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不過這時間又過了幾個月,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認識,和大家分享分享。
明年本命年,再過五年也40了,算是大家口中【有著中年危機的年齡】,現在確實有一些擔憂:最近Oracle裁員,我們公司也接到不少這些人的簡歷,大部分人學歷都是杠杠的;先不討論這些人的水平怎么樣,大部分人面試完,面試官都會說:年齡太大,進來不好安排,讓他們做開發、需求的工作吧,對個人和公司都不好,而且有些人的年齡比咱領導都大。
想一想,再過個五六年,我也就變成了他們口中“尷尬”的年齡了;那么程序員的職場出路在哪里呢?我談談現在的理解。
盡可能做到行業靠前
以前我總會說,如果你做到行業內前30%、40%,甚至50%,是不用擔心失業的;
但是現在我也想增加個前提條件,30歲之前這天定律是行得通的;過了30歲之后,就應該有失業的擔心了,這時候你可能需要做到行業的前20%才能從容面對失業;而40歲之后就要祈禱別失業了,因為失業之后再就業的壓力會很大。
現在我覺得如果一直走技術道路的話(或者轉管理),要么年輕的時候就爭取混進大廠(一直在里面混或者鍍鍍金出來),要么像我一樣,找一個從來不主動辭退員工的單位,混到讓領導覺得“這小伙子還不錯”的程度。
橫向發展
現在職場就業壓力變大,對很多企業來說,他們并不要求程序員敲代碼特別厲害,他們更希望招聘到身兼多職、擁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
所以如果程序員,在某些業務領域擁有深厚的業務知識;或者懂一些運營、數據分析的知識;或者知道如何與需求/產品溝通,協調整個項目的運行和發展;那么職場道路可能會更寬一些,當遇到職業發展瓶頸的時候,選擇也會更多。
做點兒副業
工作收入是“單點”,而在軟件架構中,單點的風險很大。能帶來本質改變的,就是把“單點”變成“多線程”、變成“分布式”,做一些自己擅長或感興趣的“小事業”,踏踏實實地積累,當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可能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轉行了,也會有勇氣面對失業了。
利用所學技術做項目或產品:做項目,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接私活,有些程序員覺得這個很難,其實第一步邁出去之后,后面的路子就相對容易了,我一個同事,就是接私活兒,接著接著最后就離職創業了;做產品的話,周期相對會很長,可以是軟件、網站和APP;產品不一定直接盈利,盈利可以靠流量(用的人多了,盈利就容易了)。
還是利用所學技術,為其他人傳道受業解惑:線下可以去講課,做咨詢,當然這些是需要人脈的,否則沒有人請你;線上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做視頻、專欄、直播等等,當然這些都是需要“有干貨”的,常年都有技術積累的程序員,可以考慮這些渠道;這也是我的奮斗目標,有著多年的技術積累,我也想分享出來,如果能把這些技術變現,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以上做任何一項,都可以打造屬于自己的“IP”: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臺,比如頭條、百度、大魚這些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甚至可以是QQ群、微信群。IP流的本質是吸粉兒攢流量,然后利用流量變現。一個同學把自己打造成“牛娃媽媽”的形象,有幾個微信群,專門分享學齡前兒童教育的課程、圖書等,賣出東西可以提成;另外一個做網站的朋友,也是把網站會員引流到微信公眾號上,利用廣告月入兩三萬。
最后說一點,不管選擇那一條道路,都要把自己活成靠譜的人;如果你一直專注于走技術路線,年過40想跳槽或因為失業被迫去找工作,因為你這么多年“靠譜”的形象,很可能被前同事力薦給公司;我也是因為這么多年“靠譜”的形象,有不少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找我做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