. 物齡評分理論上來說,文物當然距今越遠越難得,民間常說秦磚漢瓦,似乎古人隨意的一件生活用品都將成為后人眼里珍貴的文物。如果時間的尺度向過去一直延伸到逼近荒蕪,比如舊石器時代的一個簡單打制工具,那么它肯定是有價值的。
只是隨著文明的進步,所產生的物質用品和藝術文化,是一個由貧瘠逐漸豐滿,由粗糙逐漸精致的過程。越趨近現在的時代,它就越可能遺存下來數量龐大的文物。當一個時代的文物所存俞多,那些處于最大規模的文物對應的價值也就偏低。
所以,二千年前的一捧土現在依然是一捧土,一千年前某個民房的一塊地磚依然不過是地磚而已。
如同上文所述,物品的不同材質也決定了它在歷史的跌宕流失中保存的難易,紙張與金屬殊為不同。此一因素也在評分中有所考慮并以額外加分的形式體現。
此項完整評分如下表(金石瓷器壁畫額外加1分,紙帛木器加2分,青銅不加分,另據年代不同略有差異。):
3. 藝術性及工藝水平評分首先聲明:由于該項專業性過強,我只能以一個小有興趣的門外漢角度浮光掠影略作分析,請方家達人們一笑了之,慚愧慚愧。
所謂藝術性,通俗點說也就是美不美的問題。自古以來,美無定論。往大了說教育背景不同,對美的看法必然有所差異;往小了說,即便同一個人,昨日所愛,說不定明日就棄之如敝履了。
所謂工藝性,則是制作出來難不難的問題。隔行如隔山,不同門類創作角度和方法也千差萬別,此處也只能大而化之的潦草比較。比如,鑄造一件兵器必然比燒制一塊普通方磚更具工藝難度;繪制一件十米的山水長卷也比寫一方斗字要耗時費力。
而且一旦牽扯到藝術本身,又往往無從比較。王羲之隨手揮毫寫下的一個字,它的藝術價值也遠遠超過普通人辛苦半年寫下的十萬字。所幸,國寶之間的差距還不至于這么離譜,我只能姑且把它們放在一條偶有起伏的水平線上,再以個人審美做出判決。
以各種釉彩大瓶為例,藝術且不提,工藝上絕對代表了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而同列27件國寶之中的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造型質樸,自有一種古拙雅氣,個人覺得無論藝術上還是學術價值都要勝于瓷母。對于它們只能分開評分,再相加而出一總分。
書畫類只能從藝術上作判定,暫且不論。
從工藝品的角度來看,云紋銅禁這般不僅美輪美奐,而且在工藝上做出了極大突破的必須給高分,越王勾踐劍、萬工橋亦如是。
綜合考量,此項評分如下(滿分10分,藝術性和工藝性各占5分,總分為相加之后的最終分;書畫類以藝術分作評,滿分10分。):
4. 學術價值評分文物的基本功用之一,即是填補歷史資料的空白,佐證或糾正史學認知。歷史的流經之地,充斥著不可見的空洞,也延展出無數真假莫辯的暗流。一切通向未可知,真相或謊言,只有在曾經經歷過這些時光的陳舊物件之上才能窺探到些許。
無論大克鼎上拙大雄厚的銘文,刻滿律法內容的睡虎地秦簡小篆,這些一眼可見的清晰文本;還是單純如賈湖骨笛、商鞅方升這樣的實物見證;抑或辛追墓T型帛畫、闕樓儀仗圖之上所繪畫的鮮活場景,無不向我們一一訴說著遠隔千百年之前的一段段真實故事,勾勒出了先民們曾生活過的真實模樣。
27件國寶,或改變了我們對某一方面知識的認知,如賈湖骨笛;或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的論斷,如鎏金木芯馬鐙;或早已成為我們的文化血液中汩汩流淌的一部分,如石鼓。
它們讓悠久的文明得以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輝,也讓今人有幸目睹更多的驚嘆與真實,國寶不僅僅是一個個實體的稱謂,更是一種精神的延續。
此項評分如下:
5. 綜合四項分數,27件國寶最終評分如下表:此表一出,我也很是驚異。從中可看出,曾侯乙編鐘和辛追墓T型帛畫以37分并列第一,石鼓、大克鼎和賈湖骨笛以36分同為第二名。賈湖骨笛這么高的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辛追墓T型帛畫當選也小有意外,剩下三件可算名副其實。
獲得35分的也有三件,云夢睡虎地秦簡、云紋銅禁和洛神賦圖。記得《洛神賦》中有“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之句,畫中的洛神也是乘風駕云而行。此三件國寶或隱或明都含有一個云字,實在是意外之巧合。
于是,不知你心目中的第一國寶在不在前三名之中呢?
再次強調,本次評選純屬個人趣味。國寶本無大小貴重之分,皆是我國文明的見證者,更曾是歷史的參與者,封印著過往歲月的同時也滋養著當下及未來。
博物館也是如此,何必爭個高下,如同一朵花與一樹花,各有所美而已。像陜西歷史博物館天生好命,占據了周秦漢唐故都之地,展品赫赫揚揚蔚為大觀;也有中字打頭的國家博物館,如同所有壟斷的國企一樣,以借調的名義收攬著天下至寶,吐槽歸吐槽,細想之下未嘗不是好事——如果此處更適合保存和研究,何嘗不是國寶之幸,何嘗不是文化之幸?
《國家寶藏》中出現的27件國寶,相當一部分迎合了當前的時代精神。各種釉彩大瓶展示了國家躬逢盛世之際的自信和野心,睡虎地秦簡照應著依次推進法制社會的國策,杜虎符傳遞了從嚴治軍的政治風向,大克鼎和曾侯乙編鐘則包含了傳統儒家文化所推崇的最為重要的兩條治國大道——禮與樂。
2016年出版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中的一句話:“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如今被國家文物局放在了“讓文物活起來”專題頁的最醒目處。《國家寶藏》也在此環境之下誕生,央視最新的《如果國寶會說話》系列短片也從元旦開始播出。
如果說國家的重視還有點政治任務似的強迫意味,那么就簡單的身為一個華夏子民,且聽聽當年傅抱石先生的呼吁:“對于祖宗遺留給我們的寶物,尚且痛癢沒有關系,那么想建設自己民族的文化,恕我失敬,敢說是夢想,是笑話,是絕對沒有絲毫收獲之可言的。”
多么擲地有聲啊!“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繼往開來,正該是我輩的宏愿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