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一下有哪些恐怖又血腥的電影?
對一個電影發燒友來說算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閑暇的夜晚,關上手機隔離外界一切嘈雜的聲音,沙發紅酒配電影,獨享一個人的美妙時光。這周二刷了幾部印象很深、很值得回味的電影,今天給大家推薦《恐怖游輪》
我折服于編劇again and again 的死循環敘事邏輯,完全不敢快進,全程一秒不落的跟下來可能還會覺得有點跟不上節奏,所以要看二遍回味。影片片名為“Triangle”,意思是“三角形”。已經精準的概括了劇情:三段故事,每段之間都互相聯系,你說不上哪段是因,哪段是果。
第一段:女主和幾個朋友一起出海,遭遇了風暴,在走投無路絕望之際,登上一座廢棄游輪,卻發現船上空無一人。最奇怪的是同行的小伙伴一個個相繼死亡,并且每個人臨死前都指正是女主所害,女主反復澄清自己沒有害別人,這時候她遇見了真正的蒙面兇手,并把兇手推向了海里。
第二段:當船上人都死光了后,女主驚奇的發現遠方小船又來了,她看見了她和她的伙伴們在船上呼救。這時候女主變成了第三視角,見證了第一段故事的發生,即自己和伙伴們登船的全過程,見證了伙伴們是怎么死的,自己又是怎么干掉兇手的。如果說第一段故事里女主是在自保,那么第二段故事里就是她發現了“只要人死光就會重來”的規律,所以她在全力保護同伴。可是每次試圖的保護,都是她意外殺害同伴的過程。
第三段:這段是女主從保護者變為殺害者的轉變!女主想要下船回家,想要終結這種循環,那么她需要最開始的那艘小船離開。可是怎么才讓那艘小船回來呢?——讓故事重新發生一次。故事想要重新發生,就需要同伴全死光,于是在這里她起了殺念,主動穿起兇手的蒙面服,舉起槍支,徹底成為前兩個故事中殺手的形象。還記得第一段里兇手被她推向大海嗎?是的!第三段故事中成為兇手的她重復了第一段的宿命,她被自己干掉了!
我來理一下這個邏輯哈:第一段鋪墊了第二段的發生,第二段鋪墊了第三段,第三段又鋪墊了第一段。閉合三角,死循環形成!點題片名的“Triangle”
接下來是墜落大海的女主從沙灘中醒來,發現自己身處城市,興高采烈的奔向家。你以為她脫離這種循環了嗎?
并沒有!
回到家的她看見了另一個穿著花裙子暴躁的自己在打罵兒子。于是一怒之下她再次殺掉了“自己”。新的自己在開車和兒子行駛在路上的時候發生車禍,母子雙亡。這時候她的第三視角又出來了,于是她選擇重新回到碼頭,選擇重新和朋友出海,選擇重新登上那艘游輪,選擇重新再來一遍……
從整個大框架來說,影片的結尾就是影片的開頭!這是大的循環;從小的循環來說,三段故事彼此反復。《恐怖游輪》畫了一個圈,因果相循,怎么跳都跳不出去,不知道哪里是開頭哪里是結尾!
這部電影第一次看是被劇情吸引,二刷則注重看畫面和細節,需要去反復去思考影片架構和邏輯。和在電影院,或者看電視不同,那樣的觀影距離容易錯過畫面細節,或者因為周圍的人的打擾導致出戲。面對華為平板M6這樣高品質的觀影工具,不僅可以看到更清晰的畫面,它獨有的“銳屏”顯示增強技術,還能在觀影過程中帶來色彩飽滿的畫面。視覺和聽覺的融合讓我完全沉浸在劇情里。平板也能給我帶來這樣的感受,很驚喜。每一只鳥,每一個人都是又一次故事,循環沒有止境,劇情一直在繼續,我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著一起繼續。
邏輯巧妙、音效浸入感強外,本片還有一神奇之處是每個人看完后解讀都不一樣。藝術的創造就是讓人思考的,不要問作者想表達的意思,而是觀眾理解的意思就是這部作品的意思。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曾和其他看過的朋友交流過感想,有朋友說這就是瘋婆子女主的幻想,是虛幻的。理由是她脾氣暴躁,哪怕是對親兒子都情緒不穩非常易怒。這說明她的精神狀況可能不太好,而且她一個女人戰斗力那么強,多次成功殺掉一群人(還包括幾個男性)不現實。
但我更愿意理解為她和她兒子在開車路上死了,她的靈魂非常舍不得兒子,于是她跟死神(出租車司機)承諾再給她一次機會,她想讓故事重來,去改變她孩子的命運。
這是一個母親的執念,是徒勞的努力,因為導演早就在片中借希臘神話Sisyphus違背對死神的承諾被懲罰不斷推石頭上山的故事暗示了結局:命運是無法更改的。如果你一意孤行想要逆天改命,那就會受到懲罰,即不斷經受著循環往復的郵輪幻境。結尾處女主就是背叛了對死神(出租車司機)的承諾,所以就有了無盡循環的折磨。
但,這無盡循環對女主來說真的是懲罰嗎?我甚至愿意理解成她很愿意沉浸在這種循環中。至少她在這幻境中可以無數次見到她兒子。愛字當頭,一腔孤勇,她愿意用盡各種方式來彌補過去,哪怕是徒勞無功。那你呢?如果生命已知結局,但還可以重來,你會怎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