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去撿銀行股的煙蒂?
在股票市場,估值一般以市盈率為標準進行估值。市盈率簡單地說就是股價除以每股收益所得的乘數,代表持有股票多少年能夠收回投資成本。比如股價是20元,每股收益為2元,那么市盈率就是20÷2=10,為10倍市盈率,也就意味著你持有這只股票10年以后能收回你的股票投資成本。一般來說,市盈率越低則說明當前價格購買股票的投資回報率就會越高,當然這個投資回報率要建立在公司業績在主營業務的基礎上,偶然所得如出售資等則需要例外處理。
銀行股被低估是普遍現象,無論是A股市場還是H股市場或是海外市場,銀行股從來都是被低估的股票品種。就拿目前的A股來說,大型銀行的市盈率普遍在5倍左右,如中、農、工、建等大型國有銀行,市盈率稍微高一些的就是張家港行、常熟銀行等小型的城市銀行,通常在10倍左右。而在H股或是海外市場,銀行股的市盈率也普遍偏低,通常在10倍左右,甚至只有5倍左右。
之所以銀行股的估值普遍偏低,主要是基于兩個原因:
一是銀行股的成長性非常差。成長性簡單地說就是公司在未來的想象空間,成長性越好的公司的想象空間就越大。比如說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在剛開始的時候其目標就是用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汽車。就拿我國的汽車市場來說,每年能達到3000萬輛的產銷量,這個市場本身就非常大,如果能實現替代,別看剛開始的時候是小公司,將來一旦實現肯定是個非常大的公司;再如馬云的阿里巴巴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小公司,其目標就是用電子商務替代傳統的商貿,如果實現完全替代,那么傳統商貿的市場有多大,電子商務的市場就會有多大。擁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就是公司的想象空間,而想象空間就是公司的成長性。
一個公司只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其未來業績出現大幅度擴展的可能性才會越大。其實投資股票就是投資股票標的公司未來的收益,如果是高成長性的行業通常市場會愿意給出一個較高的估值,也就是較高的市盈率,而成長性越差的股票,市場就越是會給出一個偏低的估值,較低的市盈率。這點在邏輯上來說也很好理解,在剛開始的時候成長性好的公司可能業績非常不好,甚至會虧損,是個小公司。但是其發展目標一旦實現,那么帶來的業績增長將會是爆發性的,可能今天業績很差,但是明天就會變成一家業績非常好的公司,業績可能出現十倍、百倍、千倍、萬倍的增長,成為一家巨無霸公司。如谷歌、微軟、臉書、阿里巴巴等等剛開始的時候都是這種有足夠想象空間的股票。因此市場一般會給高科技股、新概念股以很高的估值。
而對于銀行來說,給人們的想象空間就太小了。比如工商銀行,如今在全國已經有了2萬多個網點,其網點的擴張已經基本到頭。業務擴張也沒有多少想象空間,銀行能夠發展的業務,工商銀行都已經展開了,未來業績出現大幅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小。正因為銀行沒有多少業務擴展的想象空間,市場也給不了多高的估值,購買這樣公司的股票通常沒什么波動,很難靠股票的差價賺錢,持有股票基本就圖每年的利潤分紅了。
二是銀行的市值往往已經很大了,盤子太大市場資金難以炒作,同時其市值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就拿市場炒作來說,比如現在的工行,市值在18000億左右,流通市值在13000多億,對于這樣的巨無霸公司,如果要炒作起來,需要的資金量是天量的,100億的資金砸進去這樣的股票也漲不了多少。而中小盤子的股票就完全不同,就拿現在的A股市場來說,可能公司的市值只有10-20個億,同樣的100億資金砸進去能把公司的股價拉升好幾倍。
再拿市值來說,以工行現在18000億的市值,要在這個基礎上拉升一倍的難度是極大的,要拉升10倍至少在短期來說是沒有什么可能性的,因為市場上也沒有拉升所需的資金。而盤子小的股票,哪怕是100億市值的股票,拉升10倍到1000億的市值也是可能的,并且在市場上也是常見的。就拿去年的大牛股東方通信來說,在拉升之前按照3.6元的股價,市值只有45億左右,從3.6元拉升到最高的41.78元,市值增長到了522億,股價市值拉升了10倍,對于市場來說是有充足的資金把股票拉升到這個程度的。如果換了是工行這樣的銀行股,把18000億市值的股票的市值拉升到18萬億,這是什么概念呢?目前上海市場的總的流通市值也就35萬億左右,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工行一只股票的市值就相當于整個上海證券市場一半的流通市值,這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了。
那么銀行股是否值得大家參與呢?這就要看你個人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股票適合在股市精力投入有限的人去做。畢竟銀行股通常波動幅度非常小,也不用成天去看盤,持有時間長了可以參與公司的利潤分紅,由于市盈率通常比較低,分紅的利潤是通常會超過銀行的利息。再加上股票多少也有些波動,也可以通過來回買賣賺些差價,當然這種股票往往股性很差,這就需要你有很大的耐心了。當然,最為重要的是,銀行股因為公司規模往往都非常大,所以破產退市的可能性也非常低,在所有股票當中屬于最低的,這也保證了股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