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樣自救得以延命三十多年的?
長平一戰讓強大的趙國損失了絕大部分主力部隊,瀕臨于亡國的邊遠,按道理秦國只要再加把勁就能滅掉趙國,但是趙國卻堅持了下來,然而事實上長平戰爭是公元前260年結束的,而趙國確實在公元前222年滅亡的,之后居然堅持延續了38年之久。
趙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后,趙國滅掉了東北的中山國,在西北打敗了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云中、雁門、代三郡,并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筑“趙長城”。從此趙國一躍成為戰國后期數二數三的強國,為啥說數二數三,因為戰國后期基本就秦國一家獨大了,趙國再強也只能是爭取二、三名的位置。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秦國和趙國在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一帶爆發了持續三年的“長平之戰”,這也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也是交戰雙方傷亡最慘重的一場戰役,沒有之一。
長平之戰最終以趙國的慘敗而告終,參戰趙軍全軍覆沒,紙上談兵的趙國指揮官趙括被射殺,45萬趙軍戰歿者5萬,投降被俘者40萬,降卒除200多位童卒外皆被白起下令坑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其余五國也出于驚怖之中,而秦滅趙國看起來是指日可待了。
那么秦國最終在巨大優勢下未能一舉滅掉趙國,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秦軍自身也損失巨大,長平之戰是關系國運和歷史走向的大戰,秦、趙兩國都舉全國之力參戰,尤其時到了戰爭后期,秦昭王就親自到河內郡,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征調河內郡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諸國的援軍和糧運。而秦軍自己也有傷亡十萬說和二十萬說,但是我個人認為二十萬說夸大了秦軍的損失,二十萬說的出現是和給趙括平反的論調幾乎一起出現的,秦軍后期圍殲戰俘虜了巨量趙軍戰損比不可能那么高,所有秦軍傷亡十萬說是可信的,但是即使是十萬這個損失也是巨量的,已經到了秦軍承受的極限。
二、秦國自己錯過了滅亡趙國的大好機會,給了趙國以喘息之機,長平之戰后,秦國大將白起建議秦昭襄王乘勝進圍趙都邯鄲,滅亡趙國。但是秦國應侯范睢妒忌白起功勞,不想讓白起有滅趙之大功,以秦軍疲勞應休整為由,向秦昭襄王建議韓國割讓垣雍(今原陽縣)、趙國割讓六城請和,沒有想到秦昭襄王居然同意范睢的建議,坐失良機。結果最終協商卻是趙國堅決不同意割地,等到秦昭襄王再次決定攻打邯鄲的時候最好的實際已經過去了。
三、秦軍屠殺降卒,讓趙國幾乎家家帶孝,趙國上下一心,抗爭暴秦,趙國重新起用廉頗,廉頗率趙軍頑強抵抗,趙相平原君趙勝亦散家財于士卒,編妻妾入行伍,鼓勵軍民共赴國難,秦軍統帥王陵戰至第二年,仍不能攻邯鄲。秦國增兵十萬支援王陵,秦軍五校(每“校”8000—10000人)陣亡,秦昭襄王增兵十萬繼續圍攻邯鄲。秦軍死傷近半,仍不能下。
四、唇亡齒寒之下魏、楚救援趙國,給本已損失慘重,疲勞不堪的秦軍給了最后一擊,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兩國軍隊先后進抵邯鄲城郊,進擊秦軍。趙國守軍配合城外魏、楚兩軍出城反擊。在三國軍隊內外夾擊之下,秦軍大敗,損失慘重。秦將鄭安平所部2萬余人被聯軍團團包圍,屢次突圍不成后,只好降趙,邯鄲之圍遂解。 魏楚聯軍乘勝進至河東,秦軍再次大敗,導致河東郡數座城池失守。此時韓國也加入合縱攻秦,趙、魏、楚、韓先后收復魏之河東郡以及安陽、汾城,趙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韓之上黨郡以及汝南。
但是長平之戰依然意義巨大,趙國損失四十多萬大軍,之后邯鄲保衛戰雖然獲勝,但是國力劇減淪為弱國,秦國長平一戰讓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和秦國爭鋒,而邯鄲保衛戰只是讓趙國多存活了一點時間而已,從大歷史來看,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國先后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也就是長平之戰39年之后秦國便統一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