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国产AV在线观看

中國古代陰陽八卦周易等玄學有一定科學性嗎

錢諍諍2年前16瀏覽0評論

中國古代陰陽八卦周易等玄學有一定科學性嗎?

正好寫了一篇關于這個主體的小文。

總而言之,陰陽八卦這些概念其實是上古科學,只不過是因為我們沒有正確理解,或者年代久遠語義不通所以覺得玄虛。

比較長,慢慢看。

西游記開篇詩日: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什么是混沌

混沌是指天地形成之前氣形質渾然未分的狀態。

道家認為天地形成之前經歷了五個階段,分別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極,統稱“先天五太”。

“先天五太”是對“無極而太極”這個過程的具體闡述。最早見于列子的《天瑞》篇。列子是道家四大真人之一,即老子的四位傳承人,分別為:文子,亢倉子,列子,莊子。

易指變化,太易即是第一個變化,是時間的起點,太易就像宇宙大爆炸。太易也稱為太一,易和一古音相同。

大爆炸之前沒有任何運動和變化,所以沒有時間,或者說時間毫無意義。一切只是一個點,即奇點。因為沒有對比,所以沒有大小。

奇不是奇怪的奇,而是奇耦的奇。

運動是相對的,沒有參考物,何來運動。

變化是相對的,沒有對比,何來變化。

變化必須涉及兩個狀態,或兩個時間點,即一個時間段。時間是時點之間,就像一條線段,不管多長多短,總有起點和終點。

然而奇點沒有起點,所以稱之為無極。

爆炸后宇宙溫度下降,能量轉化為質量,這個轉化過程經歷了氣形質這三個中間階段。簡單理解,可以將氣形質分別等同于星塵,星云和星球;而混沌指的是太素與太極之間氣形質渾然未分的狀態。

混沌隱喻地球的冰河世紀或大洪荒時代,這是人類在所有古文明中口口相傳遺留下來的共同記憶,西方稱之為Chaos。

什么未分

氣形質未分。氣形質是什么?前面提到的星塵星云和星球只是一個比喻。氣形質是古人用以描繪事物存在于物質空間中的三個范疇,或三種“存在體”。其中,

氣與能量有關,能量變化引起運動,即氣與時間有關,時間即古人所謂的立天之道;

質與質量有關,質量是力的作用,即與空間有關,空間即古人所謂的立地之道;

形與意識有關,即與精神世界中的思維活動有關,思維即古人所謂的立人之道。

天地人統稱三才,是古人用以描繪精神世界的三維坐標系的三條坐標軸。

氣形質與天地人相對應,如果把天地人比喻為三條坐標軸,那么氣形質則是三個坐標意義。

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就像坐標軸的正負極。氣形質三者分別行于三才之道,即所謂“存在”。

古人認為“存在”與時間有關,與空間有關,與意識有關。

氣與能量有關。

氣字甲骨文為三橫,其中上面一橫左端向上升,下面一橫右端向下降,上下兩橫通過“箭頭”表示能量的兩個流動方向。

物體處于外部環境中,其本身最初具備的能量為元氣;物體從外部吸收能量的過程為“陰”,物體向外部釋放能量的過程為“陽”。

如說一個人很陽光是指他會釋放出正能量,如說一個人陰氣重是指他會吸收你的能量,或者說他會釋放負能量。

氣與氣不同,氣是空氣的氣,氣是力氣的氣。氣是人食用谷米等在體內產生的能量。兩字在一些閩南方言中讀音不同,如粵西黎話,氣讀【ki】而氣讀【kui】。

形與意識有關。

形指物體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分界輪廓。形字由兩個干和一個彡構成。注意開字是簡化字,開字的繁體字是一個門字內兩個干字。《說文解字》解釋“干”字的意思為侵犯。兩個干即表示物體占據空間的同時受到空間的擠壓這兩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即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存在。

物體需要具備足夠大的內能才得以保持穩定,就像一只氣球,沒有打入足夠的氣則無法形成一個球的形狀,而氣太多則會爆炸即形體破滅。

彡字表示形只是物體與外部相互作用的輪廓虛線,是經過人的意識抽象而成的概念,“形”只存在于精神世界中,因此說形與意識有關。比如說圓形的圓,是個理論概念,物質世界中不存在這種理論的圓,再“圓”的物體,其輪廓經過顯微放大都是不完美的。

質與質量有關。

質字繁寫體兩個斤一個貝。《說文解字》質,以物相贅也。如戰國時代兩國互易質子以相互牽制保持平衡。斤是個重量單位,貝是古代的貨幣代表價值。

質字的構造表明了古人對萬有引力的認知。不同的物表現出不同的質,是因為構成這些物的原子核中包含的質子數不同。

從物的角度看,

氣就像電子,質就像原子核,形就是電子和原子核的聚合關系。用更現代的科學理論打比喻,氣就像基本粒子中的玻色子,質就像基本粒子中的費米子,形就像復合粒子。

從事的角度看,

氣與時間有關,具有運動屬性,即占據時間,可簡化表現為速度(趨向);

形與意識有關,具有關系屬性,即占據時空,可簡化表現為路徑(位移);

質與空間有關,具有靜止屬性,即占據空間,可簡化表現為質心(位置)。

如果這些解釋無助于理解,不妨還是把氣比喻成星塵,形比喻成星云,而質比喻成星球。

氣形質怎么分

氣形質三字從構造上都看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與反作用過程,興許氣形質三者并非三種“存在體”,而是三種“作用場”,或三種基本力,其中“質”對應萬有引力,“氣”對應強力,而“形”對應弱電力,即弱力與電磁力的統一。

用宋明理學的體用之說,質則是形之體,氣則是形之用。用波粒二象性來比喻,那么“質”就像物質的粒子性表現,氣就像物質的波動性表現,而形就像量子。

氣形質三個漢字的構造都表明了古人對作用與發作用同時存在的認知,然而古人不說作用與發作用,而是說陰陽。

陰陽是什么?

前面說了,陰陽是能量在物體與外部之間流動的兩種過程。

陰陽就是能質轉化,雖然古人沒列出愛因斯坦的方程式,但古人早已認識到能量和質量是“存在”的兩種可以相互轉化的形式。

繁寫體是一個今和一個云。因此陰與云有關。簡單理解,云遮住太陽,便是陰。

然而云字是雲的簡化字,云字本身的意思是人云亦云的云,其關鍵部首是厶字。

厶是私字的古文,厶字的形體是一股籠聚不散的氣,就像質子和中子聚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核,氣在外,質在內,厶在內,有厶才有質。

“存在”是相對時空而言,而“質”僅僅是其在空間維度上的表現。

日規指針的投影指向的刻度就是現在,即今,所以古人用光陰的移動比喻時間的流逝。

繁寫體是一個旦和一個勿。勿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象形字,意思是州里所建旗。旗的一個特點是隨風甩動,因此陽與風有關。風字繁體字風,有個凡有個蟲,蟲字隱喻相同沒有差異,所以把小蟲子叫做昆蟲,昆就是同。凡即無厶,凡字表示遍及所有,與數有關,與時間有關。“存在”是相對時空而言,而“氣”僅僅是其在時間維度上的表現。

風云

陰和云有關,陽和風有關,風云常常并稱。

因為風云都與氣有關,氣有質為風,氣有形為云,無形無質的氣便是天。

風有質但無形,云有形但無質,風云二者形質不能兼備,故有風云不測之說。

風視而不見故無形,但風吹旗動因此說風有質;云有不同形彩因此說有形,但云漂浮空中從不掉下因此說無質。

陰陽共生

“氣”和能量有關,“質"和質量有關,能量和質量是物體存在即物體被我們的意識感知到存在的兩種“形”式,兩者可以相互轉換。氣是物質的波動性表現,質是物質的粒子性表現,形是意識對物質的判斷。

站在物體的角度看,物體從外部吸收能量并轉化為質量的過程稱之為陰,物體的質量轉化為能量并向外部釋放的過程稱之為陽。

物體從外部吸收的能量對物體而言叫做陽氣,物體向外部釋放的能量對物體而言叫做陰氣。物體有可能只對外部釋放能量或只吸收能量,也可能同時釋放和吸收能量。

陰陽是一個運動的兩個視角,從源頭看是釋放能量,所以對源頭來說這個過程是陽,從目的地看是吸收能量,所以對目的地來說這個相同的過程是陰;陰陽不能單獨存在指的是能量的流動必須涉及源頭和目的地兩個作用體,因為運動是相對的,描述物體的運動必須有運動物體和參考物體。

陰陽用以描述能量變化,能量變化產生時間;陰陽用以描繪時間,則陰為過去,陰氣即指過去的質轉化而來的氣;陽為將來,陽氣即可轉換為未來之質的氣。事物存在于時空中,離不開時間的約束,因此陰陽統領一切。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陰陽描述時間,柔剛描述空間,仁義描述人心。某種意義上陰陽又作為三才之道的正負極符號。柔為受,所以為陰,剛為施,所以為陽;仁在內,所以為陰,義在外,所以為陽。

陰陽常與五行并稱。兩種密切相關。

五行是什么

五行不是五種元素。

五行不是五種元素。

五行不是五種元素。

五行是指五種行,即五種不同狀態的過程。

注意這是正確理解五行概念的前提,否則將陷入西方的元素論,中西文化之差異在此也可見一斑。

什么在行?氣在行。

行于何處?行于道上。

什么是道?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就像一條坐標軸,陰陽就是道這條坐標軸的正負兩個極向。

如何行?一陰一陽反復不息。有道故能行,行于道,即所謂存在。“存在”就像在坐標軸上確定兩個點連接成一條直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表示時間的起點和終點。

陽極而陰,陰極而陽,何以如此?

坐標軸是直線,直線沒有端點,坐標軸的正負極可以無限延伸并最終匯合,因為直線其實就是一個直徑無窮大的圓。無窮是個很難理解的概念,如同我們很難理解0.99的無窮循環其實等于1。理解這點,便理解了道生一。

行,即氣在物與外部之間流動的這種能量轉化的過程。五行就是五種不同狀態的“行”,分別以金木水火土表示,劃分的依據是陰陽勝弱關系。

土,陰陽二氣平衡,即物體吸收和釋放能量的速度大小都相等,物體的內能維持不變。這種狀態叫做土。

木,陽氣勝陰氣,即物體吸收能量的速度比釋放的快,物體內能持續增加,這種狀態叫做木。

金,陰氣勝陽氣,即物體吸收能量的速度比釋放的慢,物體內能持續減少,這種狀態叫做金。

水,陽極而陰,即只吸收能量,由于物體內能已無法再減少而無法對外釋放,,這種狀態叫做水。

火,陰極而陽,即只釋放能量,由于物體內能已無法在增大而無法從外部吸收能量,這種狀態叫做火。

注意水和火兩行并非獨陰獨陽,前面提到陰陽是一個過程從兩個視角看的不同描述,同一過程對釋放者而言為陽,對吸收者而言為陰。

陰陽總是同生同滅,就像作用和反作用。

土木金三行就像兩個小孩玩游戲,你推我一下的同時我也推你一下,比看誰用力氣大;而水火兩行則是一個推一個受。

五行又各分陰陽。因此有陰木,陽木,陰火,陽火,陰土,陽土,陰金,陽金,陰水,陽水,十種,分別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即為十天干。

五行為何分陰陽?

五行分陰陽是為了說明五行這五種狀態之間的轉化,即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本身只是氣行于道的狀態,是一個狀態點,而五行分陰陽是描述這些狀態的發展趨勢。從何而來就是陰,陰即質,來自能;往那里去就是陽,陽即質化為能。

五行相生

水生木,其實是陽水生陰木,

木生火,其實是陽木生陰火,

火生土,其實是陽火生陰土,

土生金,其實是陽土生陰金,

金生水,其實是陽金生陰水。

陽水來自于天,陰水來自于地。

五行相克

如果說五行相生如同媽媽生女兒,那么五行相克就是奶奶管孫女。

水克火。

原因是木。因為陽水生陰木,木多陰則少陽,木少陽則不能生火,所以水克火。

火克金。

原因是土。因為陽火生陰土,土多陰則少陽,土少陽則不能生金,所以火克金。

金克木。

原因是水。因為陽金生陰水,水多陰則少陽,水少陽則不能生木,所以金克木。

木克土。

原因是火。因為陽木生陰火,火多陰則少陽,火少陽則不能生土,所以木克土。

土克水。

原因是金。因為陽土生陰金,金多陰則少陽,金少陽則不能生水,因此土克水。

媽媽需要照顧奶奶,所以顧不上女兒,因此奶奶克孫女原因是媽媽。當然這只是個比喻,實際上兒女一天天長大,父母卻一天天老去,總感覺是兒女在吸收父母的生命力,有時難免惆悵傷懷,然而這是自然界的規律,只能坦然面對。

陰陽和五行都是說氣如何行,是對相同概念的兩種不同的視角的描述,因此陰陽五行常常并稱。陰陽還常常和八卦并稱,其實八卦也和氣形質有關。

八卦是什么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指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這八個卦。其中乾兌離震四卦屬于陽卦,分別對應四種不同形式的能量;而巽坎艮坤四卦屬于陰卦,分別對應四種不同形式的質量。

乾卦以天代表,表示純粹的能量;

兌卦以澤代表,表示水力;

離卦以火代表,表示火力;

震卦以雷代表,表示電力;

巽卦以風代表,表示氣態;

坎卦以水代表,表示液態;

艮卦以山代表,表示固態;

坤卦以地代表,表示純粹的質量;

太極生兩儀

兩儀就是陰和陽,就是時間和空間,就是能量和質量,也許就是玻色子和費米子。

儀就是儀器,兩儀就是時間和空間這兩把衡量事物存在的儀器。

乾兌離震四卦對應天澤火雷,其溫度即能量釋放的速度越來越高,而外部體積即遍及的空間卻越來越小且持續的時間越來越短;

巽坎艮坤四卦對應風水山地,其質量增加的速度越來越慢,內部質量密度即紋理的構造越來越精密且持續存在的時間越來越長。

乾為陽之首,至干,能量遍及至廣,唯一比乾更大的是道,因為道無窮大,也就是根本沒有大小,道凌駕于空間之上,或者說道就是空間的外延。

坤為陰之首,至密,質量密度至高,至密者為理,萬物內涵于理,理凌駕于時間之上。

萬物都有乾坤,乾相當于數,坤相當于量。乾坤就是數量。大小是相對的,我們描述一個長度時往往說多少米,這個“多少”就是數,這個“米”就是量。量是可以不窮細分的,比如毫米,微米,忽米等,一毫米長的線段可以是無窮多的數乘以無窮小的量。這個無窮多的數就是乾,這個無窮小的量就是坤。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四象在天為日月星辰,在時為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都不是四象,只是為了幫助理解和區分四象的舉例說明。

四象即是:太陽,太陰,少陽,少陰。

陰陽兩儀如何生得四象?

陰陽各分體用,陰陽之二乘以體用之二,二二得四,是以兩儀生四象。陽之體為太陽;陽之用為少陽;陰之體為太陰;陰之用為少陰。

兩儀生四象說明了四象從哪里來,而四象生八卦則進一步說明四象往哪里去。

八卦分正卦和變卦

乾坤離坎為四正卦,即三爻上下翻轉結果不變。

兌巽震艮為四變卦,兌倒過來看是巽,震倒過來看是艮。

相傳八卦來源于六卦,六卦即四正卦和兩變卦。兩變卦形成四卦,從而六卦變八卦。

五行和八卦怎么對應

一般認為:乾兌對金,離對火,震巽對木,坎對水,艮坤對土。興許這是誤解。

金木水火土是五種狀態,五行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金木水火土”五者是點量,而“行”是個線量。金木水火土對應五色,“行”對應第六“色”即玄。

五行其實有六樣東西,五乘以一就是五行。五加一則為六卦。

乾以成行其色玄,坤以成土其色黃;離以成火其色赤,坎以成水其色黑;兌巽以成木其色青,震艮以成金其色白。

八卦可分為四組。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

八卦分為四組,乾坤,兌艮,震巽,離坎。每組兩卦關系為三爻陰陽對換。

天就是乾,地就是坤。天地定位就是在時空中確定一個定位點,天定時間點,地定空間位置點。

山就是艮,澤就是兌。這一組和氣有關。

雷就是震,風就是巽。這一組和質有關。

水就是坎,火就是離。這一組和形有關。

四象如何生得八卦?

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四象生八卦,一個是四相生八卦。

“象”為形而下,對應物質(Matter);“相”為形而上,對應關系(Relation)。

四相分別為氣體,液體,固體和等離子體。

四象分別為熵變,溫度變化,體積變化,壓力變化。

先天八卦,先天故氣形質未分,即關系。

四相為氣質之體用,四象各分陰陽得八卦。

太陽,氣之體:乾坤(熵值變化)乾為變,坤為化;

少陽,氣之用:坎離(溫度變化)離為熱,坎為冷;

少陰,質之用:艮兌(壓力變化)兌為輕,艮為重。

太陰,質之體:巽震(體積變化)震為聚,巽為散;

后天八卦,氣形質分,即物質。

四象為天地風水,八卦為四象之神明,神為體,明為用。

太陽:乾震(等離子體)震為乾之象形,乾為天之神,震為天之明。

少陽:離巽(氣體)離為巽之象形,巽為風之神,離為風之明。

少陰:坎兌 (液體)兌為坎之象形,坎為水之神,兌為水之明。

太陰:坤艮(固體)艮為坤之象形,坤為地之神,艮為地之明。

等離子體:太陽表面,雷電,形體不常存。氣體:體形不定,充滿容器。液體:定體,不定形。固體:定體,定形。

相和象有什么區別

下過象棋的都知道,但不一定全知道。因為道往往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實相和象兩者都和形有關。

象是形之體,相是形之用。象是形而下,相是形而上。形有虛實,相與象之分如同真實與現實之分。相與“真”有關,所以說真相;象與“現”有關,所以說現象。

我們描述一個物體的圓的形時,可以說像個球。球就是象,圓就是相。描述臉形時說瓜子臉,瓜子就是象,下巴像瓜子那樣的尖就是相。

體用之說是宋明理學的重要概念,搞不清楚可以簡單理解。“體”是事物在空間中的表現,“用”是事物在時間上的表現。更細致的說,“體”就是事物的粒子性,“用”就是事物的波動性。

我們的視覺只能看到二維的平面,就像一張照片,之所以能感知到三維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多張二維的照片連續播放,就像放電影一般以超過24幀每秒的速度,我們的意識被欺騙以為是連續的動態,二維照片的紋理光澤等變化使我們感知到三維空間。

事物的客觀存在就是象,事物在意識中的主觀呈現就是相,兩者之間的聯系就是形。

象是動物中形體最大的,所以代表客觀存在。相是木的眼睛,可以理解為樹枝脫離樹干之后留下的傷口,相就是木之目,相就是干支交匯處,干表示天干,支表示地支,干支交匯就是天地交匯,也就是時空交匯。木目其實也就是年輪,通過看年輪可以知道樹木經歷了多少年月,相就是事物在時間上所處的位置,相當于電影的膠片中的一幀,所以說相片。

月亮在不同日期有不同的形。月芽是象。朔月是相。

八卦用字的一些解釋

兌卦為什么對應澤?

澤字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沼澤的澤,一個是光澤的澤。兌卦對應澤,首先是光澤的澤,表示物體反光被我們看到,“澤”不管明暗遍及萬物。澤字的繁體字是澤,和表示停留的驛字同部首,即睪字,上面有個橫著的目,表示反光被我們看到,而澤字的水字旁表示萬物都有水的,是“濕”的,至干者無澤,如黑洞。物體被拋光后光澤加大但體積減少。

兌=召+兒。兒表示兩條走路的腿。如:光=火+兒。我召你過來,你兩條腿跑過來就是兌。兌古音讀【njok】,粵語至今仍保留了該讀音,意思是動,粵語說“動”為【jok】讀音如“旭”,就是兌字的古音。論語開篇三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說,樂,子,三字上古音押韻,只是我們現在的讀音都全變了。

說,兌,【njok】

樂,【ngok 】(粵語音樂的樂)

子,【ngok】(日語讀go,閩南話讀gia,俗字“囝”,nung俗字“儂”,都表示小孩)

兌就是動,說就是言之動,悅就是心之動,閱就是門之動。

兌和召有關,召就是沼,沼就是澤。所以兌對應澤。

上德無德是以有德。

干濕的干繁體字是幹,至幹就是乾。乾卦以天表示,天表示君,天子沒有澤,不反光看不到,天子是不能領功勞的,但可將恩澤賜給臣,即天子“擁有”功勞,“有”才能“給”。天子沒有澤,因為天子本身就是光源,光源沒有澤但能把澤賜予萬物,就像太陽這樣的光源,萬物是受光體所以才有澤。太陽外圍的“火焰”正是等離子態。

至上的澤是光,如同“上德”,光沒有澤,如同“上德無德”,君王可以將恩澤賜予臣民,如同光源可以將光澤賜予受光體,所以說“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上是“形而上”的上,形而上謂之道,上德就是道之德,道無窮無盡,如同空間或者空間參考系,參考系本身不具備形體,所以上德無德,但萬物不管多大,都能置于參考系中,即物體受參考系的恩賜,獲得一定的容身之所。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下是“形而下”的下,形而下謂之器,下德就是器之德,物體不能失去體積,失去體積就不是物體了,所以下德不失德。然而物體的體積來自道即空間參考系,是道賜予的,所以物體不能永久地擁有德,物體一旦破滅,德就沒了,如同物體沒了反射面,光澤就沒了。古人認為我們的命來自于天,是借的,我們的靈魂寄居于肉身所以有了命,然而命有長短,,總有一天是要還給上天,于是人死了變鬼,鬼就是歸。

把澤字的意義搞清楚,有助于理解老子為什么那么喜歡說水。

雙魚圖

八卦雙魚圖中的兩個點表示黑洞和白洞,表示星系或整個宇宙的來源和歸屬。乾兌離震對應的是宇宙膨脹的過程,巽坎艮坤對應的是宇宙收縮的過程。

坤表示密度不能再增加的質量,是一個至密的點,沒有任何變化,因此時間對它而言已失去意義,坤如同黑洞,連光不能逃過黑洞的引力,最后的歸宿就是奇點。

乾表示質量密度不能再減少,或者說幾乎完全沒有質量,是完完全全的純粹的能量,如同宇宙大爆炸開始的瞬間,或者說宇宙大爆炸瞬間釋放出來的射線,或光。這些光遍布整個宇宙空間。乾卦與光有關。對星系而言就是白洞的爆炸。

雙魚圖的圓表示道。

什么是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道看不到摸不著說不清。如果非要給道說出一個樣子來,所描繪的便已不是道。但不說又怎么能理解,所以我們只能打比喻。老子給它起了個名叫做“道”。

為了更好的理解,現在我們用直線來比喻道。

道就“是”直線。

直線當然不是道,但直線具備了道的兩個特點。其一,沒有形體;其二,可以描繪變化。

注意,直線不是直線段,我們在紙上畫一條很直的線段,這條線段只是為了便于思考,代表一條直線,但本身不是一條直線。

直線沒有形體的特點恰好表達“道之體”,直線可以描述變化的特點恰好能表達“道之用”。體用之分是對“器”而言,道沒有體用之說,所以這里打了引號,然而器之所以有體用之分是因為道。什么是器?“器”相對“道”而言,分開兩者的是“形”。

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

“形”如同直;

“形而上”如同直線;

“形而下”如同直線段。

《易經》中坤卦的卦辭中的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坤為至密,至密者為理,理就是質點。

習表示反復,利表示完整。

直就是將點無間隙的連成線。

方就是將線無間隙的相并連成面。

大就是將面無間隙疊加連成體。

直線是什么樣子的?

不知道,但我們往往通過直線段來理解直線。直線段畢竟不是直線,兩者之區別在于直線段有兩個端點,而直線沒有端點。直線等效于將直線段的兩個端點同時朝相對方向進行無限的延伸。直覺告訴我們,這兩個端點將越來越遠,然而在無窮遠的地方,這兩個看似越來越遠的“端點”居然重合在一起。也就是說直線是一個半徑無窮大的“圓”。

為什么打雙引號,到底是不是圓?直線當然不是圓,直線是沒有大小的,而圓是有大小的。

圓有三個要素:圓心,半徑,圓周。

直線只具備了圓三個要素中的一個,即圓周。然而直線沒有圓心,非要說有,便是在離直線垂直距離無窮遠的地方,無窮遠所以找不到,找不到也就是沒有。直線也沒有半徑,非要說出個大小,便不是無窮大了,無窮大也就是沒有大小,沒有大小也就是沒有。

用氣形質來理解,則圓心為質之所在,半徑為形之所在,圓周為氣之所在。

道就是直線,直線就是圓的圓周,圓周為氣之所在,即道為氣之所在,故氣行于道,循環反復。有物混成,說的就是這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一,一就是太極。

太極就是特指的一條直線。道是直線。更精確的說,道是直線的代表。道無所在又無所不在。就是說空間中有無數的直線,而道只是個代表,并非其中具體的任意一條,所以說“無所在”,但空間中所有可能的任意一條都取法于它,所以說“無所不在”。用來比喻道的,是泛指的直線,并非特指的直線。先天地生,說的就是“道”不在時空中,地法天,天法道,道在在時空出現之前,在時空中的都是器。

一生二,二就是陰陽。

太極分兩儀,怎么分,太極是一條特指的直線,所謂特指即有確定點,這個確定點就像坐標軸的中心原點,直線上的點要么居其左,要么居其右,對應坐標軸的正負兩極。

經過空間中某個特定的點的一條直線,有這個點之前是直線,有這個點后是坐標軸。坐標軸來自直線,如同太極生于道。而太極這個點將直線分為正負兩極或者說陰陽兩極,即所謂一生二。

二生三,三就是八卦的三爻。

三就是三維坐標系,三才之道的綜合。三對應八卦的三爻,八卦就像三維坐標系中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劃分出來的八個區間。

一陰一陽謂之道。繼之者善,成之者性。

一陰一陽謂之道。

道是坐標軸直線,即一個直徑無窮大的圓,既然是圓,當然可以循環反復。一陰一陽就是在道這個直徑無窮大的圓周上進行的兩個不同方向的運動。

繼之者善。

“善”使陰陽相繼。如果說陰和陽是坐標軸的兩極,那么“善”就是坐標軸的中心原點。坐標軸和直線的不同就在于多出來的這個坐標原點,這個坐標原點使得直線上的其他點有了相對的方向,即要么居其“左”要么居其“右”。或者說前后。

成之者性也。

性有兩個端點,即一個陰點一個陽點,分居中心原點“善”的兩側。性即為陰陽相繼所成的“形而下”的器物,也就是這條線段所指定的范圍。性是器之體,情是器之用,“性”相當于一個杯子,“情”就是用杯子裝水。性相當于指定一條直線段范圍,即杯子的容量,情相當于在這個范圍內描實線,即杯子所容的水的體積。

性本善。性本惡。

人性本來是善良的。這種理解是道德倫理學,不是形而上學。“性本善”在形而上學的意義可以這樣理解,性有一陰一陽兩個端點,這兩個端點必須分居坐標軸的中心原點的左右,所以說性本善。也就是說所謂存在,必須在道上指定一個位置作為定位點,在這個點之前為陰,為過去,在這個點之后為陽,為未來。

性本善的意思是說一個事物的性由其所善而定,刀能削物是其善,利為刀之性,性的定義取決于所善。性本善不是說人的性情本來是善良的,興許這是個誤解,并且持續了幾千年。性不是性情,不是人性,不是性格,性就是性。善不是善良,善是善,良是良,善良是善良。不把漢字的本義搞清楚的話,只能用兩千多年后的話理解兩千多年前古人的話,失真度之高可想而知。

性本惡。人性本來是壞的。這種理解也是道德倫理學,不是形而上學。惡=亞+心。亞字的小篆形體是對幾何中兩條平行的直線,在兩端無窮遠的地方匯聚成一點這樣的現象的描繪。其實等同于直線無窮延伸后兩端相連,都是對無窮之道的理解,但由于無窮遠所以我們看不到。善是我們看得到的坐標軸原點,惡是我們看不到的坐標軸延伸后的交點。沒有惡就沒有善,沒有善也就沒有惡。

亞字在甲骨文中的形體就是描述直線段兩個端點無窮延伸后相交的現象,在二維中則表示平面無線延伸等同于半徑無窮大的球面。其實都是在說道。

兩條平行直線,上面一條是天左指向右為陽,下面一條是地右指向左為陰。共工怒觸不周山,天不滿西北,地不足東南。就是說上面的線一直往右延伸最終交匯到下面的線上,而下面的線一直往左延伸最終交匯到上面的線上。不周山倒了,倒了就“周”了,周而復返的“周”,于是有了道,即陽極而陰,陰極而陽,反復不斷。

《說文解字》亞,醜也。

《爾雅·釋言》亞、次也。循道一周即為一次。

《說文解字》惡,過也。

善與惡對應就像記和憶對應,一個在言,言即為signifier,即代表概念的符號,文字或語音; 一個在心,心即signified,即代表概念隱含的意義。

一陰一陽謂之道,道也指說道的道,就是指“什么怎么樣”。其中“什么”是陰,“怎么樣”是陽。這就是功能語法里所謂的Topic-Comment式句法結構。繼之者善也。善就是坐標軸原點。

善,從羊從言。羊字部首表示部落首領頭上戴著的羊頭,即群類的代表符號。關于性本論在孔子之后諸儒爭論幾千年,卻極少有人著眼于其形而上學之本義。

善就是群類的代表,如同一字,一字即古人所謂一言。善即是言之首,或字之君。字之君不是這個字的具體形象,當你寫出來,或說出來,便是個體了,個體是臣民不是君;相同的字,不同的人來寫,形體不一,相同的人來寫,每次也不盡相同,但我們都能認出來是什么字,就像看到某臣某民便知其君是誰,便知其為那國之人,因為君是國之代表,此即所謂君子不器,常居于道,器具形體,乃臣民之屬也;字之君不能寫,一寫便是個體,也不能讀,一讀也便是個體了,但能“識”,之所以“識”就是因為“善”,善于物所以識,善于事所以能。

宋明理學有一物一太極之說,一物之太極,就是物在天地之前的始祖,但不是物的第一個,個即個體,說個便是說于天地形成之后。太極分陰陽,正是因為“善”,簡單講,一物之太極就如一個概念,太極分陰陽,概念也分陰陽,概念之陽即是用以表達概念的具象化符號(signifier),概念之陰即是這個符號內在所隱含的抽象化意義(signified),將兩者聯系起來的正是“善”。善字古文有三種形體,分別為一羊加一言,一羊加兩言,一羊加三言。三言分別對應三才之道。一言表示思維;兩言表示時間性的理性思維和空間性的感性思維,即立天之道和立地之道;第三個言表示理性和感性之外的悟性思維,即立人之道。

善是看得到的部分,或者說可以通過感性認知到的部分,可以用"言"來表示,而惡是看不到的部分,只能用“心”來領悟。善相當于signfier, 惡相當于signified。

善在明,在陽間,惡在暗,在陰間。所以《說文解字》說:亞,醜也。酉為十二地支第十位,表示黃道開始位于赤道以下,表示陰龍潛水,鬼亦在陰。

日表示陽,月表示陰。古人將天文學上日月地球在同一直線上并且日月同側的現象稱之為合,日月地球在同一直線上而日月在地球兩側的現象稱之為沖,繁體字衝。善就是合,惡就是沖。合就是合情合理合法。沖就是陰陽相隔,就是欠氣,就是欲,所以惡就是欲。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天命之謂性,說明了性這兩個點連成的線段有長短。

率性之謂道,說明性的這兩個端點經過道這條直線。

修道之謂教,就像是教小孩子“什么怎么樣”。通過各種各樣的“什么怎么樣”來學習語言,來理解世間萬事萬物,也就是教,通過教所以知“道”。

道有理;性有命。

道為什么有理?

道是直線,直線是由無窮多的點按連續而成。理就是直線上的點。是虛點,不是實點。實點有大小,虛點沒有大小或者說其大小無窮小。但無窮是不能直接理解的,當我們在意識中呈現出一個點的形象時,這個點就有了大小,就像我們在坐標系中確定一個位置時,為了便于觀察和描述而描畫一個有實體大小的點,實際上這個點只表示在坐標軸上的一個位置并沒有長度。乾對應于道,坤對應于理。大哉乾元,乾為至廣,因為道無窮大;至哉坤元,坤為至密,因為理無窮小。

性為什么有命?

氣稟于天為命,受之于物為理,于人為性。命理性三者本一物,命在天而言,理在地而言,性在人而言。

用軟件編程來比喻,“理”是變量的類型,“命”是變量的取值范圍或者說能分配到的內存大小。“性”是程序運行中的變量實例。

性有命就是指變量實例的取值不能超出變量類型所定義的取值范圍。性只是這個變量實例,相當于變量的地址,而變量的賦值是情,性是相對固定的,而賦值是可以變的。性為體,情為用。

天命之謂性,意思就像面向對象編程中對類進行實例化。

率性之謂道,就是說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或者說以直線為參考,在上面描出一段直線段。

中庸開篇說性和道,宋儒用命和理來闡釋,并非歪解,實則將儒學從道德倫理學引至形而上學,回歸本道。

java實體類賦值,中國古代陰陽八卦周易等玄學有一定科學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