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一定階段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立:首先要,確立自己的做人的原則和完善自己的價值體系。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如果要從職業的角度來說,其實,有點遲了。但是如果你不甘于現狀,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放手一博。
不惑:對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和價值觀進一步確立,并堅信不移。一般來說在這個年齡,最好不要進入到新的職業領域,風險加大了,做好自己現有的工作,珍惜自己四十年來所得的一切吧。
知天命:活了大半輩子,一路走過來,相信在這個年齡的人,回望自己走過的路,就應當清楚自己這一生的命是什么樣的了。如果活到這個歲數,還不清楚自己到底做過些什么,未來要往哪個方向走的話,可以說這個人這一生都是失敗的。在這歲數,如果還要進入新的領域去博一把的話,弄不好前半生所得到的都一齊失去。所以,在這里不建議冒著風險去做所謂的瓶頸突破。在這個年齡,最好要知道知足了,懂得珍惜了。要知道,在什么年齡就去做什么樣的事。
職場瓶頸、中年危機,最近頻繁被提起。
雖然有很多略微夸張的描述,顯得中年職場人“慘兮兮”。但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職場有“春天”,當然就會有寒冬的到來,這既是職場周期的正常變化,也意味著個人轉機的出現。
人到中年,已經不是職場的黃金年齡。
如果可以在一家公司安心工作、穩步晉升、直到退休,那會是不錯的結局。
但職場中年人怕的就是在這條路上出現難以預料的危機。
這不僅僅是因為年紀上的“不惑”,還源于職場門檻的提升。
近期的“裁員潮”,掀起了各大企業大規模的組織調整、結構調整,騰訊、百度、京東……許多知名企業都榜上有名。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企業都有針對高管進行的調整。而這部分被調整的中年人,直接面對了他們職場瓶頸。
對于企業而言,這樣的調整對于“大齡”的職場人士來說,焦慮感會一直伴隨著他們。
為什么經驗豐富、技術成熟的中年員工會遭遇“職場危機”?一方面,大公司有“大公司病”,小公司有”小公司病”。
因為組織的僵化,很多職場中年人會逐漸失去工作的激情和活力,導致效率低下,無法突破,想要晉升很困難。
而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思潮更新得太快,讓“大齡”員工們進入了一個迷茫期,是繼續“混日子”還是“跳槽”?無從下手,處境也很尷尬。
因此想要渡過迷茫期,自己必須要明確發展目標,重新進行職業規劃。有幾點建議可以給大家:
提升專業能力,有一顆學習的心在職場上,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力,在遇到“低不成高不就”的時刻,你必須要清楚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自己的能力又在哪里可以發揮。
關注自己擅長的領域,在工作上多多關注與自己相關的領域,積累更多的經驗,有目的、有規劃的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當然,也可以適當的在工作之余進行學習。
總之,有不被替代的能力,才是立足職場的根基。
轉行還是轉型?自己要規劃好職場是是我們財富、關系和成就感的主要來源。
在30歲到40多歲這個人生階段,只有認真對待工作,才能更好地生活。
但是如果你長期處在抱怨工作的狀態,那就一定要好好思考和反省,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環境變化?還是能力不夠?適當的轉變其實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無論是換一個行業,還是轉變職業發展方向,自己一定要想清楚。
畢竟選擇任何職業,都相當于選擇了終身學習的一個旅程。
抓住時機,開始行動雖然很多企業都開始裁員,但市場招聘的需求始終都有,只是有沒有合適的那個人來應聘。
很多企業都沒有放棄招人,反而還在開放招聘。阿里巴巴的張勇表示阿里并不會裁員,反而會繼續開放招聘,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培訓計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所以說,職場的機會一直是有的。關鍵在于你有沒有抓住這個時機。
很多想法不會一開始就是完整的,只有當你真正給去執行了才會變得清晰。
所以,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開始行動,改變自己。
“大齡”員工只有讓自己充滿價值,成為“能人”而不是“庸人”,才不會被淘汰。
在達內參加網絡營銷培訓期間,由于疫情,大家通過矚目會議軟件做自我介紹。互動環節,一個女生問了我一個問題,對我感觸很大。問我年到中年,為什么還來參加職業培訓,是不是遇到了職場瓶頸。這段時間,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是不是所有中年人都有職場瓶頸期,如何突破?
如何清晰認識職場瓶頸期作為一個職場老人,經常會有人在我面前訴說,他們是不是到了職場瓶頸期。一般職場瓶頸都有哪些表現呢?1、長時間沒有得到升職加薪了,在同一個崗位上,每天重復昨天的故事,并且自我感覺沒有發展潛力了;2、感覺迷茫,不曉得下階段該干什么,在公司沒發展,離開公司沒自信能找到更好的工作;3、對待工作沒有當初的熱情,總想應付了事;4、自己的知識結構已經與市場脫軌,但不清楚如何去更新自己的知識機構,武裝自己大腦,不知不覺中,自己喪失了競爭力。由于擔任多年管理崗位,和很多優秀的HR交流比較多。職場"瓶頸"一般分為"顯性瓶頸"和"隱性瓶頸"兩個方面。顯性瓶頸,就是看到見,體會得到的瓶頸。比如各種證書、各種榮譽。例如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行政職稱等等。身處中年人的我們,當初學習條件有限,畢業后,很多人沒有繼續提升自己學歷,和現在很多90后,甚至00后的年輕人比就很顯劣勢。當初學的知識,很多已經遺忘甚至過時。這些都成為中年人職場發展的絆腳石。甚至準備換工作的人,把這些寫進簡歷里去,往往都會石沉大海的。隱性瓶頸,往往是你過往經歷。你有哪些知名企業的從業經歷,擔任過什么職位,運作個什么項目,你的職場性格,綜合能力,你的溝通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等。如果你沒有這些東西可以展現,那比顯現瓶頸更可怕。知道了職業瓶頸,如何突破是關鍵
任何事物,知道或許不容易,做到那就更不容易了。我們知道了職業瓶頸是怎么回事,那我們如何做才能突破呢?1、喜歡并擅長的職業發展有人會疑惑了,我連工作都不好找,有什么資格挑呢?還選擇自己喜歡的。這就是觀念問題。我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一句話,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喜歡這個職業,你就會去鉆研它,學習并掌握如何去把這個事情做好的技能和能力。即使不清楚,你也會努力去學習掌握。盡可能考慮自己的特點,珍惜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2、武裝腦袋,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現在這個社會,知識更新快到讓人咋舌的地步。作為中年人的你,你的精力、記憶力都不如90后00后這些小年輕,那我們還如何趕上他們呢。有這種想法的人,真有點妄自菲薄了。他們有他們的優勢,我們有我們的優勢,那就是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歸納總結能力。比如和我一起參加培訓的,基本上都是90后與00后,在實際操作課上,剛開始,我會略慢于他們,只要課后稍微補習下,完全就跟上了。而在關于營銷、運營、寫作方面,我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在第一次月考中,我與一名90后并列第一。3、識時務,選擇社區需求的職業社會是一個動態的演變過程,舊的需求不斷消亡,新的需求不斷產生,我們一定要冷靜思考,讓自己的選擇,在短時間內不至于落后。重新你自己的職業時,一定要分析社會需求,選擇需求量大,發展前景好的行業。4、適當提升自己學歷40來歲,年齡說小不小,說老還沒資格。如果能適當提升自己的學歷的話,那職業生命肯定會延長的。特別是現在學歷提升的機構也很多。5、適當的定位現在和我們競爭的,除了我們同齡人,90后已經成為下階段職場主力,甚至00后都已經出現在職場上了。我們可以錯位競爭。適當提升自己的定位,不再和他們競爭普通崗位,在提升自己實力的同時,適當讓自己提升下崗位。比如管理崗位,多年的人生閱歷和工作經驗,會讓你更加適合做管理崗。在剛入職場的時候,我們開月會經常有人作報告時,結尾會有這么一句話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在此與大家共勉。在我們困惑的時候,想想那些大器晚成的成功人士吧,褚時健老爺子、力帆掌舵人尹明善先生、影視演員王德順,想到這些,是不是覺得我們太年輕了。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身處中年職場瓶頸的你,有所啟發,發揮中年人的優勢,改善自己,真正突破,讓自己重獲職業的第二次青春。
在職業咨詢中,發現剛在職場上起步的年輕朋友對于職業規劃有著很強的參與熱情,但是對于一些已經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人士,特別是有些已進入職業發展中、晚期的在職人士,在對這個問題上的認識程度會有很大的偏差。
《絕命毒師》里的老白,遇到了中年危機,可惜走錯了販毒的路
他們經常會說:“參加工作多年之后,我其實也意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但是我已經沿著錯誤的職業方向走了很久了,即使發現自己走錯了,現在回頭也難了。既然已經這樣了,我還有做職業規劃的必要嗎?”
筆者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是職業咨詢中所碰到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在職業選擇之初,由于受到個人經驗和閱歷所限,也缺乏職業規劃方面的引導,造成了很多人在職業發展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和問題。
對于很多已經在職場上工作多年的人來說,很多方面已經開始定型,個人發展的空間是比較有限的。
但是,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我們不可能重新回到起點。
現實中可以考慮的是如何在現有的階段和條件下,做一些積極的改善和提高,這也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如果我們確實因為工作時間太久,在職業上的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可行的方法是在本職工作以外,尋求各種個人的興趣愛好或者業余工作生活,來彌補在職業上無法發揮潛在能力的遺憾,這其實也體現了對自己人生的一種積極主動選擇的態度。
年紀大了更應該樂呵樂呵
除了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豐富業余生活之外,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品味,多肯定自己以往的經歷、多體驗生命的美好,也是另外一個思想層次的心理滿足。
年輕的時候,受現實生活壓力所迫,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精神成長的喜悅,到了現階段,各方面的人生閱歷和經歷多了,對于這種精神體驗的需求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這種人文素養的培養應該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人生再總結,對于下一階段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將起到指導性的作用。
筆者認為,如果往更高的一個層次去自我實現的可能,這種職業中后期的發展定位一定要和退休之后的人生規劃高度關聯。
如果把職業中后期的工作時間的一二十年與退休后的二三十年相加,又是一個完整的三四十年規劃,我們怎么可以忽視跨度如此之長的人生時段而不早做規劃呢?
所以,這個階段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將職業中后期的職業發展定位與退休后的黃金時期有一個合理的對接,要開始為退休后的個人發展計劃奠定堅實的物質和心理基礎。
其實,在筆者看來,這個階段又是另外一個自由意志選擇的思考過程,因為這個階段沒有很多現實因素的影響,比如經濟條件、家庭問題、競爭壓力、崗位晉升等,因為到了這個階段大部分人已經定型,這些條件已經不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所以反而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在這個階段中,可以優先考慮個人的興趣愛好為導向的職業選擇,既可以是當前職業領域的深入和拓展,也可以是嘗試其他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的例子,在工作期間沒有很大的成就,反而是在退休后做得風生水起,如魚得水。
這就說明他們在職業的中晚期已經在開始做這方面的準備,退休后又進入了另一個職業生涯的高峰期。
案例
成思危
像中國的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職業中晚期規劃案例,在其職業發展早期階段是從事化學專業的工程師,在46歲的時候改換了專業,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工商管理專業,成為中國最早的一批MBA,之后一直從事經濟學領域的研究,最終成為了“中國風險投資之父”,國際金融論壇(IFF)主席。
通過他在電視訪談節目中的自我成長敘述,發現他之所以能完成這個完美的轉型,一方面是對國家新時期產業轉型的嗅覺靈敏,并結合自身的能力特長和職業興趣找到了共同的契合點。
另一方面,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敢于在人生抉擇的重大關鍵時刻對自己進行智力投資,為今后的人生轉向奠定了理論知識基礎。
最近在網上還看到一篇“HP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退休十五天后九大感言”,很多思路和想法與筆者的經驗不謀而合,有種“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其中讓筆者心中引起共鳴,感受最深的是那句:快樂及有意義的人生來自于實現自己心中的愿望,而非外在的掌聲。
確實是這樣,有意義的人生是能自由選擇做自己想做的那個自己,做自己想做的那個事,這無關乎他人的判斷,而來自于懂得傾聽自己內心的召喚。
人生有時真的非常玄妙有趣,有的人注定是天賦早現,有的人注定是大器晚成,這和每個人自身所處的環境、個人條件和命運的不同所造成的結果。
沒有一個放自四海皆準的道理,但是卻有一個共同的持續努力的過程。
這個過程我們會遇到各種挫折、磨難、逆境、寂寞和孤獨,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堅守住那個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不管怎樣都無法舍棄的東西,耐心等待屬于自己的機遇出現。
每個人都有孤獨惆悵迷茫的時候,無論身居何職
大凡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幾乎都逃不出這個規律,人的心態和能力也是在這種內心的煎熬中,獲得長足的進步。往往很多人只看到成功者現在的光彩,而不知道他們在默默堅守中所付出的艱辛。
在筆者長期的職業探索實踐中,內心深深地認同這樣一個道理: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現在所處的位置,而是你邁出下一步的方向。
很多人確實有各種現實的環境問題所制約,不得不做出非自我意愿的選擇。
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變得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但是抱怨并不能解決問題,而只能使接下來的狀況更糟糕。
“人不能改變環境,只能改變自己”,問題的關鍵是在當下面向未來邁出正確的第一步,只要開始決定做出一些改變,那一切都不算太晚。
如果因為受到長期慣性思維的影響和局限,不愿意做出任何改變,那職業發展才是真正走入了死胡同。
這取決于每個人的自我認識和心態,抱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做到既不拋棄自己的人生職業理想,也不放棄自我探究實踐的努力。
在這里,筆者想與大家分享在閱讀楊潤根先生的《發現論語》一書的讀書心得體會:
論語——子罕第九章
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通常解釋: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斷定他的將來趕不上現在的人?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出名的話,那也沒什么好懼怕的了。一切都成定局了。
新解:真正應該引起嚴重關注的是一個人的后半生,如果一個人能在他的后半生繼續持續努力的話,那我們怎能預先知道他將來的歲月會比不上其過去默默無聞的那些日子呢?因此縱然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仍然默默無聞,那也沒必要為此而擔心害怕,如果他能夠繼續不斷努力的話。
當筆者看到了這樣的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解釋,內心是深深認同并引起共鳴的。
在筆者的職業發展道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曾經也經歷過很多的挫折和磨難,工作多年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道路,甚至在最艱難的時刻也會產生過想放棄努力的想法。
當意識中有了這個念頭,內心的反應是非常激烈的,渾身感到肌肉緊繃,四肢無力,心跳加速。
在那個時刻,筆者意識到自己的內心在以他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輕言放棄,再耐心堅持一些時間,自然會有轉機。
之后的結果確實證明了,機遇一定會在人生最艱難、最迷茫的時候像遠方的光明一樣顯現。
所以,“放棄是容易的,堅持卻是艱難的”。
每每想起過去的往事,在冥冥之中,心中總感覺也許是上天命運的安排,或者是內心始終不甘心的那種不可遏制的自我改變的沖動意愿,讓筆者能堅持到現在,最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職業和人生道路。
所以,如果要筆者對人生的意義做一個定義的話,那就是:默默地堅守住自己內心那個真正想要的東西,并心甘情愿地為之付出持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