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韓某到底什么身份?
哈爾濱韓某的身份很簡單,人家只不過是個普通的留學生。而且在這次1傳幾十人的案例當中,韓某也沒有什么過錯,關鍵問題在于一個87歲的老人陳某。
3月底的時候,韓某從美國留學回來。根據哈爾濱市的防疫規定,韓某被要求14天居家隔離。在居家隔離期間,韓某也沒有違反規定的相關行為。
在14天的隔離期當中,總共對韓某做了兩次核酸檢測,一次抗體檢測。那么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的區別在哪?核酸檢測可以看出來有沒有帶病毒,抗體檢測可以看出來感染病毒的狀態。
按照道理來說,一次的核算檢測可能不準確,畢竟有假陽性的情況出現。但是,經過兩次核酸檢測還沒有發現病毒的話,這樣的概率就很低了。
尤其是輔以抗體檢測,基本上就可以判定這個人有沒有感染病毒了。但是湊巧的是,即使前后做了兩次三種檢測,仍然沒有測出來結果。
顯然,根據后來情況來看,韓某就是一個無癥狀感染者。在隔離期間,身體可能出現過不適。但是癥狀可能比較輕微,最后就被忽略過去。
直到隔離期滿后,韓某正常活動。而這個時候,基本上就在4月8號左右了。盡管韓某沒有問題,但是醫院確診了幾名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
在追根溯源的情況下,才發現源頭是來自于留學過來的韓某。隨后,韓某又被送去檢測。經過檢測發現,韓某抗體檢測結果當中的IgG的值比較高。
這里有必要普及一下抗體檢測的意義,在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當中,有兩個重要的指標——IgG和IgM。
當前者的濃度比較高的時候,說明患者處于病毒感染后期,或者曾經感染過。當后者濃度比較高的時候,說明病毒剛剛侵入人體。
而由于韓某體內IgG值比較高,說明韓某曾經被感染過病毒。再加上韓某前期沒有任何癥狀,也表明韓某是一個無癥狀感染者。
從韓某整個經歷來看,他的所作所為沒有任何問題。隔離期間也遵守隔離規定,該檢查的時候也愿意接受檢查。即使如此,韓某到底是怎么把病傳出去的呢?
根據后來研究發現,由于韓某攜帶病毒,其所在的生活環境已經被污染,因此導致樓下的鄰居曹某生病。再加上曹某沒有被隔離,活動也沒有限制。
緊接著,曹某又將病毒傳染給了自己的母親和男朋友,母親又傳給了自己的男朋友和朋友。這都很正常,這些人并沒有造成大量人員染病。
關鍵是病毒傳染給了一位87歲的老人陳某,在染病之后身體出現癥狀,隨后前往醫院治療的時候,將病毒徹底擴散開來,造成包括醫護人員和病友在內的多人感染。
盡管哈爾濱這起聚集病例患病人數很多,但是并沒有早期這么可怕。因為我們找到了傳染源,也明白其他幾個人是怎么傳染的。然而,這件事情也值得反思。
因為從整個傳染鏈來看,似乎每個人都沒有錯。比如韓某遵守了規定,曹某和陳某也都是不知情下就把病毒傳給了其他人。但是,又似乎每個人都有錯。
比如曹某雖然是不知情下就染病了,但是在新冠疫情沒有過去的情況下,曹某等人多次聚餐,又造成了多名參與聚餐的人員被感染了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