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人書法?
學習古人書法,取法是多方面的,如精神格調(diào)、韻律、章法、墨法等。
以學王獻之行草書《中秋帖》為例,談談我是如何取法應用到創(chuàng)作中的過程。
《中秋帖》雄奇灑脫,沉著痛快,飄然如飛,王獻之書寫時可謂是縱情發(fā)揮,不受約束。像蜿蜒下垂的藤蔓,左搖右擺,自由自在地延伸,直曲相間而且有彈力。
(王獻之中秋帖)
(蜿蜒下垂的藤蔓)
此帖上下字行氣貫通,多用實筆牽絲相連,有七個連綿字組,字的大小、筆畫的粗細對比懸殊。節(jié)奏感強烈,震撼人心。如最大且用筆厚重的字有:慶、等、軍。最小的且用筆輕的字有:得、還、大、為、即。
《中秋帖》中線條的質(zhì)感堅韌而有力量。猶如纏繞的樹藤。
(王獻之中秋帖)
既然是學古人書法經(jīng)驗,首先避不開臨帖,我先將此帖作了對臨和背臨。盡量在用筆、結(jié)構(gòu)、章法上做到和原帖相近。
(筆者臨中秋帖)
然后嘗試創(chuàng)作了一幅書法作品。依托原帖,借鑒《中秋帖》中像草書那樣的連綿環(huán)繞法,用筆厚重、章法跌宕和強烈的粗細對比。
借鑒了多字連綿組合分組的形式,多用實筆牽絲相連。寫行書時,把單字結(jié)構(gòu)外形拉長,帶點草書意,速度稍快,帶點無意識狀態(tài),以求書寫自然貫氣。筆法是用的王鐸行書筆法。
(筆者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
在章法上借鑒了《中秋帖》行距寬、字距密,幾行的軸中線總的往左傾斜,在視覺上有動態(tài)中的平衡的方法。
(中秋帖單字臨寫)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