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和原書法有何關系?
臨帖,講究碑帖并舉,注重墨跡。學筆法必須臨帖,學結體則要臨碑。碑可以強其骨,帖可以養其氣。
刻碑的目的在于紀功頌德,書丹上石的一般都是書寫高手,但刻手、拓工水平有高低,故流傳的碑拓有可能與原作相去甚遠。
碑的長處在于,經風雨侵蝕,愈顯古質蒼醇,耐人尋味,雖用筆帶有斧鑿痕跡,但古人的氣清質實、骨蒼神腴的風韻猶存。
碑的短處在于:一是經刻手刻鑿,勢必與原書貌合神離。二是長期雨淋日曬,字口模糊。三是人工不斷椎拓,字口變細。四是輾轉翻刻,面目已非。
所謂“帖”,即短札、尺牘、手卷等小件紙書。自宋代始,出現刻帖,將名作墨跡摹刻上石。
墨跡的可貴之處在于無微不顯用筆之法,筆意的輕重往復以及用墨的濃淡枯潤,這些都是石刻所無法表現的效果。
但宋代后的刻帖,將帖輾轉翻刻,閣帖版本過濫,有些翻刻過于粗糙,風神全失,形成靡弱的創作風氣。
善學者當取碑帖之所長而棄其所短。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