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該為孩子起名?
【一米觀點】應該由誰來為新生寶寶起名字呢?我想,只要夫妻、親人間做好溝通,共同認可這個名字,不管這個名字是由家中老人所起,還是父母親自擬定,抑或是請專業人員磋商,都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姓氏”是血緣關系的標志,一個人的名字往往會伴隨終生,每一個名字也都蘊含著親人們對新生寶寶未來的美好期許,所以,起名字是人生之初一件頂頂重要的大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起名字的。
一、古代人由誰來起名字我國古代,由誰起名字,也是不盡相同的。
在原始社會初期,一般是由母親為孩子取名字。《史記》中有記載,周的始祖后稷,其名曰棄,正是他母親姜嫄為之取的。
大概在屈原時代,出現了父親為孩子取名的記載。《離騷》云: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意思就是: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于是賜給我相應的美名。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同時把我的字叫做“靈均”。
也有很多其他祖輩為新生兒起名字的記載。《舊唐書 李百藥列傳》:“李百藥字重規,定州安平人,隋內史令、安平公德林子也。為兒童時多疾病,祖母趙氏故以百藥為名。”可見,祖輩為孫子取名,應該是整個人類歷史上較古老的命名習俗。
另外,古代皇帝也好為非皇族之人取名,也有請舅舅、父輩之友、恩人等起名的記載。
可見,自古以來,到底該由誰起名,并不是只有一個答案。
二、注重名字意義而不是由誰來起不管是由誰起名,名字中蘊含的意義、期許、祝愿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林徽因的名字來自“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徽是美,音是聲譽的意思,徽音就是美譽、美德的意思。
屠呦呦就來自“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呦呦,鹿的鳴叫聲,鹿在覓食蒿草,大概連起名者都沒有想到,屠呦呦老師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三、按輩分起名字按族譜上的輩分起名,也曾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同一族但是不同輩分的人,都要按照族譜中的輩分取名。
比如孔子家族,一直沿用按照家譜輩分排序起名的傳統,同族同輩的人都有一個代表其輩分的相同的字,此外再有一個代表自己的字,合而為名。比如清朝的孔尚任,也就是戲劇《桃花扇》作者,從其輩分中,可知其為孔氏第64代孫。
四、特別的人或特別的時期給予名字特別的內涵有的名字,是由與家族或者其他親人有其某些淵源的人所起,或者是在特殊的時期所起,會帶有特別的內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比如在前一段疫情期間,江蘇徐州豐縣一對九零后夫婦新生的四胞胎,就因為起名字的問題而引起廣泛關注,他們請照顧寶寶的醫護人員起了小名,分別是綻綻(戰)、伊伊(疫)、欣欣(新)、莘莘(生),既朗朗上口,更負有特殊的含義;隨后,夫婦倆又在網上向全國網友征集大名,最終夫妻倆確認四個寶寶的名字為祖伊、果兒、嘉珊、佑思,諧音為“祖國加油”,十分有意義,相信四個寶寶長大后也會自豪于自己特別的名字。
新生兒出世后,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希望與歡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人,無不歡欣鼓舞,也經常紛紛參與到起名字的大工程中來,有很多家庭也會請取名咨詢服務公司為自己的孩子出謀劃策,不再局限于舊傳統,這些都是愛寶寶的表現。
其實,只要父母與其他家人做好溝通,由誰來取名、哪一種方式取名,都不如彼此協商,齊心協力選一個最響亮、寓意最美好的名字來得重要,你說呢?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