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實在是一本大書,內(nèi)容復(fù)雜,份量沉重,值得翻得個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頁,而且必須慢慢的翻。”
——沈從文
人生這本大書,也不一定都是艷陽高照。我們總是在某一天遇到磅礴大雨或鵝毛大雪亦或烏云壓頂。在這樣的日子里,我們會受傷、會困惑、會憂郁。
在低落的心情里,我們需要睿智的長者、推心置腹的密友聽我們傾訴為我們解憂,卸下重負(fù),撫平情緒。然而,長者也好,密友也罷,各有各的人生,各有各的煩惱。他們并不能時時守候我們,為我們排憂解難。他們也有自己難解的困惑。
也許,還有更好的辦法,那就是一本書。一本足以幫我們解憂減負(fù)的好書。那就是這一本——《給情緒多點時間》。
1.
曾經(jīng)在看綜藝節(jié)目《四大名助》時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除了土豆和極少數(shù)幾樣食物,其他一概不吃。丈夫多次嘗試改變她,但每次都以吵架動手甚至用離婚威脅而收場。到了婆婆家逼她吃東西還摔筷子。不但自己不吃,丈夫在家還得陪著,不然就離婚。丈夫竟依著她如此。
我想說,這位妻子是吃定了她老公。知道老公愛她,所以才這么任性霸道。你不吃的東西為什么別人也不能吃?沒人天經(jīng)地義要順著你,按你的意思來。如果有一天,老公不那么愛她了,還能這樣包容她嗎?恐怕答案是肯定的。
想起自己每次和老公鬧了別扭拌起嘴,也是動不動就豪氣的扔出一句:“過不過了?不過就離!”仔細(xì)分析自己當(dāng)時的心理,其實和上面的妻子一個想法,就是吃定了他不會離開我。
洪仲清心理師說:“有些感情,別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學(xué)習(xí)好好地對自己說話,然后才能在感受到對方情誼的時候,好好回應(yīng)對方的情感,而不是害怕失去,去測試、說反話。”
一句“過不下去就離”說出來很容易,但在對方心里這話卻很扎心。我們在任性的揮霍對方的愛,是以愛為籌碼,逼對方就范。潛意識是怕失去。但這樣很容易弄假成真,得不償失。
2.
每次回娘家,母親都很高興。短暫的寒暄之后,往往就是母親憤懣的控訴。對誰呢?父親。
父親是個快樂的老人,除了關(guān)心每天吃什么可口的飯菜,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正是如此的性格讓母親不以為然。因為夫親既然什么都不操心,自然什么都得要母親親力親為。
人總是這般,什么都不管就沒什么煩惱。操心操的多了就習(xí)慣性的什么都多看一眼、多問一句。這一看一問就多出了許多煩惱。母親就是如此,從剛過門就擔(dān)起全家的主心骨到如今,幾十年下來真的吃了數(shù)不清的苦受了道不完的委屈。于是每次回家,母親都會從眼前的不滿開始追溯到幾十年前的事情,說的聲淚俱下。
母親說的每一件事我都可以一字不差的背下來,但每次我都得陪著她難受一陣子。母親再說起這些事情時的口頭禪是“誰有我為難?”、“誰有我可憐?”……這,些話在我心里一次次的重復(fù),像小錘一樣字字句句砸在心里,弄得我也沉重不已。
更可怕的是,在一次與老公發(fā)生口角之后,我驚恐的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坐在那里回味過去與他鬧別扭時的種種委屈!不知不覺中我沿用了母親的思維。吵架之后翻舊賬讓我陷入更大的煩惱和委屈當(dāng)中。我成了世上最委屈的人。
郁悶之余我翻開《給情緒多點時間》這本書,里面有一篇文章《過去的不愉快,別再帶到未來》說的非常好:“過去的痛又來磨,找個時間好好讓它在心里流動。它在教導(dǎo),我們在領(lǐng)受。我們得到了教訓(xùn),就讓它留在過去。未來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們?nèi)プ觥!?/p>
一席話說的我茅塞頓開。是的,未來還有許多事需要我去做,沉溺在過去的痛苦中只會讓我停滯不前。也許我也該如此勸勸母親。
3.
周末早上,和先生一起出去吃早飯。飯館里人很多,熙熙攘攘的。我和楊先生挑了個僻靜一些的桌子等面上來。
突然一聲尖利的呵斥嚇得大家忍不住一驚。順著聲音望去,在我左手方向,一個三十歲左右、身材細(xì)高、濃妝艷抹的婦人正在拉扯著一個三四歲的女孩子。孩子手里緊緊的握住一個小的搪瓷碗,碗里有一個沒扒皮的雞蛋。
伴隨著大力的拉扯,那婦人的呵斥還在繼續(xù):“你快一點,要遲了,還要坐車呢……”、“你這孩子,怎么這么討厭!”孩子揚起腦袋,一臉無辜與委屈的看著媽媽,眼淚在小小的眼眶里打轉(zhuǎn)。在大力的拉扯之下,搪瓷碗里的雞蛋劇烈的搖晃著,幾乎要從碗中跳出來了。
媽媽濃妝艷抹的臉因生氣而扭曲,聲色俱厲的指責(zé)還在繼續(xù):“明明不吃雞蛋,還非要要……”孩子終于堅持不住,哭起來了。
大清早的遇到這樣一位媽媽,大家都有些愕然。不少人停下了手中的筷子,默默的望著這一對母女。并沒有人上前阻攔,但大家眼里都是對這位年輕媽媽的譴責(zé)。媽媽顯然感受到了周圍人們犀利的眼神,放低了聲音,并試圖安慰孩子。那孩子很乖巧,見媽媽態(tài)度變了就馬上收住了眼淚。一場鬧劇落幕了。
看到這一幕,不由得心疼那女兒。看樣子,孩子早已習(xí)慣了媽媽的歇斯底里。三四歲的年紀(jì),忍受媽媽如此的情緒失控。難以想象,在她幼小的心靈會留下怎樣的心理陰影。
年輕的媽媽在暢快淋漓的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時,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自尊。更惡劣的是,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別說孩子也許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錯,就算知道,在這樣公眾的場合指責(zé)(而不是教育)對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巨大的傷害。我已經(jīng)看到一個和媽媽一樣大吼大叫的孩子的未來。強(qiáng)烈的感受讓我食不知味。
洪仲清心理師在他的著作《給情緒多點時間》中如此說:“自尊是激發(fā)人類向上的動力之一,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標(biāo)。要促進(jìn)孩子發(fā)展良好的自尊,大人要對孩子保持正向期待,接納他的原貌,了解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注意孩子已經(jīng)做到或付出的努力……”接納、期待、鼓勵,用愛去引導(dǎo)才是正確的方法。
很想讓那位媽媽看看這本《給情緒多點時間》,然而我知道她一定不看書。不然怎會如此失控和暴虐。
4.
洪仲清心理師的著作《給情緒多點時間》是一本極具魅力的書,站在朋友的角度為我們分析愛情、友誼、親子、家庭關(guān)系中的各種困惑。沒有那么多高深的心理學(xué)術(shù)用詞,專業(yè)術(shù)語,只是如老朋友聊天般娓娓道來。讓我們在輕松的語境中解決一個又一個惱人的問題。如同情緒低落時柔聲細(xì)語開解我們的摯友、閨蜜。令我們在平復(fù)情緒的同時,“放下心中重負(fù),漸漸看清愛與關(guān)系的各種面貌與本質(zhì),然后找到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在不停行走的路上,我們體味著百味人生。目標(biāo)太多,我們跨過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誰都會累、會委屈、會失落,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jī)會傾訴與排解,那么,希望這本《給情緒多點時間》能夠帶給你心靈的撫慰和卸下重負(fù)之后的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