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數字資源、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意義重大,必須加強對數據的管理、開發、利用。
在《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中提到,在保持數據安全、行業數據監管、信息化發展、數字政府建設等現行工作格局總體穩定前提下,把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方面的有關職責相對集中,組建國家數據局,作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的國家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其中,把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承擔的研究擬訂數字中國建設方案、協調推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信息化、協調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協調國家重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推動信息資源跨行業跨部門互聯互通等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承擔的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組織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建設、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等職責劃入國家數據局。
從“數據二十條”到“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的接連印發,其實,國家數據局的組建應該早有端倪:
2023年2月27日下午,《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印發,新框架掀起新建設新浪潮。《規劃》明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2022年12月19日,“數據二十條”來了!讓高質量數據要素“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對外公布。為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提出20條政策舉措。
早在2021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生效施行,提出國家推進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參與數據安全國際標準制定的要求。同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生效施行,提出制定個人信息保護具體標準、專門標準,推動與其他國家、地區、國際組織之間的個人信息保護標準互認的要求。
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國家的戰略資源,確權以及價值評估都存在難度,因此必須在國家層面統籌協調。國家數據局在協調國家重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推動跨行業跨部門信息資源互聯互通,以下數據基礎制度的構建終于有了著落。
第一類:數據產權基礎制度
基礎制度要包括數據供給數量和質量的要求、數據產權結構性分置辦法、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辦法等內容。制度要包括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的分類分級確權授權辦法,同時對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等分置的產權運行機制進行定義。
(1)對公共數據而言
各層級政府要對公共數據加強匯聚共享和開放開發,強化統籌授權使用和管理制定相應基礎制度,推進互聯互通,打破“數據孤島”。制定用于公共治理、公益事業的公共數據有條件無償使用機制,用于產業發展、行業發展的公共數據有條件有償使用機制的辦法,同時要求政府部門履職可依法依規獲取相關企業和機構數據,但須約定并嚴格遵守使用限制要求。
(2)對企業數據而言
企業應建立數據授權使用新模式的基礎制度。國有企業帶頭,引導行業龍頭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發揮帶動作用,促進與中小微企業雙向公平授權,制定共同合理使用數據,賦能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辦法,制定第三方機構、中介服務組織加強數據采集和質量評估標準,推動數據產品標準化,發展數據分析、數據服務等產業。同時制度要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規范企業采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
(3)對個人數據而言
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簡稱)對承載個人信息的數據,建立數據處理者按照個人授權范圍采集、持有、托管和使用數據的辦法,規范對個人信息的處理活動,辦法必須要求不得采取“一攬子授權”、強制同意等方式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同時辦法應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
第二類:數據流通基本制度
各級數據交易所需要制定數據流通準入標準,確保流通數據來源合法、隱私保護到位、流通規范的基礎制度,同時要涵蓋數據可信發展數據跨境流通機制。建立數據質量標準體系,建立數據采集和接口標準,以促進數據整合互通和互操作。建立數據處理者依法依規在場內和場外采取開放、共享、交換、交易等方式的流通數據制度。
各級政府、數據交易所、企業都應參與建立數據流動、數據安全、認證評估、數字貨幣等國際規則和數字技術標準;數據交易所應根據《數據安全法》(簡稱)、《網絡安全法》(簡稱)等數據安全法規建立基于數據分類分級的安全規范的跨境電商、跨境支付、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等典型應用場景的數據跨境流動基礎制度。
第三類:數據交易基本制度
各級政府及各級數據交易所需要構建促進使用和流通、場內場外相結合的交易制度體系,建立多樣化、符合數據要素特性的定價模式和價格機制,建立用于數字化發展的公共數據按政府指導定價有償使用,企業與個人信息數據市場自主定價的數據定價辦法,同時制定數據跨境交易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的機制和辦法。
各級政府數據主管單位要出臺數據交易場所管理辦法,建立健全數據交易規則,制定全國統一的數據交易、安全等標準體系。建立數據交易場所與數據商功能分離的制度,實現各類數據商進場交易。同時構建支持多層次市場交易體系的制度,推動區域性、行業性數據流通使用。
第四類:數據使用基本制度
各級政府、數據交易所、企業均應制定對原始數據進行開發利用,支持數據處理者依法依規行使數據應用相關權利,促進數據使用價值復用與充分利用。數據交易所應制定促進數據使用權交換和市場化流通的辦法,同時辦法中要對原始數據的流轉交易行為進行審慎制定相關辦法。建立依法規范、共同參與、各取所需、共享紅利的發展模式的數據獲取制度。
第五類:收益分配基本制度
(1)基于財產性收益建立
各級政府指導、數據交易所以及其他數據交易產生收益的主體均應建立健全基于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流轉數據相關財產性權益的機制和制度,制度要規定在數據處理者發生合并、分立、解散、被宣告破產時,相關權利和義務依法依規同步轉移的辦法。保障數據來源者享有獲取或復制轉移由其促成產生數據的權益。探索數據資產入表新模式。
(2)保證其各環節的收益
數據收益分配制度要建立個人、企業、公共數據分享價值收益的方式,確保在開發挖掘數據價值各環節的投入有相應回報,強化基于數據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激勵導向,制度要明確分紅、提成等多種收益共享方式的辦法,平衡兼顧數據內容采集、加工、流通、應用等不同環節相關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
(3)收益分配機制要公平
各級政府、交易所應建立保障公平的數據要素收益分配體制機制的基礎制度,更加關注公共利益和相對弱勢群體。加大政府引導調節力度,探索建立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收益合理分享機制,允許并鼓勵各類企業依法依規依托公共數據提供公益服務。
第六類:數據信用基本制度
各級政府、數據交易所、企業和數據消費者要共同參與建立數據要素市場信用體系的基本制度。各級政府和數據交易所應建立數據交易失信行為認定、守信激勵、失信懲戒、信用修復、異議處理等機制和辦法。鼓勵征信機構可以建立基于企業運營數據等多種數據要素的多樣化征信服務制度,支持實體經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開展信用融資。
第七類:數據治理基本制度
數據治理基本制度只要是體現數據要素實現價值過程中的主體包括政府和企業開展的數據治理基本制度。
(1)對政府而言
建立建立數據聯管聯治機制,建立健全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的容錯糾錯機制和制度,強化分行業監管和跨行業協同監管。
建立數據要素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的合規公證、安全審查、算法審查、監測預警等制度,指導各方履行數據要素流通安全責任和義務。
建立健全數據流通監管制度,制定數據流通和交易負面清單,明確不能交易或嚴格限制交易的數據項。
(2)對企業而言
圍繞數據來源、數據產權、數據質量、數據使用等,建立面向數據商及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的數據流通交易聲明和承諾制的數據基本制度。
企業應嚴格遵守反壟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不得利用數據、算法等優勢和技術手段排除、限制競爭,實施不正當競爭。
(3)對整體所而言
在數據要素價值過程中,各方主體要共同建立健全數據要素登記及披露機制,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打破“數據壟斷”,促進公平競爭。
第八類:數據安全基本制度
我國已經發布的《網絡安全法》(簡稱)、《數據安全法》(簡稱)、《個人信息保護法》(簡稱)以及工業企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金融銀行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電信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等數據安全的法律法規是數據安全基本制度,各級政府、企業、數據交易所以及數據使用人員都需要嚴格遵守。
現在,國家數據局的應運而生,為數據基礎制度建設起到了重要的統籌作用,想必會站在更高的層面協同和應用,也將加速數字中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