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R眼鏡真的來了嗎?
一個多月之后的3月25日,蘋果的2019年春季新品發布會就將拉開帷幕,根據目前的相關爆料顯示,包括iPad mini 5和AirPower等硬件產品可能會無緣此次發布會,而新聞服務“Apple News”則有望成為此次活動的主角。不過目前除了Apple News與媒體間的糾葛之外,蘋果也在悄然進行著新動作。
日前Apple Insider爆料稱,盡管蘋果并沒有參加今年的CES展會,但是至少有七名代表悄然接洽了一批AR光波導供應商。而光波導鏡片則是目前AR頭顯/眼鏡設備的明星方案,其能夠實現視場的折疊和復原,并且通過全反射無損傳輸的光系統,包括微軟HoloLens和Magic Leap在內,所使用的都是這一解決方案。
蘋果對于AR下重注
此外也有知情人士透露稱,蘋果正在秘密開發自家的AR頭顯設備——“Apple Glasses”,其內部代號為“T288”,搭載自研的“rOS”系統,同時集成超高分辨率的8K屏幕和單獨處理單元。
而一條來自彭博社的報道顯示,蘋果公司原負責iPhone營銷的弗蘭克·卡薩諾瓦(Frank Casanova)在今年1月左右,已調往新的崗位,并被任命為該公司增強現實全球產品營銷高級主管,負責增強現實產品的推廣,這是蘋果首次在內部設置有關AR的高級管理崗位。
據悉,這位卡薩諾瓦并非是無名之輩,甚至是不折不扣的蘋果元老,從1997年開始已經在蘋果公司工作了21年。2007年,他被任命為iPhone合作伙伴營銷的高級主管,也正是在他的主導下,iPhone成為了這個星球上最受歡迎的消費電子產品之一。
蘋果AR的升格之路
讓我們將時間再向前推,Apple Glasses也并不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想法。去年8月,蘋果收購了一家專注開發使用全息技術制作廉價AR光波導顯示設備的公司Akonia Holographics,這一串動作都在昭示著其對于AR方面的關注正在升級。而與之前AR主要依托于現有產品線的特點不同,如今蘋果顯然是將其從戰術層面提升到了戰略層面上。
從2017年的WWDC上,蘋果推出了自家的AR開發平臺ARKit算起,經過了20個月的時間后,AR在蘋果的戰略版圖中有了明顯變化。AR主要靠設備上的相機將虛擬物體放置在實體世界,這種可以用智能手機實現的技術在商業化上無疑更具優勢,而無論是在iPhone X還是iPhone Xs的發布會上,蘋果都單獨拿出一個環節來展示iPhone與AR的結合,但其之前對于AR的關注,主要是為了豐富iPhone的想象空間,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新功能和玩法。
2017年亮相的ARkit,不需要手機上新增任何攝像頭和傳感器,憑借攝像頭、陀螺儀和其他本來就具備的傳感器,就能實現AR功能。而實現這一功能所使用的是視覺慣性測程法,也就是通過設備傳感器追蹤用戶周圍的實體世界,感知設備與注視場景的相對方向和位置,最后把三維圖像覆蓋到實體世界。
無論是在iOS 11上的ARkit,還是iOS 12上的ARkit 2,根據蘋果官方的介紹,都是把iPhone相機模組、傳感器、GPU等硬件與AI算法結合,讓開發者將更多AR應用代入到iOS設備中的功能。但其本質上來說都是一個附屬于iOS設備的功能,主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重要性上則排在Face ID、3D Touch、雙卡雙待之后。
比如說,蘋果營銷高級副總裁Philip Schiller在iPhone X發布會上演示的以《The Machines》為代表的AR游戲,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在游戲市場上引起波瀾。而《Pokemon Go》作為少有的異數,更多依靠的卻是寶可夢這一風靡世界的IP,因為其AR方面的功能并非核心,因此與其說是一款AR游戲,還不如說是一款LBS類游戲。
Apple Glasses是蘋果的下一座金礦嗎?
在過去20個月的時間里,蘋果堪稱經歷了一次從波峰到波谷的大起大落。從去年夏天開始的短短幾個月內,股價從最頂峰的萬億市值已經一路蒸發了35%。根據IDC出具的2018年Q4中國市場出貨量情況來看,iPhone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到了11.5%,增長率更是-19.9%。
這也就是為什么AR開始從附屬于現有產品的甜點式功能,升格到公司戰略層面的原因,如今iPhone不再與其他智能手機拉開代差的現狀,又遇上了如今這個市場從增量進入存量的大環境。消費者換機周期的大幅度增長,也給依賴iPhone的蘋果以巨大的壓力。
對于蘋果這樣秉承著“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理念的廠商,梭哈服務業務的可能性確實不高。在以智能音箱為代表的AIot領域,HomePod注定是一個跟隨者,Apple Watch背后的智能健康業務卻離爆發期還遠,而增強現實這一概念不光在資本市場能夠提供足夠大的想象空間,即便是面向消費市場也有著足夠酷炫的說服力。
“摸著谷歌過河”可能是Apple Glasses最好的注解,甚至也可以稱Google Glass為后續一系列產品趟出了一條路。早在2014年發布的Google Glass,在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之時,由于法律法規和消費者教育都沒有完成,其在上市之后很快遭受到了社會接受度和法律上的問題。而時移世易,5年的時間過去之后,隨著PS VR、HoloLens、Oculus VR等等頭戴式設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也讓使用這類設備已經不再顯得“另類”。
而更為重要的是,業界在技術層面上也有了長足的發展。Google Glass使用的是較為初級的半透半反棱鏡方案,其光學原理決定了體積較大,且用戶戴上眼鏡之后的視場角也極小,而蘋果收購的Akonia Holographics則對于光波導的建樹頗深,已經取得了200余項與之相關的專利。使用這種方案的鏡片厚度通常不高于2mm,具有薄與輕的先天特性,而且還可以實現60°以上的視場角(目前主流AR頭顯的視場角都在40°左右)。
因此,Apple Glasses所面臨的真正挑戰,或將是如何開發出一款透明性足夠優秀、亮度足夠用戶在戶外使用、且可以量產的廉價光學鏡片,同時解決設備性能和發熱之間的平衡。而至于說消費市場的培育,蘋果方面無非是再復制一次iPhone席卷全球的故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