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国产AV在线观看

遠光軟件是碳中和概念嗎?

錢多多2年前13瀏覽0評論

不是核心的碳中和概念股。

遠光軟件屬于能源互聯網行業,最多算是可以蹭熱點的公司。

碳中和投資,還是需要根據以下三條投資主線展開:

第一條主線是從碳排放的前端出發,加快能源結構的調整,用低碳替代高碳、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這種方法最經濟,減排的效果也更好。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來自化石能源的使用。化石能源就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目前我國的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仍在75%左右。目前中國已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5%的要求。2019年的時候,這一比例是15.3%,2020年大概持平。那么“十四五”期間,每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提升一個百分點左右。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風電、核電、光伏等。風電和光伏是主流。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測算,我國電力對應的碳排放峰值約在2025-2030年達到55億噸,而隨著風電和光伏占比的提升,到2050年電力對應的碳排放可以下降到22.5億噸,基本能減少一半。而光伏比風電的潛力更大一些。首先,過去十年間,光伏的度電成本下降了82%,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成本下降最快的品種,已經成為中國最便宜的能源。其次,光伏發電滲透率依然很低,未來成長空間巨大。第三,中國主導全球的光伏供應鏈,競爭優勢非常突出。目前光伏產品中只有3-4成用于滿足國內需求,而6-7成則通過出口銷往海外市場,海外光伏市場對中國供應鏈有較強的依賴。

和清潔能源高速發展相關的,還有一些產業鏈上的機會。比如短期內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的建設、長期儲能技術的突破及分布式光伏的推進,這些方向也將受益。除此之外,新能源的崛起必然導致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需求下降,行業會加速出清,相當于給傳統能源再來一次供給側改革,整個行業受損,但細分龍頭有望受益。

第二條主線是從中端提升節能減排水平,包括產業結構轉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我國的高碳排放的前三大行業分布是:電力與供熱碳排放占比51%,制造與建筑業占比28%,交通運輸業占比10%。尤其是電力和建筑業的碳排放占比明顯高于發達國家。電力與供熱更多需要從源頭治理出發,積極增加新能源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而工業和建筑業則將更多基于能源應用環節的提效降耗。

在交運方面,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替代是交通運輸行業的重要碳減排措施,而且NEV積分政策近年來呈現收緊趨勢,未來可能還將繼續收緊,以加速新能源車滲透率。新能源車產銷持續擴張還將進一步拉動上游電池、設備以及電子元件的需求,同時帶動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建設。

在建筑業方面,環保建材、裝配式建筑也將受益。建筑業的高碳排放一方面源于水泥、鋼筋等高耗能建材,另一方面也源于其建造模式和效率的相對低效。“碳中和”戰略背景下,建筑業也有望迎來新一輪結構性調整,一方面是低碳環保材料的市占率有望繼續提升,另一方面裝配式建筑通過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能夠大幅減少建筑原材料與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污染。

在原材料方面,傳統“高碳排”材料制造業會受損,如有色金屬、鋼鐵、化工等,但里面的優質龍頭會受益。統計結果顯示,金屬加工業、基礎化工業和石油化工業碳排放規模居前,這些行業可能將面臨更高的碳減排環保要求,落后產能將加速出清,帶來行業集中度提升。其中以電爐代替高爐、以再生鋁代替電解鋁等替代變革做得好的龍頭會受益。

除了行業內部的轉型升級,還有一些專門為其他企業提供節能服務的企業也很受益。比如最近10個交易日內收獲8個漲停板的中材節能,主要就是做水泥等工業行業余熱資源綜合利用的。不過目前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強,短期的暴漲還是炒作因素占主導,要注意風險。

第三條主線是從后端出發,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促進資源品的回收再利用。包括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等領域。主要方向有垃圾焚燒、危廢資源化、環衛電動化、再生資源、電池回收等等。相關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環保板塊。

除了從碳排放鏈條上減少排放外,實現碳中和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碳交易。即鼓勵減排成本低的企業超額減排,將富余的碳排放配額通過交易的方式出售給減排成本高、無法達到碳排放要求的企業,從而幫助后者達到減排要求。電力行業已經率先納入履約周期,鋼鐵、化工等其余七大高耗能行業預計于“十四五”期間納入。截止到2020年8月,我國7大試點碳市場已經累計成交量超4億噸,累計成交額近100億,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碳交易市場。今天觸及漲停的國網英大就是碳交易概念股,是國內第一家涉足碳資產管理業務的上市公司。不過目前中國碳交易市場也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

最后總結一下,碳中和是一個很長期、很宏大的國家戰略,里面牽涉到很多行業,今天相當于幫大家畫了一張地圖。這里面提到的行業板塊只能說會從這個趨勢中受益,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在資本市場就會有好的表現。短期很多都是主題炒作,中長期還是要回歸公司的基本面,同時考慮經濟周期帶來的行業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