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冠縣的農家女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曾經引發全國的廣泛關注。后來,在山東省教育廳、紀委監委等公權部門的介入下,冒名頂替的所有細節被查清,涉事人員有的被刑事拘留,有的被開除,還有的被降級降職、免職撤職。也就是說,這一案件,除了后續的犯罪審判尚未結束,其他處理基本上都算是塵埃落定。
但這似乎并不是中國人所希望看到的大團圓結局——犯錯的人去乞求受害者原諒,然后“相逢一笑泯恩仇”。7月19日,陳春秀通過平臺發布文字及視頻表示,距離6月29日通報至今已有20天的時間,在所有涉事人員及單位中,只有山東理工大學主動與她聯系與協調,其他一系列涉事人員從未與她聯系。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從法律角度而言,該事件已經由法律處理,私下的聯系并無必要
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在網絡發酵之后,這一件事情,已經從私事變成了涉及到高考公平的“國家大事”,所以,只能由公權力介入進行處理,已經不可能有私了的空間。
事情的走向,也確實如此。事情剛爆出的時候,肯定有人希望給些錢來擺平,比如山東的茍晶。但給錢擺不平,而輿論也一直發酵,自然就只能由公權出面來處理。6月29日,山東的通報已經做出,涉事的29人已經被處罰,有的還被另案調查。
這個時候,由于牽涉的范圍廣,影響大,簽署所謂的諒解書必將遭到更大的輿論壓力,所以,各種私下的處理,已經是極為不妥了,自然,這些涉事人員,是不可能再與陳春秀取得聯系的。
其次,從涉事者的角度而言,私下聯系或協商的目的是減輕或免除處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可能
我們換一個角度,涉事者為什么要聯系陳春秀呢?其目的,不外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前面已經說過,公權力已經介入,輿論已經極為關注,不但不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任何私下的聯系,都可能把“小事化大,大事化得更大”,自然,這個時候,一切聽候法律處理,對于涉事人員來說,反而是最好的途徑。
并且,目前,這些涉事人員,改刑拘的已經被刑拘,該免職撤職的,已經被免職撤職,現在來聯系,能改變既定的處分嗎?如果不能,又為什么要聯系呢?
再次,從地方形象的角度而言,這一丑聞撕開了塵封的遮羞布嚴重影響地方形象,當地并不希望繼續發酵
“家丑不外揚”,是我們這個國家的一種通病。沒有那個地方,希望把自己的瘡疤揭開,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來看熱鬧。這也就是當初茍晶被冒名頂替之后,當地希望撤銷帖子的根本原因。
但目前,瘡疤已經揭開,再怎么封也封不住了,站在當地的立場上,誰還希望此時繼續發酵?如果筆者是當地涉事人員所在的單位,也會下封口令,采取一切聽從法律處置的應對措施。
最后,從被冒名頂替者的角度而言,如果對于處理不滿意,可以向法院起訴
但很明顯,對于受害者而言,失去的機會已經不可能再來——即使給了這個機會,人生還有重來的可能性嗎?16年的青春,可能回來嗎?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就是重新去上學,上有老下有小,恐怕也難以認認真真修完學業。即使能夠修完學業,估計也難以像當年一樣,找一個比較滿意的工作!
所以,對于受害者而言,當前,唯一最好的,可能是依法依規獲取經濟上的賠償(請注意,不是補償,而是賠償)。至于賠償的多少,目前法律上沒有明確的依據,但之前有一個判例,可以參考:冒名頂替者的工作收入減去最低收工資保障,全部賠償給被頂替者,然后額外再予以經濟賠償。
而這一點,事實上屬于民事糾紛(也可以在當地法院對冒名頂替者進行審判的時候,附加民事賠償)。也就是說,陳春秀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涉事人員賠償自己的經濟損失。
至于賠償的數額,個人以為,既不要漫天要價——獅子大開口,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正義性(讓別人覺得是為了錢,而不是為了正義);也不能像某些人采取的賠償1元錢之類不痛不癢的要求,畢竟,青春無價,正義無價,更關鍵的是,還需要讓作惡者心存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