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藝術家江郎才盡的原因是什么?
江郎才盡是藝術家的必然
藝術是必然后的一種偶然藝術是美的一種集中體現,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集合,是藝術家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能成為藝術家肯定是在相關領域把這種形式或者形態提升到相當的高度之后,才能獲得的殊榮。
藝術家必須通過量變積累(超乎想象的勤學苦難,時間、精力、情感和思想的付出),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獲得的成就。
但并不是說你付出了,就一定會有藝術成就,沒有這樣的必然,有藝術成就更多的時候是必然后的偶然。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有太多人為藝術奉獻一生,最終依然是寂寂無名,一事無成。
人們對藝術和審美的追求是不斷變化和無止境的每年的流行文化都不一樣,人們對藝術的審美也是如此。
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物質基礎、文化修養、文化氛圍、名人效應、偶然事件、科技發展……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大眾審美。藝術是高級的,但卻也是大眾的,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人的情感歸宿和寄托,是精神的形象化體現,是社會發展孕育出的珍珠。
不同的社會環境便會產生不同的藝術作品。所以,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并不一定是不好,而是沒有契合整個社會的發展脈絡。
像梵高這樣的畫家,思維太過超前,當世他的作品不受待見,而現如今大家對他的作品都趨之若鶩。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在這樣發展的社會下,藝術家只能抓住社會發展的脈絡,或者有超前意識,不然很難得到認可。
但,如果只為迎合社會的發展而創造的藝術作品,也沒有生命力。
藝術家的藝術生命并不是因為生命的增長而增長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經驗積累在一些事情上是有正向效果的。而在藝術這方面,隨著年歲的增長,很多藝術家的藝術生命是走下坡路的。因為,人的智力和精力是一個拋物線,在達到頂點之后,便會走下坡路了。這是正常的,并沒有什么可詬病的地方。
這樣的情況在科學研究上也是一樣。很多知名的學者和教授,在一定年齡之后,最大的意義是憑著經驗和敏銳度,可以在方向把控和風險把控上有積極作用,在一線研究的越來越少,也很難有新的成果了。
人達到一定的程度后,能有藝術突破,并得到大眾認可,其實已經不容易了。還能做到自我突破的人其實是屈指可數。
比如周杰倫,也已經很久沒發新歌了
大眾對這些藝術家還是要報以理解,而藝術家本人,雖然在藝術的追求上要不斷追求,但是也需要面對這個事實。
藝術是沒有規律的社會發展是無序的,而依托于社會整體意識的藝術當然也是無序的。在某一時段,你可能抓住了規律,于是有了優秀的作品,并不代表你所掌握的規律就一定可以繼續適用。而人的思想慣性是可怕的,在一次成功之后,更多的人還是想憑借成功的經驗繼續成功下去,于是便掉進窠臼,就更難突破了。
江郎才盡的藝術家,更多的便是還想依托自己的“成功的經驗”。所以很多人現在對周星馳的看法就是“除了炒剩飯,你還會什么?”。
有了負擔,藝術生命便熄滅為名所累是很多藝術家難逃的宿命。
在得到關注之后,終究會有冷卻的時候,在精力和時間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藝術的必然性就沒有辦法保證了,在心亂意不靜的時候,抓住藝術的靈感的可能性也沒有了,那么藝術的偶然性也就沒有了。藝術生命熄滅便是不可避免得了。
就拿小沈陽來說,他的喜劇表演就在哪個高光時刻過后,熄滅了。之后所有的表演都不自然
藝術是藝術家的自我表達,是主觀的,是不可復制的藝術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藝術卻是藝術家創造出來的。藝術家創造的過程其實是主觀的。是藝術家在長時間的感受、體悟、發酵、升華之后,用最擅長的藝術表現形式表現出來的。這時候,藝術家是社會的代言人,他不是為了哪個個體表達,而是代表著絕大多數。
因為各種因素影響,這樣的藝術作品都是不可復制的。就像王羲之寫“蘭亭集序”,再沒有第二件了。
在藝術家達到藝術頂點之后,他所代表社會意識便表達完畢了,之后很難會有突破了。就像陳忠實寫《白鹿原》,沈從文寫《邊城》一樣
所以,江郎才盡是必然,藝術之樹常青只是個美好愿望而已另辟蹊徑是藝術家突破自己的最好路數,換行可能是保證藝術之樹常青的最好手段。
知道了“江郎才盡”的必然性,也就不需要太過責備自己了。
那些借口“江郎才盡”而自我墮落的,只是用“突破自我”作為借口罷了。