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區因市內建于南唐時的鐘樓而得名。 民國2年(1913年),常州并16區為東、南、西、北、中5區,現鐘樓區屬西區,包括西直、西倉、大懷南、城一、城二、西右、北直、北半8廂。 鐘樓區民國18年(1929年)廢坊廂,實行鄉鎮制。據民國19年(1930年)出版的《武進縣第一區區公所工作報告》中記述:“舊十九都一圖新編鄉鎮名南運鎮,舊一都一圖新編鄉鎮名太平鎮”。此外有臥龍鎮、廣化鎮、廣福鄉、普濟鎮、三堡鎮等7個鄉鎮。民國36年(1947年)7個鄉鎮并為2個大鎮,即荊川鎮(廣化鎮、南運鎮、廣福鄉)和永豐鎮(太平鎮、臥龍鎮、普濟鎮、三堡鎮)。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保留鎮制。8月廢鎮劃區,荊川和永豐鎮廢除,設立“常州市第三區公所”。1950年撤銷第三區公所。1952年成立西區人民政府,管轄范圍:東為表場、灰弄,南至新河灘,西起西圈門,三堡街,北鄰虹橋。1955年9月,北區撤銷,前后灣、荷花池、北大街、縣巷、府北、縣直街路南劃入西區管轄。11月西區改稱鐘樓區。1956年3月,撤銷鐘樓區建制。7月,東橫街、西橫街南和化龍巷的路西、小河路西劃歸北大街管轄。1957年9月恢復鐘樓區。 1963年10月,設荷花池、懷德路、西倉橋3個街道辦事處。1966年10月1日改稱勝利區。 鐘樓區1972年,機械新村建成,增設居民委員會,歸勝利區管轄。 1980年1月1日,恢復鐘樓區之名稱。12月,馬公橋、西新橋街道辦事處相繼建立。至1985年底,鐘樓區共管轄荷花池、懷德路、西倉橋、西新橋、馬公橋5個街道辦事處。1987年城區行政區劃調整,鐘樓區接管原廣化區所轄的清潭、南大街、廣化橋3個街道辦事處。 2002年4月,常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鐘樓區接管原郊區所轄五星、新閘、永紅、西林、北港5個鄉鎮。 2003年,鐘樓區進行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后的鐘樓區下轄五星、 永紅、 西林、 北港、 荷花池、 懷德路、 南大街、 西新橋、 馬公橋等九個街道和新閘一鎮。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常武地區人在大年夜守歲時,有吃餛飩的習俗,這同北方人吃餃子的含義完全不同,其中有一個民間傳說。 相傳在明朝萬歷年間,常州有個當店朝奉,因欠人千兩銀子而自己只有百兩無法償還 鐘樓區,便于除夕之夜冒雪外出,在一孤廟躲債。期間忽來一農民,亦因欠人紋銀百兩來此藏身。朝奉同情他的困境,與其兩人都不能回家團聚,不如先成全他,便把隨身帶的百兩銀子給他還債。 農民千辭萬謝收過銀子還了債。其妻為報答朝奉的解急之恩,欲送碗餛飩去讓他壓壓饑寒。農民隨即到田頭起菜,一鋤下去,但聽得“哐當“之聲,彎腰一摸,原來敲破了一只陶壇,里面存有千兩白銀。夫婦倆迅即煮好餛飩,連同千兩銀子,送給躲在廟里的朝奉,使他當夜還清了欠債。 后人為頌揚這兩人急人之難、互相幫助的高尚情操,每逢大年夜就包餛飩吃,以示紀念?,F在人們除夕之夜吃餛飩,有的是在看完了春節聯歡晚會之后作為熱身墊饑的小吃,其意義就由各自去琢磨了
網站導航
- zblogPHP模板zbpkf
- zblog免費模板zblogfree
- zblog模板學習zblogxuexi
- zblogPHP仿站zbp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