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的遺囑
現在的諾貝爾獎獎金的來源于諾貝爾,諾貝爾把自己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朗拿出來,成立了諾貝爾獎,用來表彰那些在物理,化學,文學,生理(醫學)和和平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經濟學獎是后來瑞典國家銀行為了紀念諾貝爾獎所設置的,所以不在此列。)
但是,諾貝爾并不是用他的遺產直接當成獎金發放,而是用他的遺產成立基金,用這筆錢作為投資,投資所產生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為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人。
根據諾貝爾的設想,每年諾貝爾獎的獎金應該能保證一位獲獎人,即使20年不工作也能繼續他的研究。所以,1901年的諾貝爾獎金金額達到了15萬瑞典克朗,恰好可以滿足一位教授20年不工作也可以保持之前的生活水平。
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調整
但有時,投資也有遇到經濟下滑時,比如20實際30年代,獎金就只有原來的1/3。
為了讓諾貝爾獎金能夠永續,瑞典王室和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部門對基金的資金做了重新調整。
一方面,瑞典王室在1946年為諾貝爾基金會爭取到免稅的待遇,比如在美國的投資,就不需要交稅。
另一方面,諾貝爾基金會打破了原來“穩定”的投資策略,轉換為:50%的股票+固定收益和其他投資。
在基金會的努力下,諾貝爾獎在1953年以后,獎金開始有了提高,2001年時,諾貝爾獎金已經上漲到1000萬瑞朗,相當于6580.8萬人民幣。
如果不是因為瑞典王室的努力,和基金會對資金的改革,僅僅依靠著諾貝爾生前留下的3100萬瑞朗存在銀行生利息,那么到今天,很可能獎金只有10萬元。
而現在,諾貝爾基金會的總資產已經達到了28.6億瑞朗,是設立之初的92倍,也就是說,諾貝爾獎金不是發不完,而是基金會懂得錢生錢,以及瑞典整個國家的努力。
關于諾貝爾獎的冷知識
雖然每年的諾貝爾獎頒布我們都會很關注,但其實我們并不了解諾貝爾獎,很多人說諾貝爾之所以沒有設立諾貝爾數學獎,是因為他和一位數學家是情敵。
其實并不是,而是諾貝爾本人在當時并沒有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在諾貝爾生活的年代,數學只是邏輯層面的,對人類的貢獻幾乎體現不出,所以就沒有設立數學獎。不過,數學也有自己的頂級獎,那就是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和阿貝爾獎。
諾貝爾獎的局限性
雖然諾貝爾獎對于科學家的籍貫、性別、年齡都沒有要求,但卻規定單個獎項,每次獲獎不超過3個人,一個人一生中只可以獲得1個領域的諾貝爾獎。
我們要知道,現在的科學研究早已過了單打獨斗的時代,任何一項成果的背后都是一個團隊努力的成果,而每次每個獎項的人數不超過3個人,其實大大限制了諾貝爾獎的發展。比如楊振寧和李政道能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用實驗證明了這個現象,但是哥倫比亞大學的Lederman也隨后用實驗證明了。
這就是說,如果吳健雄能夠拿獎,那么Lederman也可以拿獎,而諾貝爾獎單次獲獎人數不可以超過三個人,因此委員會最終只把這個獎授予了理論發現者,也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
還有,一個人一生只可以獲得1個領域的諾貝爾獎,但可以在不同領域拿。(三個人同時獲得時,即為1/3個諾貝爾獎,歷史上打破這個規則的只有一個人。),這也導致有些頂級的研究沒有獲獎。比如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獎后,他的廣義相對論便無緣諾貝爾獎,盡管廣義相對論的成就更顯著。
楊振寧因為宇稱不守恒獲得諾貝爾獎后,他的楊米爾斯理論也未能獲獎。
但是,盡管有這些局限性,目前諾貝爾獎仍舊是,物理、化學、和平以及文學上最權威、最著名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