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人信息安全這塊上中國人基本上都算在“裸奔”吧,國家對這塊管控比較缺失,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一直存在;
在2018年下半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做過一項測試,對100款APP進行了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評測的結果有點嚇人,多達91款APP都存在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主要集中在位置、通訊錄和手機號碼上;甚至照片、財產信息、交易記錄、網上瀏覽記錄均在被收集的范圍之內;
在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會有大量的個人信息被收集,而這些信息會產生各種商業價值;
現在很多的銷售都會購買潛在客戶資料進行基于大數據的精準營銷,很多平臺也能通過信息、年齡、區域、性別篩選客戶進行精準的信息推送;這樣減輕了商家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用戶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你的信息已經被人收集的差不多了;
以大家最常見的電話營銷為例,很多推銷電話都有精準營銷的味道,比如在你想買車的時候4S店來個電話;在你想賣車的時候二手車來一個電話;有時候真的讓人感覺自己是隨時暴露在別人的監視之下,基本上沒有一點隱私;不管你樂不樂意,你的信息都已經在別人的數據庫中,面對推銷你只能被動接受;
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在國家層面加強對個人信息收集這塊的監管,加重對用戶數據泄露和交易的處罰,盡可能的減少這類事件發生;不要對企業的自我監管抱有太大期望,他們不收集更多的信息就不錯了;個人能做到的就是盡量少的下載不熟悉的APP,不點擊來源不明的鏈接,減少個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