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北京朝陽區經濟適用房小區,居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院子里有20多個傳說中的“朝陽群眾”
2005年底我作為一個來北京才兩年的尋夢者,能買到東五環輕軌邊上某小區的經濟適用房,自有揚眉吐氣之感。據說這可是北京市最早開發的經濟適用房樣板小區,一棟棟板樓造型典雅,簡約明朗,錯落有致地掩映在草坪綠樹之中,竟也顯得風情無限,而且小區內空氣清新、道路寬敞,在寸土寸金的黃城根下,這么視野開闊的樓盤,讓人心情不免也隨之開闊。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這到底不是成功人士的別墅,每天上下班穿梭在那些穿著各種白汗衫花睡褲、搖著蒲扇的老頭老太太之間,我總會恍然,這是地道中下層老百姓的居住的“窮人區”。
物業的朋友也早就告訴過我,這里的居民大多是下崗職工和當時擁有土地的農民回遷戶。尤其是我住的那一棟樓,窮人居多,中午一般就是燒餅饅頭蘸大醬,晚上為省電,都在外面納涼到十多點,家里也不怎么裝修。
“這么好的房子讓他們住都白瞎了!”朋友感嘆后又對我意味深長地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要出淤泥而不染啊!”
作為一個古典文學的碩士,我深知“居移氣,養移體”,長期生活在窮人區里,將來耳濡目染也不免眼光淺薄、舉止粗俗。想當初買房子時對那些廣告上的“高檔社區,品質生活”充滿了遐想,無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自己的實力,能住上這樣的小區就心滿意足了!
不過,又一想,下班后我就在屋子里看看書,上上網、聽聽音樂,徜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過自己的“品質生活”,和他們井水不犯河水,也不至于“近墨者黑”吧?
話雖是這么說,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久就和“鄰居”有了一次非常接觸。
裝修房子,把隔壁鄰居家的墻打穿了,一個矮個子男人怒不可遏前來興師問罪
當年為了省錢,只能簡單裝修,找了一個毫無名氣的裝修公司,人家就給我派了兩個一高一矮的小工,刷白、水電、裝地板所有的活,從頭到尾都是這兩人負責。
這兩人似乎也就是一個半吊子水平,有一天打電話怯生生地告訴我,說出事了,在安裝電源插座時,竟然用電鉆把隔壁人家的墻打穿了,現在人家正找上門來理論,要我趕快過去交涉怎么處理。
我嚇得魂飛魄散,一點社會經驗都沒有的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事。
當我忐忑不安地趕到時,一個40多歲的矮個子正怒不可遏地在訓斥那兩個小工:“你們這干的是什么活,我家裝修完這才住半年,就讓你們捅個大窟窿,多鬧心啊!”
我順著那男人指著的方向看過去,只見餐桌位置的墻下方,一個茶杯大的窟窿直接可以看見他們家的木地板。
頭一次經歷這樣的事,想到“窮山惡水出刁民”,真不知道這男人該怎么訛我呢,只能認錯態度出奇地好,真誠地讓他提出解決方案。
男人突然問:“你們家管事的呢?”
我只能毫無底氣地答道,我們家就我自己和一個女兒。
男人可能是見我孤兒寡母的可憐,居然良心發現,口氣也變得溫和了,說讓小工把窟窿用水泥堵上,刷上漆就行了。
沒想到是這個結局,真是來勢洶洶,去勢匆匆。看來我這鄰居還真厚道!
晚上1點,我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嚇得從床上滾下來,腿軟得甚至站不起來
有天晚上孩子上父母家了,家里就剩我自己,那天特別困,9點不到就睡了。
半夜突然聽到敲門聲,一聲接一聲,執著而有力度,想必敲了很久。
突然被敲醒的我驚魂失措,嚇得直接從床上滾了下來,努力想站起來,卻腿發軟,掙扎著站起來慌忙開了燈,哆哆嗦嗦挪到門口,壯著膽子問:“誰?”“樓上的,我下夜班,發現你家的鑰匙掛在門上沒拔下來。”
聽到是女人的聲音,我懸著的心放了一大半。一摸包,果然鑰匙不在。連忙開門,那串掛著黃色布鴨子的鑰匙正沉甸甸地吊在門上呢!
鄰居笑笑,什么也沒說,就上樓了。拔下鑰匙關上門,我卻再也睡不著了,要是她敲半天門以為沒人突然開門進來,給我上演一出半夜驚魂我怎么辦?或者她干脆把鑰匙拿走,然后趁我上班對我家來個大清洗,那又怎么辦?或者不是她,是哪個居心不良的人發現了鑰匙掛在門上又怎么辦?幸虧是她,雖然我們平時連點頭之交都算不上,但這個鄰居還真厚道!
對門住著的母子倆,30多歲的兒子人高馬大,但智障,據說只有8歲兒童的智力
對門住著母子倆,兒子看樣子大概30左右,皮膚黝黑、濃眉大眼、細高個兒,只是一開口就能感覺到他和常人的不一樣,走路也是身子前傾,有點怪異。我私下叫他“竹竿”,“竹竿”胳膊上成天掛著一個“治安巡邏志愿者”的紅袖章,在院子里坐著乘涼或看人打撲克,從第一次見到我包括以后每次照面都是千篇一律的熱情問候“街坊回來了!”(我是在這小區第一次聽人把自己叫作“街坊”,三十年來,我一直使用的是“鄰居”這個詞)。如果看見我自行車上有重物,一定會顛顛地幫我把東西搬上四樓。要是我讓他進屋喝點水,他準說:“我媽媽說你們家干凈,不讓我進。”
“竹竿”的母親五十多歲的人了,雖說早下崗,靠著最低生活保障和一個智障兒子相依為命,但臉上看不出一點悲戚之色,每天也和大家一樣坐在風口上聊天打牌,見了我也同樣是笑著招呼“街坊回來了!”我不由暗嘆:街坊的心態真好!
鄰居用自行車幫我接送上學的孩子之外,還管吃管睡,竟混成了“干媽”
孩子雖然在家附近上小學,但也有2公里的路程,而且要橫穿馬路,可我要上下班根本沒時間接送。經物業的朋友牽線,決定請住在我家樓下的趙姐幫忙接送孩子,一個月350元,每天早上騎車送到學校,下午再接回來送回家。
趙姐剛退休,一看穿衣打扮,屬于典型的工人階級,但干凈利索,而且說話也很有工人階級的豪爽。有時我出差,晚上不能回來,就和她商量,能不能讓孩子在她家吃個晚飯,然后再送到自己家,讓孩子晚上反鎖好門,飯錢我單付。
“給啥錢,這不見外了嗎?不就吃頓飯嗎?晚上她要是愿意就住我家,你放心吧,我把她照顧得好好的!”,聽聞此言,我心里熱乎乎的,沒想到老北京街坊這么熱心腸。
女兒很喜歡她,后來居然叫趙姐“干媽”,有時巴不得我出差,說可以在干媽家吃好吃的,說些好玩的。趙姐經常讓女兒教她家鄉話,女兒就說:“杯子”就是“北勒”,趙姐說:“不行,拿個杯子還要我大老遠跑到北邊去拿,麻煩!”把我女兒逗得哈哈大笑。
親眼見識“朝陽群眾”的咸吃蘿卜淡操心
院子門口還經常有一些戴紅袖標的老頭老太太一邊坐那聊天,一邊用那雙懷疑一切的眼光盯著來來往往的陌生人,甚至直接盤問。我想這就是傳說中好管閑事的“朝陽群眾"了。
第一次見識朝陽群眾的好管閑事,是有次有個送快遞的男人進院子,可能是嗓子里不舒服,于是就隨地吐了一口濃痰在地上,當時邊上就有三個帶袖標的大媽在聊天,結果一個大媽直接走過來,對著正要騎車離去的快遞小哥大呵一聲:“喂喂喂,別走,說你呢,什么素質,都什么年代了,還隨地吐痰?”
外賣小哥沒想到吐個痰還被人逮個正著,本想狡辯幾句,一看這朝陽大媽不依不饒的架勢,嚇得連忙賠禮道歉,說自己感冒了,實在忍不住。
沒想到這個大媽啥也不說了,隨手從兜里掏出衛生紙,直接把地上的痰包了扔到垃圾箱里,然后揮揮手讓快遞小哥走了。
結語:在小區住的時間越久,對這些“街坊”的感受就越深,不僅忘了自己“退避三舍”的初衷,而且開始對“品質生活”這四個字有了重新的理解。雖然窮“街坊”們大多沒有體面的職業,良好的教育,足夠的物質,但他們人生態度積極而樂觀,沉重的生活被他們過得簡單而明朗、輕松而滋味,他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品質生活”。
每天清晨我還是和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穿越小區去上班,那些穿著背心褲衩并沒有仙風道骨的老頭依然打著不地道的太極拳,那些穿著花花綠綠睡衣的婦女們也依然對著錄音機笨拙地學著二十四步,我卻沒了以前的鄙夷之色,伴隨著涼爽的拂面清風,我從心里充滿了對生命的感悟和對生活的熱愛!
有鄰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