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6億棟房子,很多,14億中國人平均2.3個人,就擁有一棟。
但這個平均數,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因為6億棟是房子總數,而房子的主要價值,主要還是在于城市、地段,而不是數量。
換言之,6億棟房子,并不全部都是在北上廣深、一二線和省會城市,它還包括了三四線以及十八線縣城、鄉鎮的房子。
比如,鶴崗的10棟房子,含金量都未必抵得上北京的一套大平層。
甚至于,還有一些房子,比如城中村的小產權房、農村宅基地上的自建房、等待拆改的危舊老房子、棚戶區等,不能正常進行市場化交易的保障房等,都未必能夠稱得上有價值的“資產”。
因此,光討論房產的數量,其實沒有多大意義,房地產的主要問題,不是數量多少的問題,而是價值分布和資源綁定的均衡問題。
同時,可能還存在資源匹配、人地資源錯配等問題,比如,常年人口凈流出的收縮型城市,反而興建了大量無人問津的空置房,而一二線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省會城市,卻是一房難求,所以也有“寧要大城市一張床,不要縣城一棟樓”的說法。
北上廣深的房產,綁定的城市資源,包括交通、教育、醫療、商業、公共服務等方面,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學校、醫院可以用錢砸出一個硬件來,但是名師、名醫等資源,不是一兩年就能批量生產出來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所以,教育、醫療資源,中長期來看,還處于并將長期處于一個稀缺的狀態,而這些資源集中的一線、新一線大城市的房產,稀缺性和含金量也是要比其他城市的房產更高的。
6億棟房產里面,哪怕是三四五線、十八線縣城的房產只占據60%,就算這60%的房產全部淪為鶴崗化的結局,剩下的40%都依然還是稀缺的資產。
更何況,現實中,根據二八定律,可能這樣的比例還不是6:4,而是8:2,這樣一算,6億棟房子,也許只有20%左右,位于有價值有稀缺資源和含金量的城市,而這20%,恰恰就是全國高凈值階層以上的人士熱捧追逐的對象,因此,可能還真不夠搶的。
因此,討論全國房子數量總共多少,夠多少多少人住,千萬不要被平均化的數量所蒙蔽,你問一個北京人,他愿不愿意舉家搬遷到鶴崗去住?就知道答案了。
房子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受到所處的城市、地段、資源配套的質量而決定,單純討論數量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最重要的不是數量多少,而是房子位于什么樣的城市,什么樣的地段,綁定了什么樣的配套。
如果6億棟房子,可以區分為一線城市多少棟?新一線城市多少棟?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多少棟?
這樣就能看出來明顯的分化和梯度,也能評估,未來的一線、新一線和二三線城市的房產,到底還稀缺不稀缺?到底還有沒有含金量?還值不值得買房投資?
綜上所述,6億棟房子,乍一看確實是挺嚇人的,但是仔細一分析,這6億棟里面,除了三四五線和十八線縣城、鄉鎮的房產,也許占據了很大比例,甚至可能還包含了小產權房、自建房、城中村等。
如果再把這些拋開來算,能夠用于市場化交易的商品房,位于一二線城市的核心資產,恐怕就更加稀缺了。
畢竟,優質的資源,人人都想要占據,而廉價隨處可得的東西,人人都棄之如敝屣,6億棟里面,究竟有多少才稱得上真正有價值的“房產”,這一點,我們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不能因為一個人均值、平均數,就模糊了視線,干擾了人們刨根問底房地產真正問題所在的動機,到底是數量太多了,還是區域和資源分布太不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